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余年寄山水
878次浏览
2021年01月28日 05: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2021年1月28日发(作者:致辞英文)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完成
8

9
题。

南乡子
·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献





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折桂令
·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8.
苏词和张 曲都用了

明日黄花

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
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
张曲中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
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苏词的

明日黄花蝶也愁



万事到头都是 梦

引出,喻良辰易
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 尽情赏
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
怀。表现了苏轼 的旷达情怀。张曲的

蝶愁来明日黄花



人老去西风白


而引起。
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人生易老,


倦客思家

的感怀。
#“

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 琶

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
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 白发的凄凉,
表现了游子不再留
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题目解析





第一步:默读 这两首诗,翻译这两首诗。第二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
步:明确问题,第
1< br>小题,比照两诗

明日黄花

的典故不同。第
2
小题 要注意包含三个方面
的内容:
用什么景物来写的?写什么心境?用什么方法?即

---

---


三字内容。
依据所问,组织语言。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

天津桥

春望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

花。

【注】

①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②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
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br>
8.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9.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天津 桥下,

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
面, 缕缕游丝随风飘扬。
#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
津桥春日,明媚绮 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
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 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
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
感叹 昔盛今衰
的沉郁的感情。

题目解析


诗的一、二两句,诗人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根据春水、烟柳、风丝等意
象,展现画面 景色即可。
分析诗的三四句,可知本诗的内容是怀古伤今。结合上题和所学知
识,不难得出对比 的表现手法。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 舟。碧野朱桥当日
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 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
泪,流不尽,许多愁。

[

]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
)概括

杨柳
”“
飞絮

意象的 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一句是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 较两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解析




1



杨柳
”“
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 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
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
)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 水,都抒发了愁绪之
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 是亡国
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 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
最爱东山晴后雪
>
二绝句》中的一首。


8.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 赏析

软红光里涌银山








二字的妙处。



答: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及心理的描 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
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 “


字以触觉写视觉,
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
柔和温暖的独特美 感;



字运用比拟
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 照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
奇丽景象。

题目解析





8.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句理解 起来不算难。
整首诗在写诗人为了去看美丽的雪景而忘
记了寒冷,
在夕阳西下的傍晚站 在早春的春风里欣赏着雪景,
陶醉其中,很显然,
作者的心
情很高兴。所以通过诗人对 景的描写,就能很轻松的把握诗人的形象了。


9.
本小题就是 炼字,一个



用得好,为什么用软呢,主要是太阳光的软,夕阳西下,< br>光线当然软了,这主要是视觉描写,



主要写雪的大,写雪景的美 ,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
直接显现出来。

5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


溪在滁州琅

山。
②槎(
chá

: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正确答案: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
出等几个画面。
表现了 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体现了作者寄情山
水的悠然情怀。
#
实写山花 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
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诗文鉴赏:
此诗写于作者欧阳修 被贬滁州期间。
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
溪冬去春来,
雪融水涨的画面,
并状 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
溪过桥的情景,
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 喜爱。
结尾两
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
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整首
诗以写景为主,
融情于景,
首尾圆合,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之情
和惜春之感。富有宋诗的理趣。

题目解析


8.< br>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第一句是雪消溪
涨的画面 ,
第二句是游客渡溪、
古槎横溪的画面,
第四句是山花随溪水流出的画面。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
可联系初中学过的
《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
不能 只看注释
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未酬之类的。

参考答案:整首诗描写了雪消 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
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 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
诗歌的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
境界。一般情况下,



包括三种类型: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设想之境。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


七夕对老婆说的话-立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