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培训材料
萌到你眼炸
718次浏览
2021年01月26日 20: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校本研修培训材料
概述
基本概念
(
一
)
概念
1
、什么是校本——以校为本
目标:为了学校。为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学校文化的提升,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动力:基于学校。只有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校才有可能充满活力。
< br>场所:只有学校的具体情境,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生活,被教师所认可并积淀为学校的血肉、
风格、 传统和文化。
2
、
校本培训:
20
世纪
60——
70
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
是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而提出的。
英国
1972
年发表的
《詹姆斯报告》
建议
“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 开始学校为中心”
,
并
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
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 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
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
成为进修的主流方式。
国 内有组织、
有规章的校本培训兴起于
1999
年,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
,同时师范司启
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工程》
,正式开展了校本培训。
3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 门领导下,在教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
充分发挥教师专 业自主,
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内
容、方式,
由学校组织实施,以 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
种教师学习方式。
(二)
、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区别
1
、目标不同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忽视针对性、实效性。
校本教研:关注短期的教学效益,忽视长期的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2
、主体不同
校本培训:
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 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教师处于失语
状态。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主体是教师,是 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培训者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
服务者。
3
、内容不同
校本培训:重视知识体系、观念转变、理论提升。
校本教研、
校本研修:
关注实践问题,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为目标。
4
、方式不同
校本培训:主要是讲座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以他人组织为主。
校本研究、
校 本研修:
则更加强调共同参与、
对话交流、
分享经验,
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 br>(教
师社团)
。
二、基本内涵
1
、内涵
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
面的因素,
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
进修等含义。研 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要载
体,
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 ,
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
展为前提,
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 题的最终解决。
因此,
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
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 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2
、基本要素
教师个 人、
教师群体、
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三个核心要素,
它们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 br>一体的关系。三者在行动研究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行为。
(1)
实践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
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 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既是这两者之间的相
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实践反思 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具有前瞻性)
、
教学中
(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
(具有批判性)三个阶段。
教师的实践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
教学行 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
断地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 学水平,
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
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 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
2
)同伴互助
校本研修强 调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
式的探 讨,
可共同分享经验,
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 br>两种类型。
活动方法有:①对话。可交换信息、可共享经验、可深度会谈、可探讨、可 辩论、可质疑。
②协作。寻找伙伴,
共同承担某个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共同的研究目的,也有各 自的研究责
任、群策群力,
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③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 骨干教
师(学科带头人)
,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 的
基本要求。
(
3
)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主要是 指各层次教研人员、
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
学者对校本研修的介入。
校本
研 修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
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
因为校本研修是在一定理
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
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
甚至导
致形式化、平庸化。
专业领域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 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
场指导等等。专业人员介入校本研修,要做到“到位不越位”
,
“导是为了不导”
,要立足于
提高教师独立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要大力提倡“平等式的对话”
、
“讨价还价式”的学术
研讨。
(
4
)关键因素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策划、全 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具体任务
是:加强领导,
把改进培训和教研工作,
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
工作;
亲自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整合校内外校本研修资源,
主动加强与校外专业支持机构
的合作;带头学习,
完善研 修制度,
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
间、条件的保障,为学 校文化营造创造环境和氛围。
三、基本原则
(一)
、全员性原则(二)
、针对性原则(三)
、实效性原则
(四)
、主体性原则(五)
、专业性原则(六)
、团队性原则
四、基本内容
校本研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融工作、学习、研究为一体,其 内容涵盖教师专业发
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
、培养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 人格修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兴趣、专业倾向、
专业伦理等非智力因素。
2
、累积专业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教什么)
指教师 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学科教材、
试题分析、
学科发展
前 沿、
学科方法论、
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它是教师胜任岗位工资的基本保 证。
(二)条件性知识(怎么教)
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 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现代课程与教学
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学等
内容,它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
(三)实践性知识(怎么做)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各种情景与问题的经验和 智慧,
它是教师有机组织起来的关于
教学程序、
策略和方法,
是关于决策、执 行与控制的行动艺术,是由教师个人的经验和体验
所丰富、补充、充实、支撑、建构起来的个性化知识, 往往难以言传。
(四)发展性知识
是指教师在本专业以外具有的学识水平 和文化底蕴,主要由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
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个人兴趣与爱好等构成。
3
、磨练专业能力
(一)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学评价能力
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
“实践反思”
、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因素。
“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对话,
“同伴 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专业领域”是实践与
理论的对话。
“实践反思”是“同 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
成长的根本和基础。
“同伴互助”既是 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
的动力,
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 自我局限,
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
量。
“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的 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实践反思”
、
“专业引领”
、
“ 同伴互助”相互渗透、彼此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
找出明显的边界。
一、实践反思
(一)反思性教学
1
、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br>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
决策以及由此所
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
是 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
的途径。
反思性教学是指
“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
方面问题,
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
教师 的过程。
”
2
、反思什么
(
1
)
.
对教学主体合理性的反思。
(
2
)
.
对教学目的的合理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