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余年寄山水
983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19: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义勇义勇)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
抄写题(
6
分)

1
把下面句子抄写一次(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

2

15
分,
其余每题
3
分,共
30
分)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登斯楼也,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


予独爱莲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通外直,

4


一鼓作气,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彼竭我盈,故克之。

5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6


高尔基的《海燕》,文末海燕热情呼唤暴风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捕蛇者说》一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积极进取态度的句子

9
)《沁园春・雪》中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裨益(
b
1
益处)

B
.
肃然(
s
u
恭敬)

粗犷

g
u dig
粗野)

肇事(
zhco
发生)


勘(
xi
c
o
校对)

折本

zh
e
亏本)



磬竹难书(
q ing
用尽)

锲而不舍

qi
e
雕刻)

不屑置辩(
xi
e

为不值得)

风驰电掣(
ch
e
拽、拉)





C
.
干涸(
h
e
水干枯)

D
.

裙袂(
m
吕袖子)

4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相依为命的女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可怜的老人痛心疾首。

B
.
几年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C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李、杜诗歌更是脍炙人口。
.
D
.
老舍在《五月的青岛》一文中将初发的花朵的洁白、繁密写得惟妙惟

_
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得到了友情,告别了

_
__________________
;
得到了真情,告别了

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得到了希

望,告别了

______________
;
得到了那光亮的一闪,告别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捉摸的深渊

③貌似善良的虚假

◎忧郁彷徨之岸

④深恶痛绝的狡诈

A
、&③。④

6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G4
②③①



C

G4
O
CD


D

G
2
③④①

A
.
由于两年多的刻苦学习,丰富了我们的文史知识。

B
.
我们必须随时克服并认真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

C
.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犯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错误。

D
.
青岛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海滨。

7
、在句末结尾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啊,友情!你坚韧若高山的岩石,你连绵如长长的流水,


.
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飘落在封冻的大地上。北京紫竹院公园里,积雪淹没了枯草,

压弯了树枝,把昔日
花红柳绿的河畔覆盖得异常肃穆。在那皑皑白雪之中,一幅幅优美的

图案显得那样令人注目:

它们紫里透黄,黄
中带绿,清秀潇洒,亭亭玉立……那是什么呢?

是名贵的 紫竹,在白雪的映衬下,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根节盘错
似松柏,枝叶盎然胜腊

梅。难怪古人把翠竹、青松、梅花誉为岁寒三友。寒冬看翠竹,果然名不虚传。

竹子外形典雅,娇娜多姿,气质刚劲,不畏霜雪,可说是集刚柔于一身,有一种自然

生就的美,历来为人们
所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可使食无肉,不可

使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又何尝仅在于观赏呢?只要你一走进
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
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你看,勇士

手中的弓箭,记载着祖国古代历史的竹简,技艺精
湛的竹簧雕刻,精美绝伦的竹帘绘画,

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以及各种竹制的生产工具,直到巍峨而又精巧的竹
楼,无不闪耀着< br>
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还有民乐中的短笛长箫,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列入古代乐器的八
音分类
之中。直到现在,在我国的民间乐器中,仍有许多是用紫竹、红竹和水竹制作的,

贵州省玉屏县的屏箫玉笛,尤其
享有盛誉。在各种竹乐中,特另岭人心旷神怡的是那悠扬

悦耳的笛乐。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


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这正是对竹

乐之一一一竹笛那婉转动听的乐音的最好描绘。

8


以上文字选自课文《隆冬话竹》;该文按说明方式分,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

1
分)

9


第。段文字从表达方式看,

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_
______________
。(
2
分)

10



0
段文字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11


概括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二)

人的

价值



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

赫 一时的达官显贵,
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

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_
____________

是少数名传千古的帝王,

________________

并不是尽善尽美。毛泽东的《沁园

春•雪》中就有这样的名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们叱咤风云的时代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

④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

家、科学家们,他们的
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京城长安

繁花似锦,风流天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
事,由于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

,才得以

传诵千古。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不管后人如何扬杜抑李,还是扬李抑

杜,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
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

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②如此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

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

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
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


。只要人类历史存

,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


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

,他们也能体现自

身的价值。不过反观历史,

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

而民众的“青山绿水”、“晴

空万里”才是永恒
的。



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

体 现人的价值的精神
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思考。当曹雪芹在贫困

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
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时,谁能在当时准
< br>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
的衣服、使用的什

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
这些
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

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
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

多少。



古代哲人孟子曾说: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不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时,

不 改变人格;身处强
暴威胁之时,不丢掉气节一一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北宋名臣范仲淹

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

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

“浩

然之气”,有了一
颗跳动的火 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

程。

12


在第⑦
3
段的横线上填写一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


2
分)

13


第⑦段中孟子的话属于间接转述,并译成了现代汉语。请用《谈骨气》一文中孟子的

原话来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14


第⑦段中加

部分运用了

_
__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
3
分)

)(
2
分)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

B
.< br>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
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

人类的造福。

C
.
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 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

D
•有一颗跳动的火热的
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6


第⑦ ⑦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17


文中第
O
段中 画横线的句子:“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而民众的’青山

绿水’、‘晴空万里’
才是永恒的。”请联系文章中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0
字左右)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宗璞

⑦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

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
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
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
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

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Q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

阴处,把阳光让给别
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

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
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

花 种种。有一种太阳
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

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
嘲。




4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在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

便移栽了几个嫩芽,

次年便有绿叶白花,

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

原有两行花, 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
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

柄柄白花 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
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

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


近身。


5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

_
____________
。不是丁香的

_
_________
,不是桂花的

________
,也不

是荷花的那种

________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

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6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

谁呢,很难回答。


7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
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8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

杯酒满,不必小圃花
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9





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
..
秋、领



冬,领


四季,






活罢。



:豸(
zh
I

,
没有脚的虫。

18


从下列几个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分别填入第③
5
段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2
分)

a.
甜香

b.
幽香

c.
芳香

d.
清香

19


第③段中作者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系全文,

作者“随即怅然” 的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来填写,

各不超过

15
个字)。(
2
分)

20


第③段作者写自己种太阳花

“连死不了都死了” 的经历,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21


第③段中连用六个“便”字,其作用是强调时光的飞逝;文章第③

11
段中还有一处类似

的用法,即加点的五处“领取” ,请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2


对文中引用的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词《西江月》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江月》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题目,如我们学过的《破阵子》



)(

3
分)

B
•全词表明词作者朱敦儒屏弃优裕生活,追求功名利禄,想要建功立业这种士大夫的进

步思想。

C
.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成为奇才。

,意境壮阔,说明词作者不计较青史留名,而渴望

D
•本文作者引用这首词,表达了自己要把握“而今现在”

,珍惜时间,争取人生充实的进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


蓬莱阁简介-放飞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