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语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绝世美人儿
690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8: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高阶祭司温诺希斯)
上下文语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孔凡成教授

先抛一个问题,如果让我们用语境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师说》《背影》
等课的教案,我们该怎么做?

为此,我们今天来交流一下语境教学设计方法之一——上下文设计法

首先 ,
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叫语境、
语境教学。
语境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在
特定语 境中所需的具体的语文能力,
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
语文的教学。

这里先说说语境。
狭义的语境又称语言环境,
即上下文,
指语言符号间的关< br>系。

《邱少云》中:有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
冲锋到战斗结束,才
20
分钟。这里的“才”不同意思是由上下文造成的。

广义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
即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
同言语交际
过程相始 终的、
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
我们这里的“语境”
使用的是广义的 语境概念。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
.
李吉林先生 所说的“情
境”,
指教师人为创设、
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具有再创
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

化,
特别喜欢通过音乐、
美术、
戏剧等手段来创设,
不一定具有交际 性特征。

语境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上下文语境。包括语体、风格(王希杰 )、题旨;篇章语境、段落语境、句子语
境、词组语境;语音上下文、语词上下文、语法上下文、语义上 下文;前言后语
等。

情景语境即言语交际现场,包括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关系 、话题、角
色、时间、地点、场景;处境、心情;附着符号束(包括声调、语调、语气、停
顿、 体态语言、穿着打扮、随身教具)等因素。

课堂上,
课堂交际目的即教学目标,交际对象即师生双方,
交际关系即师生、
生生关系。

孙双金《白杨》

师:课文仅仅写的是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还写了爸爸。

师:课文赞扬了爸爸的什么精神?

生 :
赞扬了爸爸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的精神;
赞扬了爸爸教育子女扎根边疆的感
人精神。

师:边疆建设者仅仅是爸爸一人吗?赞扬爸爸实际就是赞扬什么人?

生:实际上是赞扬许许多多的边疆建设者。

师:
对呀,
有多少边疆 创业者,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者,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次来成都的新疆代表队
14
人中就有
13
人是从别
的地区到新疆 去的。
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台下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我们
台上也有白 杨,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树!(脸露微笑)

师:
对,
你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也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大白
杨,成为 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执教者善于从现场捕捉到相关情景语境因素,
并适时加以运用 。
在台下听课
的老师中,
新疆代表队
14
人中就有
13

是从别的地区到新疆去的,
这一情形
恰与《白杨》一文所赞颂的支援 边疆建设、扎根边疆生活的内容相似。孙老师在
教学中点到这一点,
很容易使学生感动,
受到教育,
并引起台下的老师产生深深
的共鸣。
如果不是巧妙地捕捉课堂语境这一因 素,
那么这里的认知升华恐怕就不
那么自然,不那么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恰当捕捉

现场语境因素的重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一层意思是赞扬西湖美景。

第二层我们看荷、莲的文化意味就知道这里是赞友人林子方人格魅力。

第三层我们注 意到在古代天、
日指天子皇上。
接天的莲叶才无穷碧,
映日的
荷花才别样红。

当时

林子方外放福州做官,
作为友人和上司杨万里并不希望林子 方离开都
城。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有劝留在都城的意味。
时林子方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
任秘书少监,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互为知己。后来,林子方
被调 离皇帝身边,赴任福州知府,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
则不这么想,
认为林

子方只有留在首都、
留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更大发展。
但话
不能明说 ,
于是就在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
表面是借西湖美景来表达对朋
友升迁的祝贺和 送别的喜

悦,
实则是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当然,
林子
方兴致勃勃,杨万里也不能泼冷水,只好通这种方式暗示了。
< br>我们来看虚拟语境。为达成某种目的,在情景语境基础上,通过虚拟、想象
的方式,如语言虚拟、 表演虚拟的方式来创造的某种假定的环境就是虚拟语境。

于永正《草》复习巩固阶段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
奶奶。你奶奶没 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
(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 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
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 ”。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
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
后面两句我听懂了。
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
(众大笑)
小小年纪就会 背古诗!
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
(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
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这里就创造了一个虚拟语境。


该案例中,
于老师就是通过虚拟语 境的方
式进行教学的,通过扮演奶奶检查学习效果的。他首先问:“谁愿意背给奶奶
听?”这就 考虑到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不是强人所难;
接着说:
“现在
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点明了学生(虚拟语
境中的孙女)的 交际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生理特点,要

求学生(孙女)要意识到
交际对象的这两方面因 素对“奶奶”和“学生”
(孙女)
的影响和制约,
这就为
下文中奶奶的一系列 提问和学生
(孙女)
的必须回答提供了

合理解释,
显得真
实自然。就是鼓励,于老师在创设的虚拟语境中说:“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
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 ,
十分符合虚拟语境中的人物身份。


样,
虚拟的语
境更 具交际性,更符合实际需要,并始终指向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在来看看认知语境。包括言 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已有的知识、经历、思想、
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认知语境即师生双方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
验。如霍懋征老师在指导学习《飞夺泸定桥》前,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当学生将“大渡桥横铁索寒”与“飞夺泸定桥”联系起来后,
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 《飞夺泸定桥》一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再谈谈语境功能。
语境功能多样。
作为教学研究者,
能够把握住语境的解释
功能和制约功能即可。

制约功能指 语境对于语言应用所起的限制作用,
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

须根据具体的语境,选 择恰当的言语表达形式进行交际。

解释功能是针对读者、
听话人而言的,
指 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
象的解释和说明能力,特别是对会话含义及模糊意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和 说明功
能。

在语境理论基础上,
形成语境教学理论。
语境教学指在 语文教学中,
利用语
境因素来引导教师教与学生学,以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形态。< br>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
.
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 br>境”,
指教师人为创设、
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
具有再创
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
化,特别喜欢通 过音乐、美术、戏剧等手段来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

两者有相容的地方,
大 而言之,
李吉林的情境是语境的一种类型,
与虚拟语
境相当。
语境教学实施需 要掌握的规律和做法很多。
本次我们只能讲其中的一两
个问题。

首先说说语 境教学的目标。
语境教学视野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
力,即言语交际能力。思想教育 不是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有人认为,语境教学目标如此定位容易忽视思想教育。这种看法是 不对的。
在语境教学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思想教育的问题,而是思想教育如何定位,
进行什 么样的思想教育和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

在语境教学中,
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目

标,
而是语文能力形成过 程中附
带的效果。思想教育应该隐性化,潜隐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当然,如果非要将思想教育确立为语境教学目标,
建议将语文能力目标作为
显性目标,
思 想教育作为隐性目标。
无论如何,
不能让思想教育目标独立,
坐大。
否则,语 文就不成为语文了。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 现语用能力
目的的“附带的效果”开发学生智力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心理前提,
提高审美能力已经内在的包含在语用能力的内涵之中。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强调语境就指向着语文能力。

举个例子:一味强调思想教育就很可笑。

《燕子》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对课文比较清楚,写燕子模样的美,在美的春天里赶 来,然后写了
飞行的美,我们想想,课文为什么把燕子写得这么美?

(学生回答有困难)

师:(启发)如果写狐狸怎么不把狐狸写得很美?

生:(领悟)因为燕子是益鸟。

师:对,燕子是益鸟,我们要爱燕子,不仅要爱燕子,还要爱一切的益鸟。

这里教者通过为什么不写狐狸这

一问题来引导出燕子是益鸟,
就是一种错< br>误。首先,益兽、益鸟是从人的道德伦理角度加以评议的,动物本身无所谓善恶
的。
其次 ,
就算可以从人的伦理道德角度去

评论动物,
也不能说狐狸就一定是
坏东西。
狐狸本身也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如三江源鼠患成灾,
就与吃田鼠的狐狸少密切相关。


次,
拿燕子和 狐狸比较本身就
不伦不类。
最后,
不能将寓言中所学到的狐狸的不良品性定势化,限制学生的思
维视野。

每一门课程都有思想教育,但不能说思想教育是目标。再举一例:

《桂林山水》教学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 水秀,我们想
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
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
有。我 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

山水美景和热爱祖国之间并不存
< br>在线性逻辑。
两者之间没有内定的逻辑关
系。
山水美景是否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是否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这要看
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心境。
否则就 要闹笑

话。
比如一位教师教巴金的
《海上
日出》,认为文中所写的 壮景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其实,
《海上日出》是巴
金先生在
1927
年从 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期间所写的向兄长报告的旅程见闻而
已。
这里的“海上”是指红海上,并非中国海上呵,
又怎么能见景就以为表达了
爱国主义精神?

在《桂林 山水》教学中,教者为了让学生受到爱国思想教育,又做了一个练
习:
“山水”的同义词有哪些 ?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词组。
你能从这些词组选
出一组造句,
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 山吗?比如陈述句、
感叹句,
为了强调也可
用反问句。其实录过程为:

师:„„“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


高三毕业留言-六一儿童节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