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别妄想泡我
803次浏览
2021年01月28日 05: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空间文章-集体婚礼策划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
总结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
、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 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
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现代教育过程中根 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性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教育
者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也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
展。究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 异,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
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学习。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不能单纯地模
仿和记忆”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
。
数学教学是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
应用的 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获知识,那么怎样的
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 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
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 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
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 学课堂的“变式教学”
,既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概念系统)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
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
“变式教学”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 br>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
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
是培
养学生举 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
、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
导模式,基本上是
“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
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 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
“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思维变的狭窄,
对所学知识往 往只注重数学
表象,
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
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实施
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
、数学思想
与数 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呢?
(二)课题的提出
针对以上背景,
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
数学
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为
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
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
着眼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进一步提高学生
数 学
的综合素养,自
2017
年
8
月开始承担了区教研室的
教 研课题
《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
这项工作以来,
我
以饱满 的热情、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井然有序地围绕这一研究课
题展开工作。
希望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机制,促进学生素质
的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运用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
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 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
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
课程改革更多关注
“成人”
与
“成才”
的和谐,
它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平等性。我们提出的“变 式教学”
无疑适应这一要求,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
、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
持 续、
和谐的发展。
但由于受功
利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
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 不仅面向学
生的现在,
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因此,
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 度来关
照课堂,
通过
“变式教学”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都能进一 步
得以伸展,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3
、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 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
的推进过程。
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
因此教育 过程的发展
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
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
使< br>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因此,
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
中要关 注和处理好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生成的关系。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㈠
本课题主要界定
1、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
情形,
不同背景 的变式。
以暴露问题本质特征,
揭示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它以
“知识变式”
、
“题目变式”
、
“思维变式”
、
“ 方法变式”
为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把数学变式教学的主要含义概括为:
一是
“概念变式”
;二
“过程性变式”
,从而使变式教学既适用于数学 概
念的掌握,也适用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增长。
2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通过教
师合理安排变式教学,
呈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内涵,
达到学生高效的学的目
的,逐步探索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程度的途径与方法。
3
、总体范围界定于义务制
7-9
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过
程中 所表现出的不足,
如演绎解题的不良习惯、
学习情绪的不稳定的原因、
兴趣和求知欲不 高的缘由、
思维的局限性,
解题方法单一性,
综合能力低
下的影响因素,以及 相关对策的效果。
4
、本课题的
自变量为数学变式教学
,对提高数 学课堂效益的作用,
为了便于实验操作,
决定控制实验范围,
对自变量加以限定,是只把以下
几个方面作为探究重点:
①探索培养学习兴趣与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提高数学课堂效
益的关系。
②探索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
抽象、
归纳等能力与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的关系 。
③探索发现法、
讨论法、
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与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关系。
④探索变式以为载体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的关系。
⑤探索学生成绩、
学生素质、
自主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5
、本课题的因变量是数学变式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结果,
实际上就是课题研究预 先要达到的一个理想的目标,
具体说,
通过两种变
式教学策略,
可以有效地帮 助学生理解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建立学习
对象与已有知识的内在合理联系。
这样可能避免教 师的机械灌输与学生的
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促进有意义学习。
也就是提高学生自我 学习、
自
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业成绩,
自主 学习的品质。
如:
自学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各种
能力的良 好形成。
㈡
“变式”
在心理学认为,
其含义是变换材料的出现形式 在教学中是
指在引导学生认知事物属性的过程中,
不断变更所提供的直观材料或者事
例 的呈现形式,
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时隐时现,
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定。
它
遵循“ 目标导向、启迪思维、暴露过程、主体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原
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因此本课题的支撑性
理论:
其一,是巴班斯基的“最 优化学习”理论,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提升学习效率。
其二 ,
个性化教育的理论,
研究发现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
关系的思想与行为的总 特征。
个性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
个性化教育就是
在教育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
自由和人的尊严,
人的潜能和价值,
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其三,启发性教育理论,我国古代关于教学论的著作《礼记·学记》
中所指出的“君 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
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正确地获 取知识。
第四,人的主体理论,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已
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
倡导张扬人的个性,
发挥人的主体能力,
这< br>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第五,
迁移理论,
以次来指导 教学过程中,
如何充分利用正迁移的强
化,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干扰。
三、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研究平台,全面贯切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
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 能多元化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最
终成为对全社会有用的人。
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是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数学变式, 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和创造欲,从而得到提 高数学课堂教育效益的目的,增加数学实践的
本领的同时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 能力。在
严格控制学生活动总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全体学生数学素
质获得更为全面的 发展,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所提高。
四、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
、研究学生:着重研究平时的
学习行 为和效果,发现不足和缺憾
,
然后着力通过数学变式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加 以克服,观察克服的程
度,
再加以改进,
总结经验,
试图发现一种科学的教学 体系来提高初中数
学课堂教学效益。
2
、研究教法:给出
不同条件 时如何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
培养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
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 部分,
提高思考问题、
解
决问题能力。
3
、研究教学:不同的课型该用哪种模式体现“变式教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