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总复习资料

绝世美人儿
695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7: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善良-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付梦妮吧)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7

24
分)

1
.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3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4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5
、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6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7
、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8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
9

32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
、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
、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
、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
、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
、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
、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

1
、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2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
、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
、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
、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
、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
、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
8

34
分)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3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1


1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
、文中信息的筛选。

6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
、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
、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
、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

四.



文(
1

60
分)

1
、高考作文的四大基本类型:

话题作文、题义作文、新型命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

2
、高考审题与立意


3
、高考定体与构篇

4
、高考升格与突破

五.考场作文的基本体式

范例文章
10


第一版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1
、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

【答题技巧】


1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 “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
“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
标“同声旁读音”的 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
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
浙江人区分翘不翘舌,前鼻音和后鼻音的难度很大,必须矫正。


3
)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


1

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
,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

xi


zhen ;
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
:

cha n
、陷
xi an
、焰
y an


yi
、嗔
chen


(2)
注意区别形近字,
如:“ 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


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
所以
因义定音 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
ka

卡车、
卡宾枪,
取和“不
畅通”有关义项时,读
qia
,关卡、发卡、卡壳。


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
,如“哈”,书面语中读
ha
, 在方言或口语中读
ha

ha “露”,书面语中读
lu
,口语中常读
lou


2


2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
,如
:
街谈巷
xian
议、巷
han
道。


字形题

【答题技巧】
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
)从
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
)从
词义入手
,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 不是“急迫”的意思。


3
)从
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 过饰非
,
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
与”暗”互训。再如:
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
)从
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
:
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



1

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
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
“不胫而走”写成 “不径而走”等。


2

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莫展 ”写成“一愁莫展”等。


3

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
炮”,“清晰”写成“清淅”。
< br>(
4

音近义通而错。
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
“ 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


5
)音同音近而错。
如“籍贯” 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2
、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

(< br>1

语素分析

“留同析异”,
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 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
力”,
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 ,可不予比辨析,
而应对“历”和
“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 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
度、能力、水平。(
2

语境分析:
对 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
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
)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
用法方面
考虑。

答题知识
】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

(

)
把握词义


1

从词义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
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 这组同义

词,

“嗜好”是特别爱好
(多指不良的)

程度上比“爱好”重些
;


2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 “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
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 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
“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
;

3


3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

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 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
而“庇护”是贬义的
;;
如“夸奖”和“夸耀 ”,
“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
含褒义色彩,
“夸
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 贬义。



4

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 抚养”、“扶养”、“赡养”,“抚养”
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 教养,“扶养”是指帮助,
扶助养活,
一般用于平辈之间,
“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 要,特指子女对父母物质和生活
上的帮助



5

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 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
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
;
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
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 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
在思考反复。

(

)
辨析用法



1
)搭配 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
搭配,
如交流体 会,
交流思想,
交流感情等,
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
配 ,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
)词性和语法 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
“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 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

)
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 的关系,
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
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
又往
往有语境义,即 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3
、成语辨析题


【答题经验】


1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 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
搞清成语义(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是前提 ,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

1
)注意
易望文生义
的成 语。


2
)注意
有两个意义
的成语。


3
)注意
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
是否混用。


4
)注意
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
)注意
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
)注意
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
)注意
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
)考虑
成语的语法特点
(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4


4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特别强调注意:

A
.谦敬成语:

谦词类
(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



百无一能,
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

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

敬词类
(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
.只用于 否定句的成语
: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
之(另外不亦乐 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

C
.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
整 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
成语
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

忍俊不禁 地笑了;
难言之隐地苦衷;
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显得相
形见绌;好像如芒在 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
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 尔;
责无旁贷的责任;
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只能让人 贻笑大方;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

4
、病句辨析题



答题技巧



1

注意题干的要求< br>,
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
“表
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

做题 思路
: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
联词位置是否正 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
符合逻辑;


3
)善用排除法

【知识要点】


六 类病句: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 br>常见
13
类语病句子模型:



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 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


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
( 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
都能搭配)




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
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 否得当或是否
缺少主语
)




《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县里通知我们
15
日前去参加培训。
(
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 歧义
)


5


5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 定味,不需再
用否定词)



10


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
意相反)


(11)
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 明确或代词是否多



(12)

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3
)
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5
、标 点符号题(浙江
2009
年不做考试要求,仅在写作中要求“标点正确”)

【答题经验】标点的选择一定要把句意,句子结构和标点本身的用法结合起来,不能只看
标点本身的用法


【知识归类】

⑴顿号、逗号、分号
三者在表示并列关 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
;
在表
示概数时,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和不 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

⑵句号、问号、叹号
都是句末点号,一定放在句 末。注意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之后用逗号,
有疑句代词或副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兼有疑问感叹语气的句 子问号感叹号可以连用。


引号
:
要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br>若是独立引用,
句末标点应打在内。
若是非独立引用,
句末标点应打在外。
⑷括号

注意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区别、
位置及标点,
如果 括号里的话只是注释句子的一
部分,则括号要紧贴在被解释的那一部分,解释性词语末不能有点号
;
如果括号里的话是注
释全句的,括号应放在这句话的句末点号之后
;
朗读 时,括号里的话不能读出来。


引号
要注意引用的范围界限,注意单双引号的变化。

⑹省略号< br>表示省略时,用了省略号则不能用“等”、“等等”;省略号后一般不再用点号。

⑺冒 号

注意它提示和收归的范围及用途,
它在结构层次上可以高于逗号分号,
一 句话中一
般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⑻破折号
在表示解释说明时与括号的区别。
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
括号里
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

⑼省略号与破折号
:注意它们与“等”“是、即”等同功能意义的词语重复。

⑽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节目名等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报刊的
栏 目名不能用书名号。

6
、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 br>(
1

看清题干要求,
明白答题方向

2

寻找题中暗示,
找准突破口
(关键处)


【知识归类】< br>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句式是否统一、语序是否是合理、照应是否周全、色调
是否相融、音节是否和 谐、过渡是否承启、暗示是否回应。

6


6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
:⑴找准
起始句和总结句
,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
代词,
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
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
时间,空间和逻

顺序。

7
、语段压缩与扩展题



1
)语段压缩题


解题思路
:⑴看清题干要求
,
确定压缩方向
;


辨明语段类型
,
确定主要信息:

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 事件结果
(
意义或价值
)
是主要信息
;


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
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 br>
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
,
及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


特别提示:
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
时间,地点,
事件经过及事 件结果
(
意义或价值
)
等记
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
(

)
句式的句子表述。



2
)语句扩展题


情景式扩展
: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
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
“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
复杂的定语,
其二,
在其后写一串话
(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
具体解释
“……”
的 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答题技巧
:

⑴看清题干要求
,
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原词句不能少

8
、句式仿写题


解题思路:
仿修辞,仿句式
,
仿内容。特别要注意题中照应和暗示性的词语

答题技巧:

注意题 干要求
;
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
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
其中尤
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


9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⑵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⑶注意使用润滑剂
(
代词或关联词
)
使改后句子连贯。
< br>■主动句(“把”字句)与被动句可以相互变换;各类语气句(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反问
句等) 可以相互转换。

■句子重组:
偏正复句的偏句部分与正句部分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
调换时要往往要添加恰
当的介词,转换关键的名词或动词的词性,并考虑主被动句的转换。
■长句变短句要先提取出主干句,
再将修饰成分变为一个个句子;
最后进行整理
(注意各句
子的语序,注意使用代词和关联词让句子连贯)

7


7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短句变长要先确定某句为 主干句,
再将其它短句修饰语嵌入主干句。
嵌入的位置可在句首
(作句首状语),可在 主干句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也可以在谓语前(作状语)。注
意嵌入的句子的排序。

★单句只有一套主谓中心。复句是指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互不包容的主谓中心。

10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

此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
主要参考前面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其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简明的问题
(
即语义不重复
,
不晦涩,能少
则少的词语
)
和得体的问题

11
.语言得体:


■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注意:㈠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


㈡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谦辞



家”字一族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

⑵“舍”字一

。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愚”字一族
。如愚兄;愚见;也可单独用“愚”
谦称自己。

⑷“拙”字一族。
如拙笔;拙著、拙作;拙见。

⑸“鄙”字一族
。如鄙人;
鄙意;鄙见。


敬辞⑴
“令”字一族。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
⑵“惠”字一族

如惠存;惠临;;惠允;惠赠。


⑶“垂”字一族
。如垂爱;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贵”字一族
。如贵干;贵

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

⑸“高”字一族
。如高见,高就;
高龄;高寿;高论。

⑹“光”字 一族。如光顾;光临。⑺
“雅”字一族。
如雅教;雅意;
雅正。



12
.其它实用类语用题:


1
)对联:注意既
”对”
(
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末字仄起平落
)
又< br>”联”
(
内容相关
)



2
)< br>公益广告:
答题技巧:
字数一般
10

30
字。要有修辞手法,
有情感,
有创意,
合题意。


3
)图文转换:
内容上,扣住话题
,
通过比较
,
抓主干信息
,
去次要信息;


形式上
:
纵横对比
,
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表述


第二版块: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32
分)

第一部分:一 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15
分)

考纲陈述:
1
、理解: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
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8


8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
)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 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
,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
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 ,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
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
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
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
背景
,< br>构造
,
原理,
特点,现状,发展,评价
(
优点缺陷
)
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读边猜下文
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

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 各段内容。最
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
命题者改造 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
(复句的部分分句)

从而改变句意:

(1)
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
换用别
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 :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
将意义有关
或无关的几个词语( 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
特 别关注选项中处
定语或状语位置
的类似词语是否
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
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
,
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 普遍。重点:

a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
c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 稍微等);
d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
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
:(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
(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
,
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

1
)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
答非所问
;
9


9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记 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词,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
因果关系
;

3
)记住:有的选项要选
最佳答案
,而非正误选择
; < br>(
4
)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
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
(07
年开始新增题型
)
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从议论说理 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
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br>;


阅读科技说明文
:
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 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
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 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价值 ,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
意义等

重难点一
: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
1

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 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
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
论证方法,
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
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 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
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
2
: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 呼后应句(包括
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
3
:审辨标 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
A
顺序词,
B
关联词,
C指代词,
D

围词,
E
类别词,
F
过渡词。此 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
4

(1 )
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
分层次作用的标 点符号。
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
议论文常采用提
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 来说
明问题。


重难点二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中心 意思,
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
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
论述文
,
论题、
论点(
分论点
)
是主要信息
,
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 < br>说
明文
,
说明的对象、
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
(
特 点
)
是主要信息
,
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
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

同一关系取其一
;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
(
偏正关系
)

其”主”

10


10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
分析归纳,
要从全文出发、
整体把 握,
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

(1)

采用摘句法
:
抓各段的中心句
(
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br>),
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

(3)

采用提炼法
: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
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 br>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
选择
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 br>(1
)
寻找中心句


,
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
,
有的开头点明中心
,
有的结尾揭示中

(2)
合并各段内容
,
概括中心意思
:
寻找各段中心句
,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
,
概括中心意思
:
有的文章
(

)
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提



重难点三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 物的主观倾向,
或赞同或反对,
或喜爱或憎恶,
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
彩。其 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
分析概括时,首先要 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
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 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文学类和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

)
现代文
(
各类文本
)
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1

阅读
:

注意整体阅读
,
注意抓三个方面
: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
散文和小说
,
新闻和传记
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
);
二是要 有思路分析意识
(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

);
三 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
每段的中心句
,
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
结尾
,
过渡句以及标题
)

2
、审题
: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
暗示
答题区域
;
暗示答题思路
;
暗示答题方法
;
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 1)
题眼
(答题重点):短暂而愉快;
(2)
要点
(回答的内容): “短暂”和“愉快”两点;

(3)
设问
角度
:“这”是陈述对象, 而非“作者”;
(4)
句式
应为:两个句子,构成并列关系

3
、答题
: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
(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

11


11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
(
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
分点分条作答
(
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

)
常用写作手法
(
技巧
)
(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 手法:
对比、衬托
(
反衬
)
,变换人称
,联想想象
,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 式: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承上启下
)
、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br>欲扬先抑、
制造波澜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
)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
,
修辞手法
:
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
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
基本题型题
(
非探究型和评价型
)
及解 答思路

题型
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 .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
句子的 双关意;

B.
语句的作用题
:
要回答该句子在
文章结构< br>与
内容主题
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
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 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
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
文末句:⑴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
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 br>怎么写的

写了什么
: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
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的< br>(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
把文章的
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
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
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
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
空间顺序
,
时间顺序
;
逻辑顺序
.



12


12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题型
3:
分析手法及作用
(
见前四大类
13
小类
).
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


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
,
亲切自然
;
便于对话
,
交流情感。



3.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
,< br>抒情强烈。



7.
反复:突出思想
,
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
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

快速读懂 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
文章外,整体把握 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
意和神魂(作 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
5:
探究类
(
含评价
)


第一类
: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
阅读鉴 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
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 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
表现力
;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
(
作品
)
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
D


(1)
体会重 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
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 价

3
、探究
F


(1)
从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2)
探讨作者创作背
景和意图: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
散文的阅读
:


1

明 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
事或自然景观,< br>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

文体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
(
形散: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
神不散:
主题、意境集中
)

3

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3


13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
抓 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
的抒情性话语,
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 内容,
分析这些语句,
大致就可分
析出主题思想了。

2

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分析起来比较难 ,
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

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
是景中有情 、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还是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二是分析形散神 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
的结合点。
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
清作者赋 予“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什么思想。

3
、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
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 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
、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
在理解分析 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
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 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
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一般
分三类
:
托物言志类
,
记叙抒怀类
,
议论明理类


文意< br>=
形式
(
结构和手法
)+
内容
(
材料
)+
主旨
(
志向
,
情怀和哲理
)

(二)小说的阅读


1
、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
、文体特征
: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称为小说三要素。

3
、阅读要领:
< br>(1)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外
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
;
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 风貌
;
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


动作描写
: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
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 br>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 br>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
发 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 br>(3)
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恰当的环境描写
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

作用一
: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作用二
:
暗示及社会环境
,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
作用三
:
揭示人物心境
,
表现人物性格
;

作用四
:
渲染气氛
,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
作用五
: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4


14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
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 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

1
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

2
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 3
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
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
顺叙:
能按某 一顺序
(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
插叙
:对 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 充实丰满。

4.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 br>平叙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
使头绪清楚,照应 得体。

第二类
: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
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
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所 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
、分析综合
C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
;(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⑶分析语言特色,
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
D

(1)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
评价 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
、探究
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2)
探讨作者所反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

)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
:
包括新闻
,
通讯
(
特写,
报告文学
)



1
、明确概念
: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
,
客观
,
准确
,
简洁的报道
,
它是报刊
,
广播
,
电视
,
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
,
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

内容一般包括
6
个要素
:< br>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以及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
料有三类
:
新闻事实
,
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

2
、文体分类

15


15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消息
(
狭义新闻
):
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其特点是真
,

,
快。< br>一条消息一般由
标题
,
导语
,
主体
,
背景和 结语五部分构成
,
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标题
:
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
(
背景烘托
),
正题
(

要事实
)
和副题
(
补充
)


导语
:

消息的第一句
(

),
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
,
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
:
紧接导语之后
,
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
,
展开事实。


背景
:
烘托补充
,
或交代起因
,
或强 调新闻的价值
,
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结语
:
紧扣主题抒情议论
,
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
、通讯
: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
,
都具有 新闻性
,
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
,
要有新闻价值
,
必须真实< br>,
不能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
报道详略不同
:
消息概括
,
一般只注重报道事
实本身
;
通讯具体
,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全面挖掘。
(2)
写作手法不同
:
消息注重讲
清事实本身
,
语言平实
,
文学性弱
;
通讯的常用叙述
,
描写
,
抒情
,
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
文学性
强。
(3)
结构方式不同
:
消息一般为 ”倒金字塔”式
;
通讯则可以为纵式
,
横式等其它文学性
结构样式;
(4)
时效性不同
:
消息时效性强
,
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 性时效性;通讯按内容分
,
包括人物通讯
,
事件通讯
,
工作 通讯和风貌通讯。


(

)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


1

明确概念
: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
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
用形象化的方
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
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立传人 物来看
,
可分为
自传和他传。

2
、文体特征:
传 记属于应用文体
,
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
:
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
,
不允许虚构
;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 录
,
除了真实记录外
,
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
语言
朴实< br>,
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
、阅读要领:
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
,
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


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
,
把握主任公复 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

3

.
对时间性较强的 传记
,
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

4
、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第三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7

34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
课标建议的
40
个背诵篇目(见附件
1
);文学常识以中 国古代作家为主及
40

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见附件
2
)。 默写时要注意:


1


“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
后面想起来了再
默。

16


16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3
)若是选默,就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最好不要多默。


2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
(1)
鉴赏文学作品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
思 想内容
和作者
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诗家语 ”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

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
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
代和作品风 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

下看:
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

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
词和副词(如:孤独自

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
)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
(技巧
)
见后面所附四大类
13
小类。

(2)
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
发(突出了)什么 思想感情(哲理)。


3

所起的作用:

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


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
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
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
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

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



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
、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 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
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

“行不得也哥哥”
,< br>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
(送别之地)


芭蕉
(离情别绪)


燕(惜春

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
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
、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3
、人 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
松(傲霜斗雪坚守
节操)

17


17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
、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 思家
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
、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
营(军营)。东 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 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
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
10
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
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 ,
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
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br>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
或征夫思家的思念;
或对开边 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
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
柳、雁、 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
;
或表白理想信念
;
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 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
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
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
思想,或表达自 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 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
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 戍边丈夫的思念
,
或写春光
(
青春
)
易逝
,
光阴不再的感伤
,
或表达对
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
(
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
4
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8


18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高考常考)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反问、互文

3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常考)
象征、铺陈,白描。

4

从景物的 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
从 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 觉;
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
.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反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
寓理
)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

(高考常考)
过渡,

详略,人称,
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

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
等)。化动为静或化 静为动。

炼虚词
: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
: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 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语言特点类术语)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
实 、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从北京上海试题来看,要做好考选择题的准备)

19


19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
.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
.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 br>.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
转移情感 。

5

观点内容类错误:
扩大范围
(把一个作家的某一具 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设置错误的方法有:扩大,错位,拔高,硬套,兼用等)

二、文言文阅读:


诀:

务求甚解

,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

如何读懂选文


1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正确 一项”则除外)


2

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
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


3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 己放放先读下文,
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
、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兼代的:兼(表兼任);

领(兼代);

权,行,假
,
署(代理);



8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



(
典、主
)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

吾予);第二人称(尔



女汝



若);第三人称(之







厥)


2
)疑问代词:谁


















3
)谦敬词语:请















4
)修辞词句:更衣

山陵崩

社稷

中道崩殂




5
)兼

词:













20


20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 知
识点。

【答题技巧】:
记住: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 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
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娶妇必责
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
.夏人循环间
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间:间或



C
.富人有不占田籍
,
而质
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
.颜无子,不克


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8
浙江)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退 休或辞职回家

A
.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
.居易累
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

C
.与胡杲……李文爽燕


燕:通“宴”,宴饮。
D
.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
.....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

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

禳(与祭示有关);

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
(
古今异义
)
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恐天下以吾私
广国


私:偏爱
B
.汝第
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
.此吾弄臣
,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
D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以”


“以”:
(

)
重用、任用。如:
2
追亡逐

,北:逃跑
的人 。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

高考题:此除蝗虫

(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
:
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 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 喻义。如
21


21




4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金城汤池 ”(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
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 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 以上
5
种内在关系识记)

1



















2




















3



















4




















5



















6




















7



















8
使



















9



















10




















11



















12





















(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


( 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督促劝说)

(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马脱了缰
绳、放纵)

(皇帝居住的地方)

(回 答或对话)

(到、往)

(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匠、精巧、擅长)

(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宽容、或许、许可 )

(借出借入
,
宽容)
狱(
官司、案件、监牢)

(告诉)

(赞扬)

(赞扬)

(急速、就、 恐惧)

(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食用丰足)

(追究 、考察、调查)

(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
主持)

( 美好)


(病好了)


(捉拿)

( 延请)
省(
减免)
谢(
道歉、推辞、
告诉)

(次 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因羞愧而脸红)

(结束、完)

(因……而犯罪、因为)


(才)

(不久)


(造
访)

(拜访、责备)


(子杀父、臣杀君)


(财用、因为)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
、先翻译每组学 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
、具体辨 析时,可在了解
18
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

第一组:
1
四年春,齐侯

诸侯之师侵蔡;
2
久之,能

足音辨人(
05
高考)

第二组:
1
问其

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2

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
1

居屋第,不免霜露
2

食唯蘇麦盐而已
3
少时衣食无所


05
高考)

第二组:
1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


2
朝野服

3
尤且择师而问

4
咸私哂其矫饰



第三组:
1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

名宾
2
欲勿予,即患兵秦


3
幸先以我名告


第四组:
1
吾将

身死白之
2
夫夷

近,则游者众(
05
高考)

第五组:
1

谓其友曰
2
所谓

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22


22




45

善良-


善良-


善良-


善良-


善良-


善良-


善良-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