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693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1: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发现作文-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撒哈拉沙漠下雪)



语文寒假作业试卷

际上,气候变化 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 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
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 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 ,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
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 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
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 br>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
,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 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
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
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 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
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 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
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 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 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
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
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
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
就应 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
满足基本需求之 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
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
自 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 br>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 br>一代、
这一代和下一代,
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
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
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 道德义务。实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 晃,像是随
时都要散架。

渴!
难忍难挨的渴,
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 分简单、
十分原始。
欲望,
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
只要 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 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
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 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 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
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 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
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 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 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
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 br>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
!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 的
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
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 ,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
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 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 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
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 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


“找根棍子撑住
!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 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
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 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
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 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
扑的东西。

是个人 。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
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 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 只还
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 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
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2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 br>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 为谁也听不懂蒙语,
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 br>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
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 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
受,烘托并渲染了

“天嚣”的恐怖气氛。

B

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
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 迹
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 表现人物,
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
去”
,就 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 人之间的故事,
不仅令人感动,
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
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 是帮助自己。

5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
分)



6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 br>“美好的谜”
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
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 011

1

1

8
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 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
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 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
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主要呈现四
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 时采用
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 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 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 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
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 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
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 值大于
100%
,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
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3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 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
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 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
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 种种限制。央视
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
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
联合制 作、
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
2011
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
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 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
道能够取得如此 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
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 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
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 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
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 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
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 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
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 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
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 信号传送
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 摘编自楚蕙萍
《多元延伸,
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
初探》)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br>A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
以期将来能够呈 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
.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 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
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 br>.
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 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
人群分别是:男性、
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 br>D

根据材料二可知,
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
集中 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
攀升。

E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 ,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
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
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
方面的不同。(
4
分)




4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


发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