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
汉语
汉字——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一切文化活动首
先都是一种语言交流。
因此,
语言的世界深不可
测,它的内部积淀着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与现实。
一、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汉字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杰出创造,
至尽已有
6000<
/p>
年的历史。
《易·
系辞》
下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
”结绳记
事的传说,还见于
许多先秦古籍,表明结绳确实曾是先民用来记事的方法,但后来则将之
线条化,遂演变为文字。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汉代许慎的《说文
< br>解字序》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
见鸟兽踢之迹,<
/p>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
p>
这段话说明了造字之
源为八卦与结绳,至黄帝时,始由仓颉创具规模
。其实,最初的文字,
决不可能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为数众多的人
通过
劳动和生活实践共同创造的。仓颉虽不必肯定是唯一创造文字的人,但
至少从中也反映了早在
4000
年前已经使用汉字的
史实。
经过不断改进到
商代,汉字已经比较完善和确定。今天出
土的卜辞中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上的铭文(金文)就是绝好的证明。后来,又经过大篆、小
篆、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几个阶段,到汉、晋时期,汉字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因为汉字有一个方型结构,
所以汉字的书写、
篆刻成为一门艺术,
书法、
篆刻。
书法形式: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二、
汉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
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
果,在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
面功绩卓著;
第二、
汉字对于中国十分复杂的方言具有规范作用,
从而对语言的统一具有促进
作用;第三、汉字对于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维系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
产生了并且
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多民族聚居,方言方语极其复杂多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
不平衡的国家
里,如果没有汉字加以维系,中国在几千年间能够
如此统一和发展,
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
,文字、文化统一。
三、
汉字的构造方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提出“六书”
p>
1
、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加以线条化,如日、月、水、火、山、
鱼、
鸟、车、马、耳、目等,尽管已经“楷化”了,但仍然不难发现它们
的象形意义。
象形文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
从起源上说
,
它应该是最
早的。
它是在图画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简化成用线条表示,
略
存其形,用作符号,就成文字。
2
、指事。
指事字一部分是记号,
一部分是在象形字上加以符号
。
如
“上、
下”
“本、末”是用记号以表示出一件事物。如“刃”属于后一类,
刀上加一点,表示“刃
”
。
3
、会
意。是利用已有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如
“武”字为“止”
p>
、
“戈二字合成,新的意思是制止兵戈。因此“武”
字的最初含义就是制止战争和兵戈纠纷。
“信”字为
“人”
、
“言”二字合
成,新的意思是
人言必须有“信”
,否则与鸡鸣狗吠无异。还有如“日月
为明”
、
“二火为炎”
|
“小大为尖”
“不正为歪”等。
4
、形声。是字的一半表形(意)
,一半表声(音)
。如“江”
“河”
“湖”
“海”
“花”
“草”
“芬芳”
“踢”
“踏”
“踩”
“
践”
“狮”
“狍”
“狗”等。
用水确定江河之形,用工、可谐江河之声。这一造字方法,突破了单
纯表
意的局限,
完成了汉字发展史上一个的质的飞跃。
从此,
无须再
造新的符号,
只需要用已有的字作为形
符、
声符,
就可以结合为一个
新字。有
了“形声”造字法,汉字发展非常迅速,至春秋时期,形声
字就已占到汉字总量的
80%
以上。
再加上
“转注”
(同义互训)
“假借”
(同音
代替)
,汉字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更加增强。
< br>5
、转注。指“一义多字”
,如“考”与“老”同义,可
以互用。
6
、假借。
假借字是以不造字为造字方法,
即不造新字而借用已有的同音
< br>字。如“道德”之道,可以借为“道路”之道;
“县令”之令借为“发
号施令”的令;
“县长”之长,借为“长远”之长。假借可以解释为
“一字多义”
。
我
国文字在数量上以形声字为最多。
据统计,
形声字占
《说文解字》
9353
个字的
80%
以上。常用汉字三千多个。
汉字属表意文字(文字分表形、表意、表音三大类。古老的表意文字,除汉
字外还有埃
及文字、楔形文字等,它们都已失传。
)
,而且是世界上产生既
早、从
未中断、
至尽唯一仅存且被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
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汉字为什么没有变成拼音文字呢?最主
要原因就在于汉语是单音节语,
以及汉语
在发展中同音字日见增
多。
如果采用表音文字,
同音字及同音复合词都难以辨别。
p>
再加上幅员广大的国土上方言众多,
如果再用只表音不表意的拼音文
字,
则北京
有北京文,上海有上海文,广州有广州文,汉民族就
很难有统一的文化,中国也
很难历经几千年还保持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 br>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
传达信息的最
佳方式是“看”不是
读。
四、
汉字的特点(形、音、义三方面)
1
、就字形来说,
世界上所有的原始绘画文字,
< br>都已发展到拼音的音符文
字了,
只有我国好保存着比较原
始的状态,
每一个图画变成一个方块
字。尽管中间有篆、隶、楷
、行、草等形式变化,但在字形上仍保持
着方块化的特点,
表现
出一种超稳定结构。
正因为在字形上保持着方
块的体形和结构上
的平衡,
使汉字布局均匀,
格调圆满,
每一个字都
象一个建筑物一样,有平衡、对称、和谐的特征,因此具有较高的审
美价值。
中国文字的书法、
雕刻艺术在世界各种
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
专门研究字形的文字学,也是世界其他文字所没有的。
2
、就字音来说,
中国
文字是单音节语
,
一字一音
(
Monosyllable
)
,
而西
方的拉丁语系和斯拉夫语系都是由很多音节拼连一起的“复音节语”
(
Polysyllable
)
。比较中西方语言差异,听一下中国京剧和西洋歌
剧就明白了。
京剧
《沙家浜》
“斗智
“中
阿庆嫂一段唱:
“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 br>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一音一顿,毫无拼连,吐字清晰,干净利落。歌剧《图兰朵》
中演员
发出的是一串声音。
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
使我们的文章能够排列整
齐,
无论上看上去还是听起
来都整齐,
朗郎上口容易背诵。
像三字一
句的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
< br>四字一句的
《百
家姓》
《千字文
》
,像五言、七言诗,骈体文中的对偶句。
< br>汉字具有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的特点。因此要把握中国文字,光靠听觉
是不够的,
必须同时用眼睛看,否则会造成许多误解。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促使中国文字向声调方面
发展,在同音字中,用发音的声调来区别
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但还不能完
全解决,因为同音又同
声的有许多,
就必须听的同时用
“目治”
。
这也是中国文字没有改用字母
拼音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同音字、同音又同声字很多。语言学家赵元
任用同音字做了一游戏,写《试释》一文让他的美国弟子读。此文说:
“石室诗史施氏嗜
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氏适市时,适十
狮适市,氏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始食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
石狮。试释是事。
”北戴河孟
姜女庙的一幅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
落,浮云长长长长长
长长消”
同音禁忌,如送钟与送终;金利来领带,英文名是“
Goldlion
”
,
原翻译
为“金狮”
,结果市场打不开,因为香港人以“
金狮”与“金失”同音,
不吉利。后改为“金利来”
大受欢迎。谐音吉祥语,如过年吃鱼称“年年有余”
,过年吃年糕为“年
年高升”
。等。
在汉语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具有以物拟人的人性特征,这是其他
语言所没有的
,它来源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论(饮食中的吃什
么补什么也是如此)
。
在中国人看来,
天地万物与人都是生生不息的生
灵。
所谓“人生一世”
,
“草木一秋”
“山水有致”
“草木有情”
(古典诗歌
中的
‘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喜春
< br>悲秋;秋冬行刑等)
,而且万物
的性灵和人的性灵都是可
以相通的。因此人们长期地以己度物,将心比
心地对待万物,这就使汉语的词汇着出现了
一些拟人的词汇。如桌腿、
椅背、床头、瓶胆、山腰、山头、山脚、木耳、美人蕉、烟屁
股等,都
是把人的形体、人的姿态、人的性格融入物的指称,这些词汇隐含着中
国哲学特有的“天人合一”观念。
我们的祖先
用“气”来解释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界起源于“气”
,到了汉
代
更把“元气”作为构成风雨、天象及天人感应的本源,所以汉语中有
很多与“气”有关的
词汇。如天气、血气、精气、胎气、火气、志气、
勇气、神气、和气、怒气、杀气、官气
等。
“理”本义指玉石的纹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