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玛丽莲梦兔
540次浏览
2021年01月28日 09: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庆祝建国70周年-好听的闽南歌曲
【
10
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完整
版
)
】含答案
1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
——
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
“
飞行之王
”
。
在闷热 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 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
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 在空中不移
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
~
50
次,作长
“8”
字运动。就这一手,
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 小时飞行六七十公
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
踪 。唐诗中
“
蜻蜓飞上玉搔头
”
,生动地描写了这种
“
特技< br>”
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 地与
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
“
自动驾驶仪
”
比现代飞 机灵巧得多。人
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
“
移植”
到飞机设计
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
“
颤振
”
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
“
颤
振
”
,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 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
“
先驱
者
”
,它的翅端 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
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 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
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
1
)下列成语中的
“
望
”
字与
“
望尘莫及
”
的
“
望
”
意思相同的是(
)。
A.
德
高
望
重
B.
一
望
无
际
C.
众
望
所
归
D.
喜出望外
(
2
)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
A.
列
数
字
B.
作
比
较
C.
打
比
方
D.
分类别
(
3
)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4
)用
“________”
画出蜻蜓能做哪些
“
特技表演
”
,并说说它能做这些
“
特技
表演
”
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
5
)
“
蜻蜓飞上玉搔头”
是一句唐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
写。
【答案】
(
1
)
B
(
2
)
D
(
3
)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 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
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
4
)
①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
八十度的急转弯。 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
~
50
次,作长< br>“8”
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②
根本原因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
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
5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 】
【分析】(
1
)先理解
“
望尘莫及
“
中望的意思 ,然后再选择和它意
思相同的成语。
(
2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筛选。
(3
)拿飞机和蜻蜓做对比,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
让人更容易理解该事 物。
(
4
)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
5
)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
B
;⑵
D
;⑶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
象, 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⑷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
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 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
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
~< br>50
次,作长
“8”
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
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 而不着陆。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
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 和大气气压相适应。⑸
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评】(
1
)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
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 体语境进行理解。
(
2
)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做 题时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和
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
(
3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做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案。
(
5
)本题属于积累拓展。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解答。
2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救救我吧,人类
我 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穿着一件厚厚的空气外衣,在外衣里面还穿
着蓝色、绿色、褐色的花衣裳,自 古以来,人类便在我的怀抱中生活。人类给
我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
——“
地球
”
。
起初,我十分健壮,山清水秀。但是,随着一幢幢楼房的崛起,一片片工
地的开发,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使我渐渐地生起病来。
人类的垃圾,工 厂排出的废水,绝大部分侵入了我的血液里,使海洋、河
流的生物危在旦夕,人类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所以,我患上了一种
“
水源污
染
”
病。
愈来愈多 的车辆、工厂排出的废气,使保护我的大气层也受到侵害,我的
呼吸道感染,体温急剧上升,病情恶化, 我得了
“
空气污染
”
病。
人类建筑的打桩声,工厂的机器 声,汽车的鸣笛声,冷气机的隆隆声
……
这
声那声在我耳边回荡,使我听力下降。我又 不幸得了
“
声音污染
”
病。
更令我胆战心惊的是人类砍伐 树木,毁坏农田,毁掉我的绿衣裳,损害了
健康的皮肤,使我变得面黄肌瘦,百病交加。
救救我吧,人类!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让我为你们
——
我的孩子
们,做一个 好母亲吧!
(
1
)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
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________
②
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________
③
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________
(
2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的省略
B.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表示列举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
3
)文中具体写到
“
我
”
患的疾病有
________
、
________
、< br>________
。从后
面的词语
“________”
可以看出“
我
”
患的还不止这些病。
(
4
)联系前后文想一想,地球变成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什么?
(
5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地球母亲早日痊愈呢?
【答案】
(
1
)山清水秀;形形色色;面黄肌瘦
(
2
)
C
(
3
)
“
水源污染< br>”
病;
“
空气污染
”
病;
“
声音污染
”
病;百病交加
(
4
)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砍伐树木 ,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
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
(
5
)提示:从保护水源、空气,减少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解析】
【分析】(
1
)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根据意思从
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
2
)本题已经给出了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即可。
(
3
)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填写。
(
4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
5
)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⑴
①
山清水秀
;②
形形色色
;③
面黄肌瘦;⑵
C
;⑶< br>“
水源污染
”
病
|“
空气污染
”
病
|“
声音污染
”
病
|
百病交加;⑷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 br>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⑸提示:从保
护水源、空气,减少 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点评】(
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解 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
词语的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与意思对应的词语。
(
2
)本题主要考查的省略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 时
要结合语境解答。
(
3
)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
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
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
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 概括。
(
5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解答即可。
3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 ,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
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漂着红色的
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 ,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上的 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
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 br>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 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
……
使桂林的
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
1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
2
)短文按
________
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
3
)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
1
)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
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 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
2
)季节
(
3
)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解析】
【分析】(
1
)比喻句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用跟甲事物有相
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
譬喻
、
打
比方
,而拟人句是把
事物 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
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
2
)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 于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
顺序去描 写漓江的景色的
.
(
3
)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 据
“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
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 硕诱人,但它是那么
纯洁,那么安静。
”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
)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
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 下,正朝漓江笑呢!(
2
)季节
(
3
)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点评】(
1
)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 学生能判
断,会应用。
(
2
)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
3
)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4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九寨沟(节选)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 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
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
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构成了一幅幅五彩 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
“
五花海
”“
五彩池
”
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
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 ,这时你已经走到
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
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
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 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
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 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
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 瀑,异兽珍禽
……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
的人间仙境啊!
(选 自《小学阅读指南
(
高年级版
)
》
2017
年第
1
期)
(
1
)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
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
________
②
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________
(
2
)读句子,完成填空。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这句话运用了
___ _____
的修辞手法,把
________
比作
________
。其中的
“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写出了湖泊多,
“__ ______”
写出了颜色多。
(
3
)选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
4
)读画线句子,从文中找出瀑布形成的原因。
(
5
)读选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
1
)憨态可掬;诗情画意
(
2
)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颗宝石;大大小小;颗颗;彩带
(
3
)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
4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就
形成了一 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
5
)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神奇的自然景观 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解析】
【分析】(
1
)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 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
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
2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
比
喻
”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 的事物。比
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
被比喻的事物
)
、喻 词
(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
(
3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整体
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
5
)把握思想感 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
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 br>故答案为:⑴
①
憨态可掬;
②
诗情画意;⑵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
颗宝石;大大小小;颗颗;彩带;⑶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
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⑷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
台阶,由此就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⑸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
神奇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评】(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
后注 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
2
)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
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
3
)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
4
)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
5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偷秋(节选)
月亮挂到中天时,庄里的人便三三两两出庄了,披着银银的月辉,有的来
到河边的果园里,蹑手蹑脚钻到 树下摘几个苹果、秋梨。看果园的老头坐在窝
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绝不会喊一声,任乡亲们偷几个尝 鲜去。也有更放肆
的,知道守果园的坐在窝棚里,却要对着窝棚喊:
“
偷秋了
”
。看园的老头佯装
没听见,任他们
“
偷
”
。
< br>这个夜晚,最不知疲倦的是村庄里的孩子们,瓜果、花生、几盘向日葵,
甚至一根秋黄瓜,往日里 他们渴望的东西,今天夜里他们东钻西潜全偷回来
了,兴高采烈地堆放在他们自己的床头,他们拥着这些 东西终于甜甜地睡熟
了。
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
“
偷
”< br>字的,但偷秋是例外。庄里偷秋都只是象征性
顺手牵羊那么一点点。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 子,明年后年就要风有风
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了。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是< br>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是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
温馨和情趣。
(选自《勇气改变世界》,印刷工业出版社)
(
1
)解释词语。
不知疲倦:
________
蹑手蹑脚:
________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一清二楚
—
________
渴望
—
________
劳碌
—
________
(
3
)文中表现孩子们偷秋后心 情的词语是
________
,体现了他们
________
的心情。
(
4
)孩子们偷秋后
“
甜甜地睡熟了
”
是因为(
)
A.
他们偷到了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B.
因为这些东西都很好吃。
C.
因为这些东西代表着他们的梦想。
(
5
)短文中的
“
偷秋
”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传 递了庄户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
1
)很投 入地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
苦;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 祟祟的样子。
(
2
)模模糊糊;失望;悠闲
(
3
)兴高采烈;高兴
(
4
)
C (
5
)偷秋就是在中秋之夜,从别人的丰收果实中象征性地顺手牵羊拿点东
西,表 现出庄稼人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
点好记忆,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 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的美好情感。
【解析】
【分析】(
1
)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
确理解词义。
(< br>2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
思,然后写出所给词 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
3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
容,锁定
(
相关信息
)
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
4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