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萌到你眼炸
700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8: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征集志愿的学校-标准智商测试题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 式和轨道表示式
表示常见元素(
1
-
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
学生学完本节后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
质构成的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并 能利用原子结构知
识解释一些化学性质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和洪特规则。
2
.
掌握
1
-
36
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
通过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障碍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
情感和态度:
1
.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
.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掌握
1-
36
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方法。
难点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
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回顾必修化学及第一节原子结构中能级划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排出给出的能级大小顺序
?
得出第一条规律
(
能量最低原理
)
而后提出问 题。
指导学生这节课的重点就
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解决上面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任务.
第二部分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讲出规律,建构知识过 程。
教师介绍基态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学生探讨基态
C,AI
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情况,写出两种
轨道表示式,
通过活动探究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案例判断,
教师 指出泡利通过光谱实验确定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得出一条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
:< br>1
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且这两个原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
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基态
O
原子轨道表示及
2P
轨道中的
电 子排布情况式时出现分歧和热烈的讨论。
学生写出三种情况,
教师指出:
洪特在研究了 大
量的原子光谱后总结出一条规律(洪特规则)
: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 br>布时,
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平行。经过试误后,学生对洪特规则有了深
刻的印象。
”教师提出活动探究:
(
1
)阅读基态原子中电子在轨道上排布的顺序,找规律。
(2
)写出
19
-
36
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对
19
-
36
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书写过程 中,
Cr
原子和
Cu
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式写为
Cr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
;
Cu:1s
22s
2
2p
6
3s
2
3p
6
3d10
4s
1
。教师指出,这是对光谱
实验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
洪特指出,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
(
p
6
?
d
10
)
半充满
(p
3
?
d
5
)
和全空
(p
0
?
d< br>0
)
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
洪特补充规则。学生试误 后,对核外
电子排布规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后面补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价电子及价电子排 布式书
写,使学生更好理解价电子的意义。
第三部分: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对本课进行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的原理和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式
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四部分题组冲关
落实本节基本内容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在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建构理论为指导,
“ 抛锚式”的教学方式来解
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知识,
并同时让学生感受了知识建立的过程 和方法,
让学生在学
习化学理论课没有化学试验激发兴趣的不利因素下,还能保持兴趣,体会知 识带来的快乐,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克服死背知识的局面,
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 br>规律的出现自然不生硬,
完成课标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是设计的特色。
学情分析:
在必修课程中,
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 认识,
如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
在前一节中学生也学习原子结构的玻尔 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
模型,
在学习这些原子结构模型以后学生对电子在这些重新划分的轨道中的 排列情况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