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巡山小妖精
687次浏览
2021年01月27日 21: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哥们)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读准字音



(


)



而出
(


)




(


)





(


)




(


)





(


)







(


)


失其所与
(


)


[
答案
]


n

zhuì



jué




ng

shù



二、辨识通假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
秦伯说,与郑人盟

(4)
失其所与,不知





(





)
(





)
(





)
(





)
[
答案
]
(1)
“已”同“矣”,了

(2)
“共”同“供”,供给

(3)
“说”同
“悦”,喜悦,高兴

(4)
“知”同“智”,明智

三、一词多义

远(







越国以鄙
之僧哉(


(1)

顾不如蜀鄙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


去(







停数日,辞


(3)


潭中鱼可百许
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









君焦、瑕(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










(4)




闻有鼠作作索索(









言大义(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
,或不焉(









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6)


越国以
鄙远(








阙秦以
利晋(







公从之








臣之
壮也(








其无礼于晋(







敢以
烦执事(







子亦有不利焉









用亡郑以陪邻(








夫人之力不及此(







则名微
而众寡(










过也(







(7)


是寡人之

何厌之
有(









亦去之









(8)



以其
无礼于晋(









真无马邪(







[
答案
]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名词,边境

形容词,鄙陋,
指目光短浅

(2)
动词,
推辞

动词,
告别

(3)
动词,
答应,
许诺

名词,
处所


词,
表示约数

代词,
这样

(4)
连词,
假如没有

形容词,
微小

副词,
微弱


容词,
精深奥妙

(5)
语气词,
表陈述

疑问代词,
哪里,
怎么

兼词,
从这里


气词,表停顿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6)
介词,因为

介词,
拿,后省略“之”

连词,表目的,来

连词,表转折,却,而

(7)
代词,他,

吾其
还也(







君知其
难也(







指佚之狐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
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指郑国

(8)
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代词,


代词,指郑国

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四、词类活用

(1)

,缒而出


(2)

济而夕
设版焉



(3)
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
晋军
函陵


(5)
与郑人盟


(6)
既东封



(7)
越国以鄙



(8)
且君尝为晋君赐



(9)
不阙



(10)
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


(11)
邻之厚
,君之薄




(12)
且贰
于楚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
]
(1)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
名词作
状语,
在东边

(4)
名词作动词,
驻军

(5)
名词作动词,
结盟

(6)
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作为疆界

(7)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8)
动词作名词,恩惠

(9)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
侵损,
削减

(10)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11)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2)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五、古今异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
行李
之往来

..< br>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
古义: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正式场合。

[
答案
]
(1)
东方道路上
(
招待使节
)
的主人。
(2)
外交使节。
(3)
那人。

六、文言句式

(1)
是寡人之过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夫晋,何厌之有?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1)
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呀。

(2)
省略句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3)
省略句

倘若 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
(
秦国
)
东方道路上
(
招待使节< br>)
的主
人。

(4)
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
楚国结盟。

(5)
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6)
宾语前置句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九月甲午,晋

侯、秦











(鲁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

晋文公、秦穆公(共同出兵)






九月甲午:
指鲁僖公三十年(前
630< br>)九




围困郑国


月十日 。
晋侯:
晋文公。
秦伯:
秦穆公。




其无

礼于晋,














也。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而且又对晋国有二心而跟楚国亲近。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
指晋


晋军驻扎在函陵

秦军驻扎在

南。

文公即位前流亡国


外经过郑国时

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

因为。
贰于楚:
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

指从属二主。
军:
两个




都是名词活



用为动词

驻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矣,若

使烛之武


佚之狐对郑文 公说:

国家危急了

如果派烛之武去
)之狐:
郑国大夫。

见秦

君,






必退。”

佚(



会见秦穆公< br>,
(秦军)一定能撤退。


若:
假如。
使:
派。
师:





队。









之。





辞曰:“臣之壮

郑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

我壮年的


也,






如人;
之:
第二个


”,
用在主谓短


时候

尚且还不如一般人;

语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r>犹:






老矣,无能

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


且。

现在我已老了

不能做什么啦。

郑文公说:

我不能


用子,

已:





子:






而求子,



早重用您


古代对人的 尊称。

现在事急才来求您


是寡人之过也。然





亡,子亦有不利焉。”



这是我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

对您也有不利。

(烛







之。

是:
代词

这。
焉:
语气




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助词
,“



许:答应。

夜,缒














出,





夜晚

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 去

(烛之武)
):








曰:“秦、晋



围郑,

缒(
zhuì


见到秦穆公(对他)说 :

秦、晋两国包围郑国


用绳子拴

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知亡矣。

若亡郑


而:
连词

表示修饰。

郑国已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


而有益于君,


敢以



执事。

能对您有利

(怎么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既:
已经。
而:


连词

表示承


接。
敢:
冒昧

客气的说法。
执事:










执行事务的人

对对方的敬称 。

越过别国而把

鄙:
名词活用






远,

君知

其难也,



远地(郑国)当作边境

您知道是 困难的


为动词

边邑。



















邻?邻



怎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的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




厚,君













也。

焉:



国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么。< br>陪:
增加。
邻:
指晋。
之:
两个







是用于主谓短语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倘若(您)放弃攻打

























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行李之



来,

之:
用于主谓短语之 间

取消句子


(秦国)外交使臣经过郑

< br>的独立性。
以为



以之为
”,



译为


……
当作
……”

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郑在
秦东)。后世即以东道主为主人的代称。
行 李:
也作

行理
”,

春秋时外交











困,





(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食

使节的称呼。

君亦无< br>


害。

且君





晋君赐矣,

共(
ɡōnɡ
):


对您 并没有损害。况且您也曾对晋君施过恩惠






所害:
名词性的

所字结构
”,
损害。
且:
况且。
为:



给予。
赐:
恩惠

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焦、瑕,







(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等地

(可是他却)早晨渡过黄河















焉,

许:
答应。
济:


(回国)
晚上就筑城防御


渡过。
版:
筑土

墙用的夹板。
焉:





,“
于之
”,
在那里。





君之所知


也。夫晋,


(这是) 您所知道的事情。那个晋国

有什
何厌之有?

之:
第一个



用于主谓短语之间

取消

么满足呢?

句子独立性。
所知:
名词性

所字结构< br>”,

知道的。
夫:











封郑,又






代词

那。

他以郑国为东方边界以后

又想要扩大
其西


封,不









秦,






他西面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

他将从哪里取








之?

东:
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封:
名词


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

活用为动词

封疆界。
肆:
延伸< br>,



扩张。
阙(
jué
):
侵 占















晋,


削减秦国的 土地而使晋国得利

损。
焉:
疑问代词

哪里。









之。”

以:
连词

表示转折



而。惟:


愿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之:



指代

阙秦以








说,与郑



盟,


利晋

这件事。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和郑国结了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之,







还。

说:



派杞子、逢孙、杨孙防守郑国< br>,
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假字





乃:




是。
还:
撤军。

子犯请




之。公


曰:“不


可。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

不可以啊!(我)如
微夫人

之力


不及此



果没有那个人的力 量到不了今天。

子犯:
晋国大夫狐偃。
微:
如果




没有。
夫人:
那人

指秦穆公。


因人

之力









之,




仁;失



借助人家的力量成功却又去损害他

是不仁义的;失掉
所与,不

知;

了同盟者

是不明智的;

因:
依 靠。与(

):结交

亲附。




敝:
损害。
知:





< br>











整,











还也。”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之。

以:
用。
其:
表示商量的语气




( 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还是。
去:
离开
,< br>撤军。



[
资料链接
]

鲁君子
——
左丘明

左丘明
(
约前
502

约前
422)
,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
明知识渊博,
品德 高尚,
孔子言与其“同耻”。
子曰:
“巧
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 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
君子”。左丘明 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
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 年体史书《左传》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 。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 在公元前
632
年的晋、
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 感到形势不妙,马
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并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
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
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
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 、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
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 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
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郑文 公
自知不是秦、晋的对手,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左传》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 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 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
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仙境之桥观后感-高屋建瓴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