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多远每章概括
萌到你眼炸
521次浏览
2021年01月28日 01: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出差工作总结报告-投资理财哪个银行好
星星离我们多远每章概括
第一章:
“
天上的街市
”
《天上的街市》于
19 21
年郭沫若所著,是一首白话诗,描写了人
们想象中天上的牛郎织女,用此诗引出下文。
第二章:星座与亮星
银河有很多别名,在西方它被称作
“
乳 色之路
”
;在我国古代又叫做
银汉、高寒、星河
......
天河 之中,牛郎星于织女星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了一个
“
十
”
字。
古代 的欧洲人将其想象成一只展翅的天鹅,
于是它所在的星座便被成为
“
天鹅座
”
。
何为星座。
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连接起来,这些群星便是
“
星座
”
。
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也许 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
4000
年,
便开始划分星群。公元前
3000< br>年,便编写了自己的一套书写系统开始
记录历史。
每一个星座中最亮的那颗星 便会被称为
“XXα
(阿尔法)
”
例如,织
女星是
“
天琴座
”
中最亮的星,称为
“
天琴
α”
同样,星座中的其他星星也可以用希腊文中的字母表示。例如,
β
(贝塔)
γ
(伽马)
......
但是一个星座中的星星可能很多,可是字母只有< br>24
个,于是人们
还用上了拉丁字母,还给星星编上了号,
称为
“
星表
”
。
中国古代有
“
二十八星宿
”
一说,就是大致沿黄道分布的
28
个天区,
它们各有自 己的名字。
从天文学看,
星宿与星座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国际上已经统
一采用共同的星座体系。
第三章:首次估计地球的大小
很久以前,人们 还认为太阳、月亮、恒星都围着地球转。还认为所
有的恒星都镶嵌在一个透明的球上,
即
“
恒星天
”
。
人们甚至还对
“
恒星天
”
的距离做过种种猜测
......
希腊一位科学家毕达哥拉斯,
对天文学很感兴趣。
他后来创立了毕
达哥拉斯学派、发现
“
勾股定理
”
,对声乐 也有很高的造诣。
埃拉托塞尼在公元前
240
年测定了地球的大小。
当时的测量结果与现代的测量结果十分接近。
可古希腊人却不接受
这个数值。
大约公元前
100
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波西东尼斯利用老人星再次进
行了测量。得到地球周长为
18
万希腊里,即
28800
千米,结果并不准< br>确。
直到麦哲伦的船队在
1522
年环绕地球一周后才纠正过来。
第四章:第一次丈量子午线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是在我国唐朝时。
著名天文学家一行
(原名张遂)
在
724
年,
发动了一次全 国性的天
文大地测量。测量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时日影的长度
......
最 后由一行统一归算出:子午线每
1°
弧长为
129.41
米。
这个数值不是特别准确,大概比准确数值大
20
%。
但鉴于是
1200
多年前的测量,已经非常不容易。
国外的首次测 量子午线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代哈利发马蒙主持的,
那时一行已经去世一个世纪。
到 了元朝,郭守敬向忽必烈提议重新测量子午线,在全国设
26
个
观测点,规模之大前所 未有。最后结果有
9
处的误差不超过
0.2°
,其中
2
处完 全吻合。
第五章:三角网和大地的模样
经过测量:地球上子午线每一度的 弧长是
111.13
千米,子午线长
度为
40008
千米。
早在
200
多年前,
欧洲人的一些测量结果就已经说明地球不是一个
完美的球体,而是沿赤道方向稍胖,沿两极方向稍扁的椭圆体。
现代测量地球的大小形状,还 可以用
“
重力测量法
”
,以及利用人造
卫星的
“
地 球动力学测量法
”
。经过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地球的半径
α=6378.137
千米
极半径
c=6356.752
千米
第六章:第一个地外目标
——
月球
月球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留下过 足迹的星球,公元前
3
世纪之初,
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对月球进行了大胆的测量 ,
尽管结果不是很
接近。但他远在哥白尼
17
世纪前就猜到了日心系统的概括 ,被称为
“
古
代的哥白尼
”
。
古希腊天文学家伊 巴谷测量出的一年的长度与准确长度十分接近,
被人尊称为
“
天文学之父
”< br>。他还算出了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结果十
分接近。
第七章:从街灯到天灯
历史上首次用三角法测量月球距离的,
是法国天文学 家拉卡伊和他
的学生拉朗德。
1752
年,二人在柏林和好望角两地同时进 行观测。通过三角法测
量了月球的距离。
结果与现代测定的数值很接近。
拉卡伊在好望角时还编制了一份巨大的南天星表,命名了
14
个南
天星座,其 名称沿用至今。
拉朗德编写了一份包含
47000
颗恒星的星表,同时他还 是一名了
不起的天文知识普及家。
第八章: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
用三角法测量出的地月平均距离为
384400
千米,这个数值已经相
当精确,可是科 学家们依然不满足。于是,雷达测月出现了。
早在
1946
年,就有人尝试用雷达测量地月距离。
而第一次成功 用雷达测月则是在
1957
年。测量结果地月平均距离
为
384400
千米,误差不超过
1
千米。
自从
1960
年第一台红宝 石激光器问世,使天文学家获得了将雷达
天文学扩展到光学波段的可能。
到
20
世纪
80
年代,激光测月的精度已达到
8
厘米左右。
第九章:转向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