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散文名篇
-
1
、
《荔枝蜜》
花鸟草虫,
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
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
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
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
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不轻易螫
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
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
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
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
舒服。
今年四月,
我到广东从化温泉
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
那又浓又翠
的景色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
么楼
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
一重一重的,
起伏不断。
p>
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
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p>
?
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
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
/p>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
“日啖
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
,
可见
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
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
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
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
倒是时候。
有人也
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
?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开花时节,
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记早晚,
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
是成色纯,
养分大
。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
热心肠的同志为
我也弄到
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
很有点鲜荔
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p>
荔枝林深处,
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那是温泉
公社的养蜂场,
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
叫
“蜜
蜂大厦”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进“大厦”
,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
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
,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
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
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
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
箱里隔着一排板,
每块板上满是
蜜蜂,
蠕蠕地爬着。
蜂王是黑褐色的,
身量特别细长,
p>
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
梁叹息似的轻轻说:
“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
我就问道:
“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p>
?
”
老梁说:
“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
都不闲着。
酿的蜜多,
自己吃的可有限。
每回割蜜,
给它们留一点点糖,
够它们吃的就行
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
“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
西来糟害么
?
”
老梁说:
“怎么不怕
?
你得提防虫
子爬进来,还是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
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
我不觉笑道:
“
噢
!
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 br>?
”
老梁说:
“赶
!
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
的。
”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
p>
“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
”
老梁回答说:
“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
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
“原来寿命这
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
说:
“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
回来了。
”
我的心不禁
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
酿蜜,又是在
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
却又多么高
尚啊
!
透过荔枝树林,
我沉吟地望着
远远的田野,
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
辛辛勤勤地分秧
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
别人,也为后世子孙
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2
、
p>
《泰山极顶》
泰山极顶乍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
有人说:
登泰山
而看不到日出,
就像一
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p>
我去爬山
那天,
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
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
烟雾腾腾的山
头,
显得眉目分明。
同伴
们都喜地说:
“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
”
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
爬上山去。
一路上从山脚往上爬,
细看山景,
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
却像一幅规
划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最先露出在画卷的是山根底那座明
朝建筑岱宗坊,
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
斗母宫、
经石峪。
……山是一层比一层深,
一叠比一叠奇,
p>
层层叠叠,
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
万山丛中
,
时而点染着极其工期细的人物。
王线池旁边吕祖殿里有不
p>
少尊明塑,
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
姿态神情
是那样有生气,
你看了,
不禁会脱口赞叹说:
< br>“活
啦。
”
画卷继续展开,
< br>绿荫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
便来到对松山。
两面奇峰对
峙间,满山峰
者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象
要流下来似的。
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
坐在
路旁的对松亭里,
看看山色,
听听流水的松
涛。也许你会民意乾隆题的“岱宗最佳处”的句子。且慢,不如继续往上看的为是…
一时间,
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
却又象是在零零乱乱翻动着一卷历史稿本。
在
山下岱庙里,我曾经抚摸过秦朝李斯小篆的残碑。上得山来,又在“孔子登
临处”立过脚,
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过茶,还看过汉枚乘称道的“泰山穿溜石”
p>
,相传是晋朝王羲之或
者陶渊明写的斗大的楷书书金刚经的石刻。<
/p>
将要看见的唐代在大观峰峭壁上刻的
《纪泰山铭》
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历代的遗迹更象奇花异草一样,到处点缀着这座名山。一恍惚,
< br>我觉
得中国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
你如果想
捉住点历史的影子,
尽可以在朝阳洞那
家茶店里挑选几件泰山石
刻的拓片。
除此而外,还可以买到泰山出产的杏叶参、何首乌、黄
精、紫草一类名贵药材。我们在这里泡了壶山茶喝,坐着歇乏,看见一堆孩子围着群小鸡,
正喂蚂蚱给小鸡吃。小鸡的毛色都发灰,不象平时看见的那样。一问,卖茶的妇女搭言说
:
“是俺孩子他爹上山挖药材,拣回来的一窝小山鸡。
”怪
不得呢,有两只小山鸡争着饮水,
蹬翻了水碗。往青石板上一跑,满石板印着许多小小的
“个”字,我觉望着深山里这户孤零
零的人家想:
“山下正闹大
集体,
他们还过去时着这种单个的生活,
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
”
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
八盘,山路越来越险,累得人发喘。这时我既无心思看画,
又无心思翻历史,
只觉得象在登天。
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做登天。
不信你回头看看来
路,就有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一类上天的云路。现时悬在我头
顶上的正是南天门。幸好
还有石蹬造成的天梯。顺着天梯慢慢爬,爬几步,歇一歇,累的
腰酸腿软,浑身冒汗。忽然
有一阵仙风从空中吹来,扑到脸上,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清爽异
常。原来我已经爬上南天门,
走上天街。
黄昏早已落到天街上,
处处飘散着不知名儿的花草香味。
风一吹,
朵朵白
云从我身边飘
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我们在清帝宫寻到个宿处,
p>
早早睡下,
但愿明天
早晨能看到日出。可是
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
落到枕头上边上,我
还听见零零星星的几滴雨声。我有点焦虑,一位同伴说:
“不要紧。山
< br>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说不定明儿早晨是个好天,你等着看日出吧。
”
等到明儿早晨,
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清澈,
只是天空阴沉沉的,<
/p>
认知道会不会忽然间晴朗
起来呢?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冒着早凉,
一直爬到玉皇顶,这儿便是泰山的极顶。
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
指点着远近风景给我们看,
最后带着惋
惜的口气说:
“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
< br>
我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
一点也没有惋惜的情绪,
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
我望
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
瞧那莽莽苍苍的
齐鲁大原野,多有气魄。
过去,
农民各自摆弄着一
块地,
弄得祖国的原野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
不知有多少小方块堆积在一起。眼
前呢,
好一片大田野,<
/p>
全联到一起,
就象公社农民联的一样密切。
麦子刚刚熟,
南风吹动处,
麦流
<
/p>
一起一伏,
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
扬起一带烟尘。
那不是什么“齐烟
九点”
,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铁厂也好,钢厂也好,或者是别
的什么工厂也好,
反正那里有千千万万只精巧坚强的手,
正配合着全国人民一致的节奏,
用
钢铁铸造着祖国的江山。<
/p>
你再瞧,
那在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
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
河。
那拱卫在
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徂徕山等许多著名的
山岭。
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
绸,
< br>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
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象许多条龙灯,
一齐滚舞—
—整个山何都在欢腾着啊。
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
绿山水画,
那么现在我才算出翻到我们民族真正宏伟
的创业史。
我正在
静观默想,
那个老道人客气地赔着不是,
说是别的道士都下山割
麦子去了,
剩他
自己,也顾不上烧水给我们喝。我问他给谁割麦
子,老道人说:
“公社啊。你别看山上东一
户,西一户,也都组
织到公社里去了。
”我记起自己对朝阳洞那家茶店的想法,不觉有点内
< br>愧。
有的同伴认为没能看见日出,
始终有点美中不足。
同志,<
/p>
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实我
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
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
闪射着
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您永远“如日之升”
!
3
、
《香山红叶》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
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
美,明净高爽
,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
脚下,早年
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
老人家的话来了,慢<
/p>
言慢语说:
“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
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
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
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
着问:
“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
老向导说:
“还不是正时候。南面
一带向阳,也该先
有红的了。
”
p>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好清静的去处啊
。沿着石
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
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
么慢言慢语说:
“原先这地
方什么也没有,
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
个破石槽
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
个铜钱
,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
这个
石槽。
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
就给了他。
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
山里,
就扛不动了,
便挖个坑埋好,
怕忘了地点,
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
上面做记号,
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
”谈到这儿,老
人又慨叹说:
“这真是
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
埋着聚宝盆。
”
这当儿,老向导
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
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
“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
记得碑
上刻的是‘梦赶泉’
。
”接着又
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
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
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
赶泉”的来历。
老向导又笑笑说:
“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
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
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
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我们
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
红叶也看不见?
老人说:
“你先别急
,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
”
我
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
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
烟树
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
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
寿山、
佛香阁,
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我们都忘了看红叶。
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
,
满眼都是,
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
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
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
“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 br>
老向导说:
“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
”就指着路边的树,说:
“你看看,就是那种
树。
”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
所以我们都没注意。
我走过去摘下一片,
叶子是
圆的,只有叶
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
“哎呀!还香呢。
”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
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
“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
老向导也慢慢说:
“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
我的老大爷,
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
的身世,
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
猜得出你是个
久经风霜的人。
你的心过去是苦的,
你怎么能闻到
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
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
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
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
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
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
、
“西山晴雪”
、昭庙,还有别的
香山风景。
下山的时候,
将近黄昏。
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
一位同伴
忽然记起来,说:
“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
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
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
未免美中不
足。
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
藏到我心
里去。
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
越到老秋,
越红得可
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
导。
4
、
《
蓬莱仙境》
夜来落过一场小雨,一
早晨,我带着凉爽的清气,坐车往一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蓬莱去。
许多人往往把蓬莱称做仙境。
本来难怪,
古书上记载的所谓海
上三神山不就是蓬莱、
方
丈、瀛洲?民间流传极广的八仙过海的
神话,
据白胡子老人家说,
也出在这一带。
二十多年
来,我有时怀念起故乡,
却不是为的什么仙乡,而
是为的那儿深埋着我童年的幻梦。这种怀
念有时会带点苦味儿。记得那还是朝鲜战争的年
月,一个深秋的傍晚,
敌机空袭刚过去,我
到野地去透透气。四
野漫着野菊花的药香味,
还有带水气的蓼花味儿。
河堤旁边,<
/p>
有两个面
黄肌瘦的朝鲜放牛小孩把洋芋埋在沙里,下面掏个洞,正
用干树枝烧着吃。看见这种情景,
我不觉想起自己的童年。
我想
起儿时家乡的雪夜,
五更天,
街头上远远传来的那种怪孤独的<
/p>
更梆子声;
也想起深秋破晓,西北风呜呜扑着纸窗,城头上吹起的
那种惨烈的军号声音。最
难忘记的是我一位叫婀娜的表姐,年岁比我大得多,自小无父无
母,常到我家来玩,领着我
跳绳、
扑蝴蝶,
有时也到海沿上去捡贝壳。
沙滩上有些小眼,
婀娜姐姐会捏
一根草棍插进去,
顺着草棍扒沙子。扒着扒着,一只小螃蟹露出来,两眼机灵灵地直竖着
,跟火柴棍一样,忽
然飞也似的横跑起来,惹得我们笑着追赶。后来不知怎的,婀娜姐姐
不到我们家来了。
我常
盼着她,终于有一天盼来,她却羞答答地
坐在炕沿上,看见我,只是冷淡淡地一笑。
我心
里很纳闷,背后悄悄问母亲道:
“婀娜姐姐怎么不跟我玩啦?”
母亲说:
“你婀娜姐姐定了亲事,过不几个月就该
出阁啦,得学点规矩,还能老疯疯癫
癫的,跟你们一起闹。
”<
/p>
婀娜姐姐出嫁时,我正上学,没能去。听说她嫁的丈夫是个商店
的学徒,相貌性情都不
错,就是婆婆厉害,常给她气受。又过几年,有一回我到外祖母家
去,看见炕上坐着个青年
妇女,穿着一身白,衣服边是毛的,显然正带着热孝。她脸色焦
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怀
里紧紧搂着一个吃奶的男孩子。
我几
乎认不出这就是先前爱笑爱闹的婀娜姐姐。
外祖母眼圈
红红的,
告诉我说婀娜姐姐的丈夫给商店记账,
整年整月伏在桌子上,<
/p>
累得吐血,
不能做事,
被老板辞掉。他的
病原不轻,这一急,就死了。婀娜姐姐把脸埋在孩子的头发里,呜呜咽咽
只是哭。外祖母
擦着老泪说:
“都是命啊!往后可怎么过呢!
”
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
又接不
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婀娜姐姐的
命运究竟怎样了。
这许多带点苦味的旧事,
不知怎的,
一看见那两
个受着战争折磨的朝鲜小孩,
忽然一齐
涌到我的脑子里来。
p>
我想:故乡早已解放,婀娜姐姐的孩子也早已长大成人,她的生活该过
得挺不错吧?可是在朝鲜,在世界别的角落,
还有多少人生活在眼泪里啊!
赶几时,我们才
能消灭战争,我可以回到祖国,
回
到故乡,怀着完全舒畅的心情,
重新看看家乡那像朝鲜一
样亲切
可爱的山水人物呢?一时间,我是那样地想念家乡,想念得心都有点发痛。
而在一九五九年六月,石榴花开时,
我终于回到久别的故乡。
车子沿着海山飞奔,
一路
上,
我闻见一股极熟悉的海腥气,
听见路两边飞进车来的那种极亲切的乡音,
我的心激荡得
好像要融化似的,又软又热。路两旁的山海田野,处处都觉得十
分熟悉,
想不到这就是我的故乡。
在
我的记忆当中,
蓬莱是个古老的小城,
街道狭窄,
市面冷落,
现时竟这样繁华,我怎能认识它呢?它也根本不认识我。
我走在街上,
人来人往,
没有一个
人认识我是谁。本来嘛,一去二十多年,当年的旧人老了,死了,年轻的一代长起来,哪里
会认识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
只剩一个出嫁的老姐姐,
< br>应该去看看她。一路走去,人们都
用陌生的眼神望着我。我的心情有点发怯:只怕
老姐姐不在,又不知道她的命运究竟怎样。
老姐姐竟不在。一
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迎出屋来,紧端量我,又盘问我是谁,最后才噢
噢两声说:
“原来是二舅啊。俺妈到街上买菜去啦,我去找她。
”
< br>
等了好一阵,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走进屋来,
轻轻放下篮子,
挺温柔地盯着我说:
“你
p>
是二兄弟么?我才在街上看见你啦,
我看了半天,
< br>心想:
‘这可是个外来人’
,就走过去了—
—想不到是你。
”
刚才我
也没能认出她来。她的眼窝塌下去,头发有点花白,一点不像年轻时候的模样。
性情却没
变,还是那么厚道,说话慢言慢语的。她告诉我自己有三个闺女,
两个大的在人民
公社里参加农业劳动,刚拔完麦子,正忙着在地里种豆子,栽花生;刚才那个是最小的,在
p>
民办中学念书,
暑假空闲,
就在家里给烟台
手工艺合作社绣花。
我们谈着些家常话,
到末尾,
老姐姐知道我住在县委机关里,便叫我第二天到她家吃晚饭。我怕她粮食不富裕,不想来。
她说:
“来嘛!怕什么?”便指一指大笸箩里晾的麦子笑着说:
“你看,这都是新分的,还不
够你吃的?去年的收成,就不错,今年小麦的
收成比往年更强,你还能吃穷我?”
我只得答应。
原以为是一顿家常便饭,
不想第二天一去,
这位老
姐姐竟拿我当什么贵客,
摆出家乡最讲究的四个盘儿:一盘子红烧加级鱼,
一盘子炒鸡蛋,
一盘子炒土豆丝,一盘子
凉拌粉皮。
最后吃面,卤子里还有新晒的大虾干。
我不禁说:
“你们的生活不错啊。
”
老姐姐漫不经心一笑说:
“是不错嘛,你要什么有什么。
”<
/p>
我们一面吃着饭菜,喝着梨酒,一面谈着这些年别后的情况,也
谈着旧日的亲戚朋友,
谁死了,谁还活着。我忽然想起婀娜姐姐,就问道:
“可是啊,咱们那个表姐还好吧?”
老姐姐问道:
“哪个表姐?”
我说:
“婀娜姐姐呀。年轻轻的就守寡,拉着个孩子,孩子早该长大成
人啦。
”
老姐姐说:
“你问的是她呀。你没见她那孩子,后来长的可壮啦,几棒子也打不倒。那
孩子
也真孝顺,长到十几岁就去当学徒的,挣钱养活他妈妈。都说:
‘这回婀娜姐姐可熬出<
/p>
来了!
’——不曾想她孩子又死了。
”<
/p>
我睁大眼问:
“怎么又死了?”
p>
老姐姐轻轻叹口气说:
“嗐!还用问,反正不会是好死。听说是打日
本那时候,汉奸队
抓兵,追的那孩子没处跑,叫汉奸队开枪打死,尸首扔到大海里去了。
”
我急着问道:
“后来婀娜姐姐怎么样啦?”
老姐姐说:
“她呀,孩子一死,丢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就像痴子似的,
一个
人坐在大海边上,哭了一天一夜,哭到最后说:
‘儿啊,你慢走一步,等着你娘!
’就拿
袄襟一蒙脸,一头碰到大海里了。
”<
/p>
我听了,心里好惨,半天说不出话。
老姐姐又轻轻叹口气说:
“嗐!她从小命苦,一辈子受折磨,死
的实在可怜。
”
这时候,我那最小的
外甥女瞟我一眼说:
“妈!你怎么老认命?我才不信呢。要是婀娜
表姨能活到今天,你看她会不会落得这样惨?”
说的对,<
/p>
好姑娘。
命运并非有什么神灵在冥冥中主宰着,
< br>注定难移。
命运是可以战胜的。
命运要不是捏在各色各样
吃人妖精的手心里,
拿着人民当泥团搓弄,
而是掌握在人民自己
的
手里,
人民便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历史,
新的命运。
且看看故乡人民是怎样在催动着千
军万马,
创造自己金光闪闪的事业吧。
他们能在一片荒沙的海滩上到处
开辟出碧绿无边的大果园,
种着千万棵葡萄和苹果。
葡
萄当中有玫瑰香,苹果里边有青香蕉、红香蕉,都是极珍贵的品种。杂果也不少:紫樱桃、
水蜜桃、大白海棠等,色色俱全。海上风硬,冬天北风一吹,果树苗会冻死半截,到春天又
p>
发芽,
再一经冬,
又会死半截。
人民便绕着果园外边的界线造起防风林,
栽上最耐寒的片松、
黑松和马尾松,
以及生长最泼的刺槐和紫穗槐,
差不
多一直把树栽到海里去。
于是公社的社
员便叫先前的荒滩是金沙
滩,每棵果木树都叫摇钱树。……
他们还能把先前荒山秃岭的
穷山沟,
变成林木苍翠的花果山。
蓬莱城西南莱山脚下的七
p>
甲公社便是这样的奇迹之一。原先农民都嫌这里没出息:
要山山不好
,
要地地不好,要道道
不好——有什么指望?水又缺,
种庄稼也会瘦死。
莱山下有个村庄叫郭家村,
多
年流传着四
句歌谣:
有姑娘不给郭家村
抬水抬到莱山根
去时穿着绣花鞋
回来露着脚后跟
可见吃水有多难。不
过这都是旧事了。目前你要去看看,漫坡漫岭都是柿子、核桃、山楂、
杜梨一类山果木。
风一摇,绿云一样的树叶翻起来,叶底下露出娇黄新鲜的大水杏,正在大
熟。
顺着山势,
高高低低修了好多座小水库,
储存山水
,
留着浇地,
你一定得去看看郭家村,
浇地的水渠正穿过那个村庄,
家家门前都是流水。
一个五十多岁
的老大娘盘着腿坐在蒲垫子
上,就着门前流水洗衣裳,身旁边跑着个小孙女,拿着一棵青
蒿子捕蜻蜓。说不定为吃水,
这位老大娘当年曾经磨破过自己出嫁的绣花鞋。
我拿着一朵红石榴花要给那小女孩。
老大娘
望着小
孙女笑着说:
“花!
花!
”
自己却伸手接过去,
歪着头斜插到后鬓上,
还对水
影照了照。
也许她又照见自己当年那俊俏的面影了吧。
顶振奋人心的要算去年动工修筑的王屋水库,
蓄水量比十三陵水库还要
大,
却由一个县
的力量单独负担着。
山
地历来缺雨,
十年九旱,有一年旱的河床子赤身露体,河两岸的青草
都干了。
人民便选好离县城西南七十多里一个叫王屋的地方,
开凿山岚,
拦住来自栖霞县境
蚕山的黄水河,
造成一片茫茫荡荡的大湖。我去参观时,
千千万万农民正在挖溢洪道。
水库
李政委是个热情能干的军人,领我立在高坡上,左手叉腰,右手指点
着远山近水,
告诉我将
来哪儿修发电站,哪儿开稻田;哪儿栽菱
角荷花,哪儿喂鸡子养鱼。说到热烈处,他的话好
像流水,滔滔不绝。结尾说:
“再住几年你回家来,就可以吃到湖边上栽的苹果,湖里养的
鱼和水鸭子
蛋,
还可以在水库发电站发出的电灯光下写写你的故乡呢——不过顶好是在那湖
心的小岛子上写,那时候准有疗养所。
”
p>
说着,李政委便指着远处一块翠绿色的高地给我看。原是个村儿,于今围在湖水当中。
我问起村名,李政委又像喷泉一样说:
“叫常伦庄,为的是纪念抗日战
争时期一个英雄。那
英雄叫任常伦,就出在那个村儿。任常伦对党对人民,真是赤胆忠心
,毫无保留。后来在一
九四三年,日本鬼子‘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任常伦抱着挺机枪
,事先埋伏在栖霞一个山
头上堵住敌人,打死许多鬼子,末尾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
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
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
”
p>
我听着这些话,
远远望着那山围水绕的常
伦庄,心里说不出的激荡。这个人,以及前前
后后许多像他同样的人,
< br>为着掀掉压在人民头上的险恶大山,
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
曾经付
出多么高贵的代价,战斗到死。他们死了,他们的理想却活着。请看,任常伦家
乡的人民不
是正抱着跟他同样的信念,大胆创造着自己理想的生活?
而今天,
在这个温暖的黄昏里,
我和老姐姐经过二十多年的乱离阔别,
又能欢欢喜喜聚
在一起,
难道是容易的么?婀娜姐姐死而有知,也会羡慕老姐姐的生活命运的。
那小外甥女吃完饭,
借着天黑前的一点暗亮,
又去埋着
头绣花。我一时觉得,故乡的人
民在不同的劳动建设中,
仿佛正
在抽针引线,
共同绣着一幅五色彩画。
不对。其实是全中国
p>
人民正用祖国的大地当素绢,精心密意,
共同绣着一幅伟大的杰作。
绣的内容不是别的,正
是人民千百年梦想着的“蓬莱仙境”
。<
/p>
5
、
《茶花赋》
<
/p>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
p>
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
求她
画。她说:
“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
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