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卷(附答案)
萌到你眼炸
86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9: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卷(附答案)
一、在
( )
里填上动物名称,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
)坐轿子——不识抬举
(
)肠刮油——有也不多
(
)吃辣椒——抓耳挠腮
(
)王靠边——人定胜天
(
)尾搓绳——用不上劲
(
)皮蒙鼓——遭受缒打
(
)进书房——咬文嚼句
(
)撞篱笆——进退两难
(
)死狐悲——物伤其类
(
)鬓刷子——又粗又硬
(
)进竹笼——自寻死路
(
)吃蚂蚱——小菜一碟
二、博览群书(完成下面的填空。)
1
、说到古诗, 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诗”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
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 大。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诗
宋(
)
元(
)
明、清(
)
2
、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
》,书中的主要人物
有
、
、
等。
3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大闹
、真
假
。
4
、《水浒》主要人物有:行者
(
),花和尚(
),黑旋风
(
)。
5
、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
)
,第二名叫(
),第三名
(
)。
6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
(
),三十岁为(
)之年,五十岁为(
)之年,
六十岁为
(
)
之年,
七十岁为
(
)
之年,
八、
九十岁
(
)
之年,
为一百岁为
(
)
之年。
7
、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
(
)、(
)、(
)、(
)。
8
、“天涯 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一个特色栏目,
这个栏目名称出自
(
)代
诗人(
)的古诗《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
、下面的词语运用了同种修辞手法是(
)
A
、口是心非
伶牙俐齿
呆若木鸡
炮火连天
B
、一日三秋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怒发冲冠
C
、如梦初醒
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D
、事半功倍
杯水车薪
如虎添翼
星星之火
2
、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个是(
)
A
、菩萨蛮
B
、卜算子
C
、忆江南
D
、长歌行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一面大立 镜旁贴了一张纸。
上面写着“面必净,衣必整,
纽必
结,头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 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段话贴在镜旁的含
义是(
)
A
、防止忘记
B
、以话作镜
C
、书法艺术
D
、装饰美化
3
、
“孟母三迁”这个传说,
说的是孟子 的母亲为了儿子而三次搬家的故事。
搬家的目的是
( )
A
.避免纠纷
B
.适于求学
C
.免于牵挂
D
.节省房租
4
、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 )
。
A
、
.
郭沫若
B
、艾
青
C
、郁达夫
D
、朱自清
四、成语对对子:
(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
流芳百世
(
)
井然有序
(
)
指鹿为马
(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五、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
2
、
豪气压群雄,
能使力士脱靴,
贵妃捧砚;
仙才媲美,
不 让参军俊逸,
开府清新。
(
)
3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
4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
六、正确理解下列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峦、渚、渊、峰、涧、汀、岭、涯、湍
①
水深称
(
)
②水急称
(
)
③水边平地称
(
)
④水中小洲称
(
)
⑤水边称
(
)
⑥两山相夹之水称(
)⑦连绵不断的山叫(
)
⑧山顶圆平的山叫(
)⑨高耸巍峨
的山叫(
)
4、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
)
《手术台就是阵地》
(
)
(
2
)
《蟋蟀的住宅》
(
)
(
3
)
《沙漠里的船》
(
)
(
4
)
《把牢底坐穿》
(
)
七、火眼金睛(请你从方格里的某一个字开始,一次经过格子里所有的字,
并不重复已经走
过
的路线,使沿途经过的字连接起来,成为首尾相接的八条四字成语。
)
八个成语是:
八、指点迷津(读谜面,猜名著人名,把上面的人名填在相应的谜面后面。)
孔明
关羽
张飞
鲁智深
宋清
元春
袭人
迎春
时迁
凿壁偷光――(
)
花香扑鼻――(
)
粗中有细――(
)
斗换星移――(
)
孔雀收屏――(
)
正月初一――(
)
展翅凌空――(
)
爆竹除旧――(
)
元前明后――(
)
九、猜猜岁数
以下两副寿联分别是苏轼和乾隆写给两位寿星的,猜一猜,这两位寿星分别是几岁?
1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
)岁
2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
)岁
十、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例:狼藉
(
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
)
蜂
_ _ (
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
)
雁
_ _ (
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
乌
_ _ (
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
雀
_ __ (
比喻活泼,蹦蹦跳跳
)
十一、搜肠刮肚(先填空,组成成语,使所填的的相邻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
甜言蜜
_ __
质彬彬
见仁见
_ _
害攸关
死里逃
_ _
斟句酌
无恶不
__ __
过饰非
心心相
_
日如年
自怨自
_ __
出于蓝
气壮山
__ ___
辕北辙
生花妙
_____
蛇添足
擒贼擒
__ ___
妙维肖
下里
_ _
人
_
碧辉煌
万古长
_ __
底捞月
饱食终
___ __
末倒置
倚老卖
__ ___
己救人
十全十
____
计民主
见多识
__ __
山再起
至高无
__ __
枯石烂
分门别类(将上题中相所填邻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分类。
)
中国的省名:
国家名:
中国作家名:
语文名词:
十二、阅读
榆
树
(十七)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
遍野的榆树,
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
柔软 碧绿的枝
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
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
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
人们捋完 它的叶,
扒光它的皮,
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
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 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
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 ,
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
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
能在那里 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
、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
2
分)
(
1
)luō(
)
(2) jué jiàng
(
)
2
、文中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 并改正。
(
2
分)
(
1
)
(
)
改
(
)
(
2
)
(
)改(
)
3
、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 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
什么?(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
、
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
你最 爱什么?用你的妙笔写一段赞美的话吧,
100
字左右。
(
3
分)< br>
十三、古文阅读
司马光七岁, 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 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
击瓮,
(破)之, 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
1
)众皆弃去
(
)
(
2
)破
之(
)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
“
破瓮救人”
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 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参考答案:
一、在
()
里填上动物名称,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
狗
)坐轿子——不识抬举
(
鸡
)肠刮油——有也不多
(
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
龙
)王靠边——人定胜天
(
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
牛
)皮蒙鼓——遭受缒打
(鼠)进书房——咬文嚼句
(
羊)撞篱笆——进退两难
(兔
)死狐悲——物伤其类
(
猪
)鬓刷子——又粗又硬
(蛇
)进竹笼——自寻死路
(虎)吃蚂蚱——小菜一碟
二、博览群书(完成下面的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