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六大病句类型”考点分析
巡山小妖精
785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4: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杨绛最经典的一句话-
高考备考“六大病句类型”考点分析
一
.
明确考纲要求
辨析病句为高考必考题,其考查范围为六种类型:
(
1
)语序不当;
(
2
)搭配不
当;
(
3
)成份残缺或赘余;
(
4
)结构混乱;
(
5
)表意不明;
(
6
)不合逻辑。
二
.
依次突破各考点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
例:在这次校运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
“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限制后者( 中心语,应改为:作为我
们班的代表队。
)
2
、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
。
3
、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
例: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 泛引起了议论
。
(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
例:广大青年表 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4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
例:她是一位国家队里的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的语序应是:
领属性的词(表谁的)+数量性的词(表多少)+动词 或动词短语(表怎样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
语
(
什么样的)+表性质的名词(属性) +中心语
改为:国家队里的一位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
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 定语前。
5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例: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1
正确的语序应是:表目的或原因的短 语+时间词+处所词+情态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中心词
改为: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多项状语次序须注意的是:
①表目的、原因、时间、处所的介宾短语往往前置;②先 时间后处所;
③副词(表范围或频率)
;④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
;⑤表对象的介宾 短语。
6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①如 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利益,或只看到长远目标,看不到
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句中“如果”要放在“我们”的后面)
②沿海城市不仅要改革开放,而且内地山区也需要开放改革。
(句中“不仅”要放在“沿海城市”的前面)
注意: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边;当各分句 不同主语时,关联
词语就要放在主语的前边。
7
、主客颠倒:
例: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学”应改为“对于数学”
)
例:奥斯特洛夫 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
(应改为:
中国青年对奥斯
特洛夫斯基的。
)
8
、分句位置不当:
①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 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
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递进关 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
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 br>)
②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
,他们在寻找着”
。
)
(二)搭配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
“精神”
与
“浮现”
不能构成主谓关系,
可将
“精神”
改为
“形
象”
)
例: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大气污染日益 恶化。
(
“恶化”改为“严重”
)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
“纪念” 的只能是“三八节”
,不能是“到
来”
)
例: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
和茅草搭成的小屋,
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
“乡音”是不能“看到”的)
3
、主宾搭配不当
例: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收成”与“一年”搭配不当)
2
例: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北京”与“季节”搭配不当)
4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 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
(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
,可以< br>改为“认真”
、
“慎重”等,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面对五名 具有
NBA
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险< br>胜对手。
(
“五名”与“美国队”搭配不当)
5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如
好坏、高低、是否、多少等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思,这类词语
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 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错误。
例:做好生产
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
(
“做好”是一面性的,
“是否 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
“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 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
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
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
例: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 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健康发展”是好的一面,无法与前面的“好坏”
“优 劣”
“高低”对应)
6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
就”
)
例: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
登山队 仍然克服了困难,
胜利攀登到顶峰。
(
“不管”
改为
“尽
管”
)
7
、介词搭配不当
★
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
心。
(改“在”为“从”
)
例:
一 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
波浪式前进的,
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 的。
(将“由于”改为“由”
)
8
、对应关系搭配不当
当句子的前后部分出现相互呼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关系成分时,要注意相互配搭呼应。
例: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
“从理论和政策上”与后面的“规定和说明”不对应。
)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
、成分残缺
(
1
)缺主语:
3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r>(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
同学们的赞扬”
)
例:通过老师的批评,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删去“通过”
)
例: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实行社会主义法制是必要的。
(删去“从……中”
)< br>
例:
可惜,
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
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 br>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
“过早离开我们”
的主语只能是“他”
,而不 会是承上省的“巨著”
,本句暗中偷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
(
2
)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
,或在“吃”前加“过着”
)
例:
最近又 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
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 br>(
应
在“建立”前面加个谓语“完成”
(完成……工作)
。
“ 建立与完善”的宾语是“制度”
。
)
(
3
)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 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
例:我们要在广大 青少年中营造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
(
“营造”缺乏宾语“氛围”
)
(
4
)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
5
)附加成分残缺
例: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必须付出劳动。
(
“劳动”前缺定语“艰辛的”
)
例 :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
“做游戏 ”前缺状
语“和他在一起”
)
2
、赘余
(
1
)谦敬词赘余
谦词是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一种谦逊态 度,因而在谦词里面常含有“我的”意思,如果在谦词前面再加“我
的”来修饰,就会造成赘余。同样, 敬词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之意,故在敬词里面常含有“您的”
意思,如果再在这一类敬词前面用 “您的”来限制的话,就属词语运用赘余了。
例:
昨天我在街上碰到您的令爱,想不到才几年不见,她就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令爱”是一个敬词,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本身就有“您的”之意,再在前面缀以“您的”,就属于
明显的赘余了,
“您的”要删掉。
(
2
)概数词赘余
有一种表推测或估计的副词,因其本 身有一种不确定因素,故不能与概数词合用,否则就会造成赘余。还
有一种表范围或表程度的副词,在它 们的后面只能接一个具体明确的数词,这时如果再在数词后面缀以概
数词的话,这个概数词就属于明显的 赘余。
例:
伊拉克提克里特爆炸造成至少
3
名以上的平民丧生。
(
“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果在后面再缀以概数词“以上”
,就会造成
语意上的不确定性,概数词“以上”要删掉。
)
例:我想买一台大约
5000
元左右的电脑。
(
“大约”与“左右”重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