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 第二课时
余年寄山水
822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8: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月的说说-跑步时听的歌
语文课堂——《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朗读导入,女生读“白杨图”
(第< br>3
段画线句、第
5
段、第
7
段画线
句)
,男 生读“白杨赞”
(第
1
段、第
4
段、第
6
段、第< br>9
段)
二、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
1.
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文第
2
段(男生读)
。
2.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
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
原,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
这是烘托的写法。
目的是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
凡的白杨树。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板书。
三、学以致用
1.< br>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
学习运用这种写法为我们上
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 色,
写出所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
的内外兼美。
2.
师生交流并点评。
四、回归主旨,内容探讨
语文课堂——《白杨礼赞》教案
1.
《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 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
不平凡的白杨树吗?
不是。
作者礼赞 的是北方的抗日军民,
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
知人论世。
《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抗日战争 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抗日
根据地军民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时,茅盾根据自己
1940< br>年从新
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 、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
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
那是敌后土地上 的农民和中华民族
的精神。
3.
朗读课文第
7
段。
(
1
)将“它没 有……好女子”去掉,将四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
全部改成陈述句来读。
(
2
)按照原文来读。
(
3
)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
四个反问句构成了排比,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
赞之情。
4.
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
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
和中华民族的 精神和意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
1
)齐读课文
8
、
9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