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914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8: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集气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 ,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
“精神气质”

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 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 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
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 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
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 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
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 情;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
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 ,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
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面的整合,体
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 br>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
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在问题解决中学 习,
因此,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
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

3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
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
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
.理解象征、反问、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
.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五、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 ,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
上游、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br>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柳的风韵,
我们瞻仰过松的雄姿,
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 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
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 、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
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我们 的感受或许是优美、
或许是宁静!
但是这节课,
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 年代,
到西北
高原去走一走,
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 媒体播放西北高
原的视频)。同学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那苍劲、悠扬的葫芦丝《黄土情》
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西北高原。

【课前准备】

1
.师生认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2
.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①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
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 说《子夜》,短篇小
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②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41

3
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 段。
茅盾在
1938
年底到新疆文学院讲学,
1940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
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正是这西北高远走的一遭,
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
也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党的领导 下,
同心同德,
团结
一致,
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作者从西北抗日 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
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由于当
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
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只能 采用委婉
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叫作象征。

模块一:熟读——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读出散文的味

(听录音,完后学生激情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

1
.解题,引导学生说“礼赞”的含义。

2
.有人把散文《白杨礼 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
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物人联想图

3
.通过听读课文你感受到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
立的树等。

4
.理清思路

① 赞美白杨树的
“不平凡”
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
树的 不平凡?

生长环境






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②(小组讨论,师归纳)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
1
节),直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 第
2

4
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


煤矿安全工作总结-歌手刘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