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初的“律”——对古“律”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温柔似野鬼°
600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6: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秋天的作文-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杨宗纬的洋葱)
寻找最初的“律”——对古“律”
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
对典型古
汉字的研究别具一番意义。这是因为 ,中国
的汉文字是象形文字。“中国文化能如此历
久不变,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或许就是由< br>于使用了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自然要比
表音文字更能显示优越性”。
[1]
它们象一
尊尊活着的化石,
凝结了真实而丰富的历史
文化信息,
蕴含 着一帧帧古代社会生活的真
实画卷。我们不应忘记,在文字诞生之前,
口耳相传的历史对后人的 影响也许异乎寻
常地强烈。况且,对部落长老来说,“记住
过去的事情是他们的份内工作。”当 文明的
旭日升起之际,当某一特定的文字诞生的那
一刻,
它已经远不是造字者个人主观 创造的
艺术品了。因为它已具备了非如此刻划、如
此构造、如此表现的内在必然性。换言之,< br>某一文字所期标识的某一社会现象、
事物或
行为,已经历过多少代先民的口耳相传,形< br>成共识和具象,姑称之为约定俗成的“群体
印象”,一旦有机会将它付诸刀尖笔端,便
非 如此表示不可了。
符合这一共同规律的文
字便长久地活了下来。反之,便消失在历史
长 河中。这样,深究某些典型汉字的字形定
义,前可探其源头,后可迹其流轨。况且,
其字义之中 正沉淀了先民的思想意识、
风俗
习惯。
这些内容无不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深 层价值观紧密相联、水乳交融。正是出于
这一见解,笔者曾经试着写出诸如《寻找最
初的法—— 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
化考察》

《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
形 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易经与我国古代
法制》等文。今仍不揣冒昧,连缀此文,以
乞教大方。


一、关于古“律”字字义的通说

“来自考释‘法’字者多,而探究‘律’
字者少。
”在与古代法律实践活动有关的古
文字中,“律”字的历史可能比“刑”字、
“法”字更久远,
其产生和沿革的途径也更
丰富而复杂。因此,探索“律”字的原始本
义及其衍生轨迹,
不仅对于研究中国法律的
起源,
而且对于诠释战国时代秦国“改法为
律”的真义,都显得十分必要。


当我们读到“律”字时,不应忘记,古代
的文字学家们已经为它作出许多注释。这些
看似纷杂的注解,
为当今学人的研究提供了
诸多方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律,均布也,从
彳聿声”。

刊行于康 熙五十五年的官修《康熙字典》这
样注释:“律,
《玉篇》
:六律也。
《广韵 》

律吕也。
《说文》

均布也。
十二律均布节气,
故有六律六均。
《尔雅·释器》
:律谓之分。
注:律管所以分气。
《前汉· 律历志》
:律有
十二,
阳六为律,
阴六为吕。
黄帝之所作也。
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
取竹之解
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
以为黄 钟
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
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
律本。
《后汉·律历志》

殿中候用玉律十二。
惟二至乃候。
灵台 用竹律,
六十候日如其历。
《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又用玉。汉
末以铜为之。< br>《书·舜典》
:同律度量衡。
《礼·王制》
:考时月定日同律。又《尔
雅·释沽》

法也。
又常也。
注:
谓常法。
《正
韵 》
:律吕万法所出。故法令谓之律。
《管
子·七臣七主篇》
:律者,所以定分 止争也。
《释名》
: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
《左传·桓公二年》
: 百官于是乎畏惧而不
敢犯纪律。又军法曰律。
《易·师卦》
:师出
以律。又刑 书曰律。
《前汉·刑法志》
:萧何
攟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晋
书·刑法志》
:秦汉旧律,起自李悝,悝者
着网捕二篇,
杂律一篇,
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是故所着六篇而已。又爵命之等曰律。
《礼·王制》
:有公德于民 者,加地进律。
疏:
律即上宫九命缫籍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
游之等是也。又《尔雅·释 言》
:述也。
《礼·中庸》

上律天时。

《尔雅·释言》

铨也,
所以铨量轻重……。

《尔雅·释器》

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律 ,均布也,
从彳,
聿声。
均律双声,
均古音同匀也。

易》

:
师出以律。
《尚书》

正日同律度量衡。
《尔
雅》
:律,铨也。律者所以范天下不一而归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