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与写作培训教案(共14次)
巡山小妖精
701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19: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第一课
课题:
发现生活美——学会关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人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
2
、理解《乞丐》一文所蕴含的哲理;
3
、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并通过写作来表达;
教材分析< br>: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间的依恋和牵挂之情;
《乞
丐 》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也可以看成是一篇美丽的散文,它写
到了平等,爱心和同情 ,同时也告诉读者要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
一、名言导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美学大师罗丹
同学们,六年三 期的语文培训教材将引领我们一起来发现生活美、发现人性美、发现
自然美。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世界无限美好,活着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Let us go
!
揭示课题:学会关怀
二、诗词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问:
1
、作者王维是什么朝 代的诗人?
2
、
“使”是什么意思?“浥”是什么意思?
3
、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对将去荒凉之地的朋友的依恋和牵挂之
情)
拓展:我们学过的送别诗还有哪些?写送别的名句有哪些?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的写送别的名句是什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下谁人不识君。
)
如:
《芙蓉楼送辛渐》
、
《赠汪伦》
、
《别董大》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小结: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万分珍贵的,我们一定要 珍惜!是的,我们已经有许多老朋
友了,
那么我们在不忘老朋友的同时,
还要不断结识 新朋友,
因为
“朋友多了路好走”
!
三、
《乞丐》赏析
引言:俗话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意思是说,当我们施于他人物质的帮助
时,我们自身也会获得精神的满足与回报。下面我们来品读俄 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短文
——《乞丐》
。
(板书课题)
1.
轻声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感情和人物形象)
2.
字词荟萃(板书)
褴褛:衣服破烂
龌龊:肮脏,不干净;品质恶劣
呻吟:因痛苦而哼叫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0
嘟哝:低声说话
3
、
“红肿”< br>“冰冷”
“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4
、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5
、课文分析:短文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向我们描绘了怎样一个乞丐形象?
衰弱的老人
眼睛:红肿。含着泪水
嘴唇:发青
衣服:褴褛
伤口:龌龊
手:红肿、肮脏(特写)
对生活充满信念和理解的老人
“这已经很可感谢的了”
凝视、笑、握、嘟哝、
外貌→语言→动作
6.
理解拓展
①“我”和乞丐我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彼此都是能够理解对方的人,都很善良。
②“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和同情
③结尾句有何深意?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了老人对我的理解,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④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用一句歌词来描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
四、写作训练:
1.
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2.
作文字数不少于
500
字。
提示语:什么是温暖
,
也许一方眼神
,
一个微笑,让你心颤动的一刹 那就是温暖;也
许是一句安慰,
一次帮助,
似一股暖流涌上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
也许一个祝福,
一次鼓励如春风拂过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
…
其实温暖就是 一种感受
,
一种来自内
心的感受。
往届学生考场优秀作文欣赏:
《温暖》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
课题:
发现生活美——
学会发现
教学目标
:
1
、通过欣赏对联,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名胜古迹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
、品读美文,感受生活中的爱和幸福;
3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五首对联都是与长沙名胜古迹相关的;
《那愁就是爱》的作者以母性的视< br>角,关注成长中的儿子,以饱含母爱的深情在乎孩子的一言一行。文章动人,感人,
发人深省。< br>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对联知识讲解
对联,雅称「楹联」
,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 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
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
喜 联、
寿联、
挽联、
装饰联、
行业联、
交际联和杂联
(包括谐趣联
....
)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 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
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 种效果外,上下联字
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2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如:爆竹一声除旧岁(仄)
梅花几点振新春(平)
林则徐有一副格言式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仄)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平)
。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
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 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
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 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
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对联赏析
A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
——上联
“惟楚有材
”
,典出《左传》
。原句是:
“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下联
“
于斯为
盛
”
出自《论语
·泰伯》
“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
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B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
——屈原,战国时楚人,楚怀王时,为三闾大夫,因被谗,投汨罗死,后人建祠于长
沙以祀。
《招魂》
《九歌》均《楚辞》篇名。香草,屈原以香草自喻,表明自己清廉的
节操。三户地,即楚地。
《史记.项羽本纪》
:
”
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 秦必楚也。
“
呵壁,
王逸以为屈原被放逐时,
见楚王祠庙壁画上有天地山川诸 神及圣贤行事等,
于
是在壁上作《天问》一诗,呵而问之,以泄心中不平,但现代研究者多疑其 说,认为
不足据.对联将屈原的著名作品、重要事件与其高尚的人格、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巧妙
地 结合在一起,融追怀、讴歌、言事于一体。是对屈原一生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这位
爱国诗人的凭吊与怀念 。本联采用富有特征的手法,赋湘水以生命,仿佛是诗人的知
音,寓意深邃,语言流畅自然。
C
、
“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天心阁 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登上天心阁,
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 br>
D
、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 史,以天行地
大文章。
”
——上联说屈原不负楚国
,
贾谊 不负梁王
,
都尽到了臣子的职责
;
下联说屈的《离骚》和
贾的策论< br>,
都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注释:亲不负楚:屈原与楚是同姓,虽被放逐,而 心怀楚国。疏不负梁:贾谊曾为梁
怀王太傅。骚可为经:屈原《离骚》可以称为
“
经< br>”
。经: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策可为
3
史:贾谊《治国 策》可以称为
“
史
”
。史:记载历史事实的著作。经天行地:即
“< br>日月经
天,江河行地
”
,喻永恒不易。
意 译:论亲,屈原不辜负楚国;论疏,贾谊不辜负梁怀王。他们都有忠君爱国的纯
真气节。
《离骚 》可以称经,
《治国策》可以称史,都是象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
可以传之不朽的伟大作品 。
评论:
屈原忠而见疑,
信而被谤,
最后自沉汨 罗而死。
贾谊被疏,
过湘水以吊屈原。
二公的遭遇有相同之处。此联评述史实,推赞著 作,而归之于气节文章。立意正大,
词句典雅,洵楹联中之佳作。
E、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
——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名联
,
因与周围景色非常吻合。亭侧为清风峡
,
枫林 红遍;不
远为白鹤泉
,
故有驯鹤待笼之句。
F
、抄写并背诵以上五幅对联。
G
、猴年马上到了,老师准备写两副春联,上联已经写好了,请你帮忙完成下联。
辞旧岁三阳开泰,迎新春六猴送安。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三、美文品读
1
、默读文章,感知文意。
2
、字词疏通: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酣
然不醒
蒙
头大睡
寒颤
.
.
.
.
3
、提问:
A
、作者在文中写了几件儿子让母亲发愁的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B
、你有过让母亲发愁的事吗?
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们为我们愁着愁着就愁出了满头白发。同学们,
“望子成
龙,
望女成凤”
都是每位父母的心愿,
让我们努力吧,
不要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啊!
4
、阅读探究:
A
、
“我的叮嘱声从阳台上刮了下去,慢 一点!慢一点!
”句中的“刮”字如换成“传”
或其它动词好不好?试简要谈谈原因。
B
、你认为文中所举事例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出作者对儿子的深深的挚爱和担忧。
< br>C
、文章写的是作者与儿子之间的故事,课第
8
自然段又写到了“儿子的父亲“ 与”
母亲的往事“,你认为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
D
、本文题为“那愁就是爱”
,阅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能够代替题目?
四、作业布置
1
、对联寻亲:
时雨点红桃千树
山静无人水自流
亭闲有竹春常在
春风吹绿柳万枝
4
无意东风花半露
夜市千灯照碧云
晴空一镜悬明月
有闲春色燕双飞
2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宁、蒙、塞、旋、颤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
课题:
发现生活美——学会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会理解人物的语言并思考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情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
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
教材分析:
《垓下歌》是楚霸王项 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
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 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
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美丽的歧视》和《一碗馄饨》则通过平凡的 生活小事蕴含了深
刻的哲理。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
一、引入课题
: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背着书包去到一个世界上最无聊的地 方,我很同情你们,你
们太不容易了!听到老师的这番话,不知你有什么感受?你看,真的是“理解万岁 ”
!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那么我们也要学会理解别人。
板书:学会理解
二、诗词赏析
1
、谁来说说“四面楚歌”的典故?
项羽 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
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 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
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 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
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
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 禁
5
非常吃惊地说:
“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 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完,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 的妃子
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
项羽 骑上马,
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
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
到乌江畔自刎而 死。
师: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当他被刘邦的军队围在垓下,四面楚 歌、穷
途末路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垓下歌 》
。
2
、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现代汉语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
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
呢?
)
问:你从诗中读出项羽流露出了哪几种感情?
诗歌的第一句,我们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
然而,在第二、三 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极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
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 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
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 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
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 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
一位美人-虞-的前途;
“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 :
“虞啊,虞啊,我把
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br>
总结: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 肠百转
的《垓下歌》
,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
得淋漓尽致。< br>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 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
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 沉重地叹
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过渡语:同学们,你得到过老师对你的批评吗?你当时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br>呢?下面这篇短文写的也是这么一件事,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听读课文《美丽的歧视》
(感受人物形象,思考文章的主题)
四、字词荟萃
歧视
孬种
哽咽
出差
噌
..
..
..
..
.
五、课文赏析
1.
听读课文,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有时,歧视也是一种智慧的鼓励,是一项人生的财富。
2
.成绩倒数第五名的大伟为什么能考上北京名牌大学
6
美丽的歧视使大伟刻苦努力,最终考上大学。
3.
我提到大伟的事后,张老师为何突然老泪纵横?
张老师如愿以偿。惊喜不能自已。
4
.文中“锋利刀子”指的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锋利的刀子喻指促进学生奋发上进的鞭策力。
5.
你认为张老师最可贵之处在哪儿?
因材施教,舍己为人,能承受误解的压力。
6.
想一想大伟听完“我”的讲述后一种怎样的心理?
懊悔、内疚、自责。
李阳名言:鲜花是冷水浇开的,批评我的人比表扬我的人更爱我。
六、阅读探究《一碗馄饨》
1.
④⑧两段中都写到小姑娘的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有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④: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
⑧: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
2.
⑤段中“平静”一词说明了老婆婆怎样的心理?
对姑娘的理解;生活阅历丰富。
3.
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如:有时 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
见。
李阳 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万事都要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
种人生大智慧!感恩的人 不仅自己幸福,更能赢得天下!越是亲人,越要感恩!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背诵句子:谅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谅解,
是一 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谅解,是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
中的坚冰。
< br>2
、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
,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200
字左右。
八、教学反思:
7
第四课
课题:
发现生活美——
学会坚强
教学目标:
1
、学会分析事物中饱含的生活哲理,感悟生活。
2
、战胜脆弱和自卑,用坚强和自信武装自己。
教材分析:《没有一颗小草自惭形秽》是毕淑敏的一篇作品。它告诉我们:不管身处
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 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
乐的生活。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二、诗词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
]
1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2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
.度:越过。
[
诗歌大意
]
< br>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辽阔的高原上,
黄河 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
山”
, 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
描写了 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
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 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是说,
羌笛何必吹
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 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
门关外啊
!
[
评析
]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 壮,虽极力渲染戍
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 br>怀。
)
[
知识拓展
]
边塞诗是唐代诗 歌的主要题材,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 辛。
8
小学必背的边塞诗还有哪些?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
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
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
人回
?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三、美文品读
1
、自读课文(划记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2
、词语积累
自惭形秽:比喻自愧不如。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红颜薄命: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
濒临:接近,临近。
不堪:忍受
俯首称臣:形容恭顺,任人摆布。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顺从。
瞻仰: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声名卓著:声名突出显著。
3
、句子理解:文中“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 ,这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有什么深
刻的含义?
这句话运用了 象征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总是容易战胜各种
不幸的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四、美文探究
①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a
.
树是伟岸的
B.
树活得长久
c.
树不伤人
d.
树是坚忍的
②文章所写的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树衬托小草。
③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呃呃变化轨迹?
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
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 br>它告诉我们:
不管身处何种环境,
地位如何卑微,
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 ,
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的生活。
⑤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
(见教材第
18
页第
3
题)
五、写作训练:
1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记叙文一般来说分为写人和写事两
9
类,而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写事的作文也离不开写人。因此在记事过程中, 一定
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
思想品 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扩写举例:她骂他傻子。
要求: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场景等,将这句话的内
容充实起来。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
“你真是一个傻子!
”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真是一个傻子!
”
添加神态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 子骂道:
“你真
是一个傻子!
”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
态!不要骂人!最 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
真是一个傻子!
”
添加场景: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 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
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 嬉
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
刺装作漫 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
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 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
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真是一 个傻子!
”
3
、扩写练习:听着老师劈头盖脸的责骂,他觉得委屈极了!
要求:运用你 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场景等,将这句话的内
容充实起来。
六、教学反思:
1
0
第五课
课题:
发现生活美——
学会创造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
2
引导学生体会全文的构思技巧;
3
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有哲理的思考。
教材分析:
《 蜜蜂》一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
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荔 枝蜜》是现代作家杨朔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蜜蜂酿蜜的
赞美,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
蜜 蜂是画家的爱物
”
,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 两篇。
二、诗词赏析
《蜜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解词
]
①山尖:山峰。②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
释句
]
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
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师讲解:罗隐 (
833
—
909
),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许多政治讽刺诗,揭露唐末社
会的黑暗面。这是一首咏物诗,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
的人;又讽 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拓展: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予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 竹石》
——诗歌通过歌咏竹石,
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
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br>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三、课文赏析——《荔枝蜜》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放映出唐诗《过华清宫》绝句的字幕及画面,学生齐读)“长安回望绣成
堆,山顶千门次第 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
名作,它辛辣地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 骄奢淫逸的生活。荔枝是极难保鲜的,杨贵妃
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惜让人快马加鞭,从千里之外的广 东进贡荔枝,以致马都累
死了。由此可见荔枝的美妙可口。而著名作家杨朔不但感受到荔枝的美妙可口, 更感
受到荔枝蜜的美妙可口。(板书课题、作者。)
2
、听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
1
掐
(
q
īā)花
螫
)
zh
ē人
黝
(
y
ǒ
u
)黑
.
.
sh
ì(蜇
.
.
蠕
(
r
ú)
动
颤
(
ch
à
n
)动
打颤
(
zh
à
n
)
提
.
.
.
.
d
ī防
3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和第
19
自然段,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 所包含的感情是什
么?这是自相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 br>1
自然段写我从小不大喜欢蜜蜂,第
21
自然段写我变成小蜜蜂,体现赞美之< br>情。这样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作者开头对蜜蜂不大喜欢,喝了荔枝蜜,了解蜜
蜂的生活习性 后,就情愿做一只小蜜蜂,可见甜美的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创造者有多么
强大的感染力。这是一种欲扬先抑 的手法,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而且使
感情变化更加鲜明突出,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思路并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感情思路: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美蜜蜂-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
①:写一向不大喜欢蜜蜂
②
-
⑤:看到了荔枝树,吃了荔枝蜜,动了情
8
:参观养蜂场
⑥
-
1
○
9
-
2
0
:赞美蜜蜂,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1
○
○
1
:
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2
○
5
、
重点赏析
①
一向不大喜欢蜜蜂,而吃了荔枝蜜后,为什么“动了情”?动了怎样的情?
因为荔枝蜜是蜜蜂酿造的;对蜜蜂的喜欢、敬佩之情。
②
如何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渺小”是就蜜蜂的形体而 言的,“高尚”是就它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品德
而言的。因而,它们看似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在反差 强烈的对比中,赞美了蜜蜂的
美德。
③为什么说农民“实际也在酿蜜”?
因 为农民们表现出的,正是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自己,为别
人”,酿造生活的蜜,他们都 具有相同的崇高美好的品德。
④结尾处作者的梦怪吗?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这 个“梦”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并不奇怪。作者决心为建设美好生活而
奉献自己的一切。梦正是这 种决心的艺术化的表现。
6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 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辛勤创造、无私奉献的赞美,热情赞颂了为建设
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 献的广大劳动人民,强烈抒发了作者愿意投入到
劳动人民的行列中的感情。为了表达这一中心,作者采用 借物抒情的方法层层推进,
由荔枝蜜的甜美联想到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由蜜蜂联想到劳动人民,最 后写到
自己也愿意变成一只蜜蜂。这样,作者借助联想,托物言志,由物及人,借物喻人,
水到 渠成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1
2
四、写作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 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
感到尴尬,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
·
·
·
·
·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
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快乐、激动、惊讶、感动、害怕、倒霉、冤枉、委屈、后悔、
不甘心·
·
·
·
·
·
)
五、教学反思:
第六课
课题:
发现人性美——难忘的父爱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风歌》作者的矛盾心情;
2
、品味深沉的父爱,回报父爱;
3
、掌握人物形象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
教材分析:
《大风歌》显示出作者的矛盾心情:既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隐藏着深
刻的恐惧和悲哀;
《父 亲的收藏》通过写父亲特殊的藏品来歌颂深重的父爱。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 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
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 的芬芳!向来只有人赞颂母爱
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难忘的父爱》< br>。
1
3
二、诗歌赏析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威武平天下,荣归故里,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
家?
【赏析】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 志,但在
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这首
《大风歌》
就生动地显示 出他矛盾的心情。
三、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
刘邦,是汉高祖 ,是汉朝的开山鼻祖。项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战
士。
他们两个有什么关联呢?哦 !
原来他俩在著名的战役中——楚汉相争成为了敌人,
不过值得一提,刘邦领导的战役可谓是每 场都会一败涂地!可是他为什么在“楚汉相
争”中成为了赢家呢?等下你就知道了。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身世,你一定会大吃一惊:项羽出生在贵族,讲义气 、风度翩
翩、且天资聪慧;刘邦是贫民出生,十分粗鲁、常常醉酒不付钱。看到这,你一定会
想 :
“在身世与性格上,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可偏偏是粗鲁野蛮的刘邦会获胜,而风
度翩翩又讲义 气的项羽会输了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刘邦人缘好,结识了许多的
良将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而项羽, 小肚鸡肠,仅一名谋士还被他给气跑了!就是因为
两个的为人处事的区别,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垓下之战,是项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败,也是“楚汉相 争”的最后一次战役,刘
邦在垓下集合了七十万大军,而项羽只带了十万大军,在战役最后,项羽仅带了 二十
六人逃至乌江,一位渔夫划船而来,叫项羽赶快上船,项羽说道:
“上天要亡我,我
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
人生还,即使江东 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
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 吗?”说完便自杀身亡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的 故事令人深思,刘邦与项羽的事迹告诉我: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结识良师益友,大丈夫要能 屈能伸,要豁达大度。如果当年项羽听
从旁人劝告,回到江东,改变小肚鸡肠的性格,
“楚汉相 争”还不知谁胜谁负呢!
四、课文研读
1.
注音、解词
茨(
c
í)威格
乐谱
轶(
y
ì)事
剪贴簿(
b
ù
)
玉镯(
zhu
ó
)愣(
l
è
ng
)
不济(
j
ì)
分量(
li
à
ng
)
扉页(
f
ē
i
)
:
窃喜:偷偷地高兴
狐疑:怀疑
涂鸦:胡乱写作
唏嘘(
x
ī
x
ū)不已:唏嘘:惋惜,叹息
2.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父亲的收藏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深重的父爱。
3
、
根据本文对父亲的描写,说说父亲是怎样的人?(讨论)
细心、温和、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4
、
本文
2
——
5
自然段属于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好处:
“激发”我的好奇心,更吸引读者;在揭示秘密之后能引起读者的
1
4
深思,感情的共鸣。
5
、
细节探究
文中父亲和“我”都有“一愣”
,说出愣的不同含义:
*
父亲的“愣”是对自己的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
*
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地父爱而发愣。
6
、本文最后一段中“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
是 无价之宝”的含义是什么?
——父亲的收藏凝聚了对我的深爱,对父亲而言其价值连城。
7
、结合本文主题,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感受。
五、仿写句子:
父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
父爱是————,————————
;
父爱是一杯酒,需要你屏息静神细心品味;
父爱是一首诗,需要你沉进其中仔细品味。
父爱是一个糖包,需要你咬开才能尝到里面的甜。
父爱是一片落叶,需要你竭尽全力用心呵护。
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
父爱如
,
;
父爱如海,培育我一种豁达宽容的胸襟;
父爱如天,树立我一种明朗高远的志向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
时,父爱是
;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紧张时,父爱如一针轻松剂;
苦恼时,父爱如一枚开心果;
六、短小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
七、教学反思:
1
5
第七课
课题:
发现人性美——难忘的母爱
教学目标:
1
、背诵、积累一些写母爱的诗歌;
2
、品味母爱,回报母爱;
3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游子吟》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纯朴素
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那 是一束伴地莲》是一篇托物寓义的精美散文:伴地
莲的朴素典雅,默默无闻,就像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 奉献,不求回报。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不求任何回报的 爱,是母亲对
儿女的一种无怨无悔的爱。母亲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今天我们阅读
与写作的主题是《难忘的母爱》
。
二、诗词赏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重点字词:
游子:出门远行的人。
恐:担心。
寸草心:很小的草心。形容子女对母爱的回报非常微小。
三春晖:比喻春天般温暖的母爱。古代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故
称春季为“三春 ”
。晖:阳光。
2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 性美——母爱。
《游子吟》
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这个细节,从这一细节中流露出母亲与游子之 间那份纯真的感
情。
3
、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
《那一束伴地莲》赏析
1
.注音
绽开
zh
à
n
沁人
q
ì
n
怔
zh
è
ng
河堤
d
ī
2.
给课文分层
①
-
③:介绍伴地莲。
形、色、香、花期、用途(平凡、朴素、美丽、有用)
④
-
⑦:母亲雪夜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
⑧
-
⑩:记忆中的伴地莲。
3.
①
-
③自然段对伴地莲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
形态、花期、用途;平凡、朴素、平常。
1
6
4.
④
-
⑦自然段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有何作用?
作用:
a
突出环境的艰苦,表现母亲的伟大。
b
用明月积雪的明亮皎洁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
5.
第
7
自然段中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a
是喝了苦药之后吃的
b
里面融进了深深地母爱
6.
文章结尾说“这要感谢母亲”
,你觉得要感谢母亲什么呢?
感谢母亲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7
、下面一句话的三个分句,语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 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
焦。
不能换,因为三个分句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有前后承接的关系。
8
、有人说 “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
说明了这二十多年来 我经历了很多劫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不同意。只能表明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难,表明作者无法忘记母亲浓浓的爱。
四、小结:
伴地莲虽无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也无牡丹千片赤 英霞烂
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的雍容华贵,但她是那么的朴素典雅,默默无闻,就像伟大的母
亲一 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那一束伴地莲》属于那种睹物思人、借物抒情的散
文,这类散文都 是以某一特定的“物”为线索,讲述跟这一“物”有关的故事。写作
这类文章,最要紧的是要选好我们记 忆中凝聚了母爱(父爱)的“伴地莲”
,然后以
此为线索结构全文。史铁生借一株合欢树倾吐了 对母亲的无尽怀念;韩少功则通过讲
述一支普通的“笔”的故事,表现出厚重而深沉的母爱……这都可以 作为我们写作本
文时的借鉴。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可在文章开头、结尾等处适当穿插一些点睛式的抒情议论。
五、小练笔: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
母亲像冬天的太阳一样,
在我遇到挫折时,
他会鼓励我、安慰我,
温暖我的心。
母亲,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在我迷失方向时,
她会指引我、照亮我,
走向光明,
母亲,
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
在我孤独、无助时,
她会陪伴我、支持我,
给我充满信心。
母亲,
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