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荷花(教案)
巡山小妖精
645次浏览
2021年01月28日 02: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手拉手作文400字-卓依婷资料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3
荷花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
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
开想象——回到现实” 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
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br>
文
本
分
析
本课教学设计以“读”“看”“想”贯 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
维和语言表达训练为思想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语句,理解课文内< br>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
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 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观察
想象的同时,师生互动学习,教师主导解难与点拨,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提炼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构建师生互相参与,评价、探
讨与交 流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在自由、自主、自强、自在的情境
氛围中有所创新与评价,有效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达到“无需要教”和
“无师自通”的效果。
1.
认识“蓬、胀 ”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
等
11
个字,会 写“荷花、清香”等
18
个词语。
教
目
2.
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
3.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 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
4.
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 种自己喜欢
的植物。
教
学
重
点
1.< br>一边读一边想象画
面,了解荷叶、荷花的样
子,
欣赏感悟荷花的美丽。
2.
朗读课文,体会作
者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
学
难
点
1.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
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
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2.
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二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课< br>时
安
2
课
学
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
2
~
4
自然段。
标
“一大幅活的画”。
排
时
1.
识记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把握课文内容,大致厘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情景。
1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识记字词。
2.< br>引导学生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抓住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朗读感
受。< br>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并交流学过的古诗。
导语:
上课之前,先 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
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种植物。
( 谜底:荷花)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
关于荷花的诗?(如: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
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泉眼
无 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 爱并赞美的对象,更是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师
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都为我们展示了荷花美丽而高洁的风采。在叶 圣陶先生的笔下,
荷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观赏 荷
花吧!
2.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从听读中抓取课文信息。
过渡: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请大家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想一想:
从听读中你们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 了解?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
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
1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2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bàn
pénɡ
zhànɡ
liè
zī
shì
花
瓣
儿
花骨朵儿
蓬
草
莲蓬
饱
胀
破
裂
姿
势
fǎnɡ
fú
suí
dǎo
zhǐ
āi
āi
piān
pi ān
仿
佛
随
风飘动
舞
蹈
停
止
挨
挨
挤挤
翩
翩
起舞
◆多音字:
挨
ā
i
挨近
紧挨
挨挨挤挤
ɡǔ
花骨朵儿
一骨碌
骨
á
i
挨骂
挨打
挨板子
ɡú
骨头
头骨
骨骼
◆形近字示例:
瓣(花瓣)——辫(辫子)——辨(辨认)——辩(辩论)
胀(饱胀)——帐(纱帐)——账(账本)——怅(惆怅)
(
1
)注意读好儿化音。
儿化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 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
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就叫作 儿化。儿
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
r
。
试一试:
花瓣儿
花骨朵儿
小曲儿
毛驴儿
小孩儿
老头儿
(
2
)注意读好轻声。
轻声:
轻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 既短又轻的调子。
轻声并不是除四声之外
的又一个声调,而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特殊音变 现象。
试一试:莲蓬衣裳商量地方粮食风筝
(
3
)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
4
)出 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
蹈、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 画,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瓣]
两边长中 间短,
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窄长。
第七笔是短撇,
中间
“瓜”
字的长撇 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末笔下伸。
[蓬]
“艹”扁长,盖住下面的“逢”。“夆”内部收紧,三横等距。走
之底的捺要舒展。
[随]
要写紧凑。双耳旁是垂露竖;
“有”要写得窄瘦,撇起笔略高,在
中心处收笔,为走之底让出空间;走之底的平捺舒展,托住“有”。
[蹈]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右上部分是爪字头;右下部分是“臼”,笔
3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
5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
(
6
)将这些字词送回文中去,找出相应句子读一读,随文识字、识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师根据学生的朗 读情况,
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
导。
2.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脉络。
(
1
)读完课文,叶 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
字概括。(美。)
(
2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荷花的美?(气味、颜
色、状态、姿势。)< br>
(
3
)
找找看,
写荷花的气味、
颜色、
状 态、
姿势等,
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气味——清香。(闻荷花)
第
2
~
3
自然段:颜色——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
状态——有的……有的……有的……
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大幅活的画(看荷花)
(
4
)面对 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就是这么看着吗?他还做了什么?
(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跟前面一样, 用三个字概括——想荷花。)这是第几
自然段的内容?(第
4
自然段。)
< br>(
5
)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第
5
自 然段
写了什么?(作者回到现实。)
3.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结:
同学们 ,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
“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
——展开想象——回到现 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
展示了荷花的美,
也将作者热爱荷花、< br>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接下来,
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喜欢 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喜欢哪句话就读哪
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价评价。
4.
品读感悟课文第
1
自然段。
过渡:
看来这么美的荷花,不仅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4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接下来,
我们就来认真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看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读到 了什么。
(
1
)从段落开头的两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时间——清晨; 地点——
公园;
“一……就……”说明荷花散发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了公
园门口。)
(
2
)“我”为什么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希望快点
看到荷花。)
(
3
)
“赶紧”
“跑 ”体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
(迫
不及待。)
(
4
)谁能把作者赏花的这种急切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
5
)用“一……就……”“赶紧”说句子。
示例:
我一 放学就回家了。/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下雨了,我赶紧
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我赶紧做完 作业就回家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从“一……就……”“赶紧”“跑”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
会出作者赏花的迫切心情,真是 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那满池的荷花,一定开
得特别多、
特别美吧!
下节课,
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又给他带来了哪些美好的想象。
经过这一堂课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利,
还梳理 出了课文的结构脉络,
大概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令老师印象特别
深刻的是。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过渡:
语文学习并非简单地掌握字词 、
梳理文章结构等,
更多的收获需要我
们认真去读、去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哪位同学的朗读或发言对你有所触动?想一想,
看怎样才能进一 步改善自己的学
习方式。
3.
提醒学生摘抄、积累。
(
1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
2
)搜集积累一些咏荷的诗词。
5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
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简单记录观察所得,或是画一幅画。
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 册”,阅读提升练参见
“英才好阅读”丛书)
1.
边 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
2
~
4
自然段。
2.
能说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
3.
仿照第
2
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
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
联系生活经验、
换词比较等多 种方法,
体
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
引导学生发现 第
2
自然段的句子在句式、
用词上的特点,
学会运用到自己
的“小练 笔”中。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听写本课词语,教师指导小结。
2.
集体回顾课文的写作思路。
初闻荷香(闻荷花)——再赏荷姿(看荷花)——幻化荷花(想荷花)——
回到现实
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田田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 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阵阵清凉。
一阵荷花的清香,
吸引着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去。
他看到的荷花是
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荷花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
第
2
、
3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以 在句子旁边写
6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下自己的感受,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说说自己为什 么喜欢它,
再有滋有味地读给
同学听。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自读课文并体会美感。
1.
学生自读、批注,小组内讨论交流。
2.
师生合作,汇报交流。
过渡:
荷花开得真美!一朵有一朵的姿 势,一朵有一朵的风韵。面对这一池
美丽的荷花,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比喻来形容它?请在文中找 一找这个句子,
再读
一读。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 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学生自由 表述后,
教师引导探究重点。)
(二)学习第
2
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得像一幅画?
(
1
)这一池荷花整体看上去很美。
(
2
)这一 池荷花的颜色搭配很美。
(荷叶碧绿、荷花白、小莲蓬嫩黄色。)
(
3
)荷花的姿态很美。(半开的、全开的、花骨朵儿。)
2.< br>再读第
2
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大幅画是“活的”?(挨挨挤
挤、冒 、展开、露出、破裂。)
3.
品读重点句子。
·
荷叶挨 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来
。
(
1
)做一做动作,体会“挨挨挤挤”的意思。(“挨挨挤挤”体现出荷叶
多而密的特点。)
(
2
)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挨挨挤挤”而不用“密密 麻麻”呢?(荷叶长
得非常茂密,就像一个个绿娃娃,顽皮地挨在一起,又挤在一起。“挨挨挤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又显得生动而别有情趣。)
(
3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
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
.
之间长
出来。
.
预设:
引导学生先查字典,理解“冒”的字面意义 ,然后表演体会怎样长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