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温柔似野鬼°
572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8: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父亲崔京浩简谱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扬州中学西区校
吴敏
教学目标
1
、
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
、
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
、
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 方的军民。作者采
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 的话,冲破
国民党的文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设计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
学生把 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
教学设想
本文与上一篇《海燕》相比,对物象“白杨树”的描写比较集中、详细,其象征义也比较好解
读 。而作者的情感表达更是比较直接。所以,在教学时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没有多大难度。这课的学
习不妨放 在对文本“情感美”
“画面美”
“背景美”的赏析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加以仿写,以写促悟。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PPT
,课文录音
教学流程
预习阶段
1
、字词整理。
2
、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
2
、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以诵 读的形式品味本文的情感美。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
并尝试仿写。
一、导入
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是柳的风韵;
“大雪压
青松,
青松挺且直”
是松的雄姿;
“墙 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是梅的倩影、
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
“叶
叶皆 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作者介绍
茅盾:中国现代杰出 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
《腐蚀》
;中篇
小说有《蚀 》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
;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
三、
解题切入文本
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
,那么什么叫做“礼赞”?
——怀着敬意的赞扬
四、品味本文的情感美
1
、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
育星教育网——中学 语文资源站(
)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预设】第
1
小节、第
4
小节、第
6
小节、第8
小节、第
9
小节
2
、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3
、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直抒胸臆
4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
“赞美”
。
五、品味本文的画面美
1
、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
【预设】
第
3
小节: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第
5
小节:全部
第
7
小节:
“„„它伟 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于挺拔,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
2
、
将这些语句按照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行分类。
3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板书
白杨树
干
——
笔直
——
伟岸正直
外在形象
极普通
枝
——
靠拢
——
紧密团结
叶
——
向上
——
积极进取
皮
——
普通
——
朴质平凡
对抗西北风
——
坚强不屈
内在品质
不平凡
4
、
学习作者在描写白杨树时运用的方法
——把握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 白描,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外兼备”的美,为
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白杨图》
。
5
、齐读“白杨图”部分
六、拓展迁移
1
、运 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
5
小节,参考第
3
小 节和第
7
小节在
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
【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
2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七、作业:课后修改小练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环境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并 能将这种手法学以致用进行小作文练习。
2
、
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掌握本文中“白杨树 ”的象征义。
一、导入
朗读导入,女生读“白杨图”
(第
3
小节划线、第
5
小节、第
7
小节划线)
,男生读“白杨 赞”
(第
1
小节、第
4
小节、第
6
小节、第
8
小节、第
9
小节)
二、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
1
、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文第
2
小节,男生读
2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
)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生长环境
黄绿错综(色彩)
无边无垠(幅员)
坦荡如砥(地势)
雄壮伟大
4
、
本文名为《白杨礼赞》
,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5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板书
(极普通)白杨树(不平凡)
孕
育
烘
托
雄壮伟大的生长环境
三、学以致用。
1
、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学习这种写法为 我们上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色,写出所
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的内外兼美。
2
、师生交流并点评。
四、回归主旨,内容探讨。
1< br>、
《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
——不是
2
、知人论世:
《白杨礼赞》写于
1 941
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
坚持抗战。当时, 茅盾根据自己
1940
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
和精神。
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3
、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
1
)
、将
“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将四个“难道”全部改成陈述句来读
(
2
)
、按照原文来读。
(
3
)
、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
——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其实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赞之情。
4
、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
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
1
)
、齐读课文
8
、
9
小节。
(
2
)
、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仪器“贵族化”与 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又“不
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迁移
1
、
1941
年,茅盾《白杨礼 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
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 。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
抗击日寇的感情。
题白杨图
3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
)资源, 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