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李白古诗赏析
萌到你眼炸
970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20: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寻觅春天的踪迹-一诺千金秦文君
秋浦歌李白古诗赏析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
作者简介
]
李白
(701―762),
字太白,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
,
隋朝末年,
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 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
州
>
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 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
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 结交
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
>
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
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 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
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 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
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
或
745
年),被
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 天宝十四年(公元
75
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br>
邀李
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 br>贵州省境内)
,
中途遇赦放还,
往来于浔阳
(今江西九江)
、
宣城
(今安徽宣城)
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病死于 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
时期,
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
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
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
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
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
迈的艺术 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艺术的高峰。存诗
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
[
注释
]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
( 754)
,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
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缘愁:因为愁。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似:象。
个:这样。又作“w”。
秋霜:指白发,形容头发象秋天的霜一样白。
[
译诗
]
(我)头 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
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 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
赏析
]
这是一首 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
了“自我”的形象,
把积蕴极深的怨愤 和抑郁宣泄出来,
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
力量。
“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
w
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
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
真叫人无法理解,
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
读到下句“ 缘愁似
w
长”,
豁然明白,
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
因愁
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
钧重量落在一个 “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
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
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 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
苟床豢啥蕖;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
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
味更长 ”(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
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 奇句,
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
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 白发的长短,
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
三
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 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 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
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
不是真不 知,
不是因“不知”而
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 句的一
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
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
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
有“奋其志能, 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 br>,
尽管屡遭挫折,
未能实现,
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 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
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 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
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