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温柔似野鬼°
615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2: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楚乔传大结局)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p>
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


进而了解作者提出


的传统的两重属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与传统。



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 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 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



【重点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



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



【教学方法】诵读



文本研习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庞朴:江苏淮安人。


1954


年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现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


国际编委会 中国代表。


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


《沉 思集》



《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


集》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

< br>《公孙龙子研究》



《儒家辩证法研究》等写作背景



(二)


、介绍写作背景:


< p>
20


世纪


80


年代,


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


政治思想环境,


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


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


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 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


析。在 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


学, 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


篇 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做出了深刻透彻的分析。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范读并教学字词:







有史可稽



与会



媲美



刮垢磨光



自戕



蜕除



昙花一现



钳制



攻讦



一蹴而就



威慑



积淀



一大摞



烙印



筛选







2


、释题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


板书:回环词


。可 见,本文主要阐述


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从文章的清晰结构上 我们也能看出来,


分别有对这两个概念的阐释,


最后是对这两个 概念的认知态度)



3


、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引子部分:


(为第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传统)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 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总起)




2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


方针和态度。




(< /p>


3




“文化传 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


讨其诞生、生 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4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

< br>传统。


(总结)



归纳:全文以(总——分——总)结构组织材料,思考: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的“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


待传统?



(四)


、精读分析课文:





1


、精读 引子部分:请大家先为这一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


传统。


其实 当年德国著名的


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


“构成民族界限的 ,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


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


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 的脊梁。








那我们看看都讲了传统的那些问题呢?







1



、读第一节,细节分析



“一个多世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



“社会实验”——仁人志士们的救国 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


法维新、辛亥 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都是以抛弃传

< p>
统为出发点,力图西化救国。



“终于”——懂得这个道理的代价之大,摸索的时间之长



“地基”



“大厦”——譬喻,生动阐释了 处理时代发展与传统之间关系的正确做法,即


在妥善利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如果只愿„„某些糟糕的角落”


——从反 面揭示了不妥善利用过去的危害,


将抽象形


象化。



总结:第一节,通过正反两反面的对比,指出了正确审视过去的必要性。< /p>







2



、读第二节, 提问: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 br>明确:


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


诞生了现在,


孕育着未来的民


族精神及其表现。



从时间维度、


生活经验范围的


“过去”



引入到


“传统”



深入浅出,


切入了论述的中心,


带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



、读第三节,提问: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 说成可以“跟蜜


蜂和蜂蜜的差别相仿佛”


,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


类比论证


(由构词方式的相同即都是运用了相同的词然后颠倒次 序——变成内涵


上的不同)



化抽象为 具体,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


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又增强

了说理的生动性。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来吗?——牛奶、奶牛;

< p>







4



、提问:这第一部分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全文的总起


,阐述了什么是传统,从日常经验范围内的 “过去”


,谈到人们并非完全


理解的“传统文化“,切入论述的 中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或者:提问(


1


)什么是传统?



明确:< /p>


传统是指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


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 孕育着未来的民族


精神及其表现。




2


)那么“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又是指呢?请同学们快速 浏览课文,迅速概括,归


纳总结这两个词的内涵,并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图片)



2


、精读传统 文化部分:


(齐读)



提问(


1



: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那些内容 ?(提炼概括)



明确:


概念、特性、我们的态度。


< /p>


提问(


2



:文 章从几个层次上为“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明确:< /p>


四个层次



4



5


节)





A


、从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方面,指出 修饰词——传统、中心词——文化;





B


、从时间、空间方面,是不同于当 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即是过去的、本土的;





C


、从内容上,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 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


识。(是可见的,可言说的)





D

< p>
、包含的成分方面: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



最后还有一个总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 p>
提问(


3


):传统文化的


特性


是什么?



明确:



5


节,


概述


时代性、


民族性



举例


(结绳记事——算盘;


西服——中山装——和服)




6


节,具体论述,列举了传统文化的几种类型:




与时俱进——


对联



红灯笼;



抱残守缺——


线装书



黄包车;




播迁他邦——


武术



中药;



昙花一现——


鼻烟壶



阴阳宅。



提问(

4


):我们的


态度


是怎样的?



理论上:我们应该怎么样:


分析批判—— 明辨、确认、接受或拒绝



实际上:我们已经怎么样:





发掘抢救


——泥人、


书法、


皮影戏、


面人、


风筝、


瓷器、


刺绣、


年画、


剪纸等民间艺术。





批判继承



——孔孟之道


(


三纲五常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


臣、为子、


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他们做出表率,反映了< /p>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仁 义礼智信,


是用以调


整、


规范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

想的重要组成,


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


以维护社会的 伦理纲常、


政治制度。


可见,


社会道德 、人伦规范,对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当下遵循的“八荣八耻”,正


是对这传统 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p>
古为今用——修身克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


庸之道,以和为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