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及例句
玛丽莲梦兔
711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4: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独坐敬亭山古诗-
-------------
精选文档
-----------------
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一)举例:
1
、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
“
同
”
的前面加上主语
“
我
”
。
2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 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
“
为
”
,这就使
“
为建设
……
强国
”
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
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 的成分
“
而奋斗
”
或
“
而工作
”
。
3
、边维兰曾在
1983
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 br>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
“
代表大会
”
。
4
、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 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
“
为打碎
……
而斗争
”
是宾语“
决心
”
的定语,但是宾语
“
决心
”
没有谓语 ,应当在
“
为
”
的前面加上动词
“
坚定
”
做谓语。
5
、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 br>病因:缺主语。应在
“
摆动着
”
前面加上
“
煤油灯< br>”
。
(二)练习试试看:
1
、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
2
、看了电影《陈毅市长》
,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
、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
4
、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
5
、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
、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7
、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这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8
、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9
、直到
19
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动物。
10
、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的饭菜非用手抓住吃不过瘾。
11
、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
12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
1
、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
“
一生代表了品质”
,
可以把
“
代表
”
改为
“
表现”
。
2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 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
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
其中
“
音容笑貌
”
可以和谓语搭配,而
“
教导
”
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他那< br>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
、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 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
“
塑造< br>”
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
“
塑造
”
什么
“
形象
”
,不能说
“
塑造
”
什么
“
事迹”
。
4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
“
注视
”
和宾语不能搭配。
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 br>其中
“
倾听
”
可以和宾语
“
报
告
”
搭配,
“
注视
”
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
“
报告
”
能听见,不能看见。
5
、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可编辑
-------------
精选文档
-----------------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
“
一支
”
和中心词
“歌声
”
不能搭配。应将
“
歌声
”
改为
“
乐曲
”
或
“
交响乐
”
。
6
、
《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
——“
九千岁
”
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 多生动、深刻、性格鲜
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
“
生动、
深刻、
性格鲜明
”
不能修饰
“
行动
”
。
可将
“
行
动
”
删掉 。
(二)练习试试看:
1
、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2
、一个开展< br>“
五讲
”“
四美
”
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
3
、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
、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5
、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和战斗。
8
、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
、在这次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一百架,坦克五十辆。
10
、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渊博的革命知识和经验。
11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2
、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13
、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自己闪光的青春。
14
、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心头荡漾着。
15
、看见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敌人阵地的主峰。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
1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
“
听取
”
和
“
讨论
”
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
“
听取
”
,然后才
“
讨论
”
,把它们倒过 来
不合事理。
2
、
1956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 br>2900
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 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
“
文物
”
是
2900
年
前 出土的。应该改为
“
新出土的
2900
年前的文物。
”
3
、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 因:这个句子中的
“
将来
”
本应用在
“
成为
”前头作状语,却用在
“
希望
”
的前头,表达不合事
理。
(二)练习试试看:
1
、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
、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3
、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
4
、大庆石油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6
、对于各科的 习题我试题,为了学习方便,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
、那位美国老人在去机场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三个钻石戒指。
8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运输工作中的缺点。
9
、正在印 度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亲切的气氛中交流了经
可编辑
-------------
精选文档
-----------------
验。
10
、他多次碰到,年轻力壮的农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残手。
四、句式杂糅。
(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
思表达不清。
)
(一)
举例:
1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生存》
,
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 裔作者之手。
病因:
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
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
种来表达。
(
1
)
、上海文 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
,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
2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
,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之手。
2
、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
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
“
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
在济南城外了。
”
3
、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应 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
“
江姐在敌人面前
表现 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
(二)练习试试看:
1
、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2
、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3
、我们学校本着节约为原则,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
4
、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
、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个同学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6
、我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着信心百倍的希望。
7
、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五、不合事理。
(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
后 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一)
举例:
1
、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
、
《搭错车 》和根据后
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
——
《酒干淌卖无》
。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
“
短篇小说
”
,后边却说
“< br>这部影片
”
,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
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 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
《山路》
、
《搭错车》
和根
据后一部小说改 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
——
《酒干淌卖无》
。
2
、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
“
渐 渐
”
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
“
忽然
”
表示事情 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
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
“
放慢
”
的状语,是 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
、鲁迅曾经说过:
“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
这句说得尽
管严厉了一些, 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
评价鲁迅的话,
前面说
“
尽管严厉了一些
”
,
后面再用
“
恰如其分
”
,语意就不大一致了。
可以改为
“
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 分的。
”
4
、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
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 例子不是很多吗?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