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记忆洞”与“绊脚石”
余年寄山水
862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6: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自言自语造句-
“
记忆洞
”
与
“
绊脚石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2013
年
01
月
04
日
22:39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leiyi5684@
《一九八四》,是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的名作,写于
1948
年。温斯顿是小
说中的主角,在
“
大洋国
”
的
“
真理部
”
工作。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销毁、删改有
关历史文献、报刊杂志,甚至一些有可能反映历史的画片、纸 片,以证明
“
大洋
国
”
的统治者
“
老大哥
”
一贯正确。
从大的方面说,例如四年前
“
大洋国
”
曾与
“
欧亚国
”
结盟而与
“
东亚 国
”
打仗,
但此刻,却与
“
东亚国
”
结盟而与“
欧亚国
”
打仗,温斯顿就必须修改几年前的所有
报刊、文献,证明“
大洋国
”
从未与
“
欧亚国
”
结过盟,早就预 见到了会与
“
欧亚国
”
打仗。从小的方面说,例如
3
月17
日的《泰晤士报》报道
“
老大哥
”
在前一天,
即< br>3
月
16
日,曾发表讲话预言南印度前线将平安无事,
“
欧亚 国
”
将在北非发动
攻势。
然而结果却是
“
欧亚国
”
后来并未在北非发动攻势,
反而正是在南印度发动
攻势,并未碰北非。这样,温斯顿的 工作,就是必须修改
3
月
17
日的《泰晤士
报》,把
“老大哥
”
讲话中的这一段改成预言
“
欧亚国
”
将在南印 度前线而不是北非
发动攻势。通过这种修改,使
“
老大哥
”
的预言符 合实际情况。
总之,
“
不论哪一天的《泰晤士报》, 凡是需要更正的材料收齐核对以后,
那一天的报纸就要重印,
原来的报纸就要销毁,
把 改正后的报纸存档。
这种不断
修改的工作不仅适用于报纸,也适用于书籍、期刊、小册子、招贴 画、传单、电
影、
录音带、
漫画、
照片
——
凡是可能具有政 治意义或思想意义的一切文献书籍
都统统适用。
每天、
每时、
每刻,
都把过去做了修改,
使之符合当前情况。
这样,
党的每一个预言都有文献证明是正确的 。
凡是与当前需要不符的任何新闻或任何
意见,都不许保留在记录上。全部历史都像一张不断刮 干净重写的羊皮纸。
”
而
且,
“
由于政治组合的变化,或者
“
老大哥
”
预言的错误,有些天的《泰晤士报》
可能已经改写过了十几次,< br>而犹以原来日期存档,
也不留原来报纸,
也不留其他
版本,
可证明它不 对。
书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收回重写,
重新发行时也从来不承
认做过什么修改。甚至温 斯顿收到的书面指示
——
他处理之后无不立即销毁的
——
也从来没有明言过或 暗示过要他干伪造的勾当,
说的总是为了保持正确无误,
必须纠正一些疏忽、
错误、< br>排印错误和引用错误。
”(
〔英〕
奥威尔著,
董乐山译:
《一 九八四》,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6
页。
)
为了伪造、删改历史,
“
老大哥
”
不计工本。在温斯顿小小的办公室的墙上, 就有三个洞
口,一个是传送书面指示的输送管,
一个是传送报刊杂志的,
还有一个是专 门处理、销毁各
种
“
废纸
”
的。
这种管道洞口,
并 非仅仅他的办公室才有,
而是整个大楼到处都有,
成千上万,
不但每个房间都有,而且 每条过道上相隔不远就有一个。但凡你想起有什么文件应该销毁,
甚至看到什么地方有一张废纸的时候,
你就可以顺手掀起身边洞口的盖子,
把那些文件或废
纸丢进去,最终被大楼下面的大锅 炉烧毁。这种洞口的外号叫
“
记忆洞
”
。附提一下,董乐山
先生译本 将此洞译为
“
忘怀洞
”
,笔者不揣冒昧,认为应译为
“
记忆 洞
”
更为妥当,更合作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