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金山区
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p>
2016
年
< br>12
月
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
10
分
)
一、填空
(
5
分)
1
.
(
1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
< br>雨霖铃
》
)
< br>(
2
)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
< br>2
.杜甫的《月夜》诗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从对面入笔
,曲折地表达情感的手法相
似的一句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
二、选择
(
5
分)
3
.在网购中,
“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
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
给“拔”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
有趣类比,如:
“
,
”
,表达出购物欲也是随季节变
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
“
,
”
,流露出在满眼广告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心仪的东西,
p>
随时激发你的购物欲;
“
,
”
< br>,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
放弃,隔几天又
会浮上心头的情形。
将以下诗句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在下面的情景中,最合乎情理的表述是(
B
)
小红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她拿着人生第一笔工作
获得的酬劳,回家激动又兴奋,自豪地说:
A
.爸爸,周末我跟你去看电影。
B
.我带你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C
.爸爸,周末我带你去看电影。
D
.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第二部分
阅读(
70
分
)
< br>一、阅读下文,完成
5
—
9
p>
题。
(
16
分)<
/p>
中国画的生命“线”
①世界上任何门类的艺术,
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
从
原始的洞窟壁画到后期成熟的绘画,
线条渐渐成为
造型艺术的重
要词汇,
被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广泛采用。
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
段的笔墨法造型,
是中国画的突
出特点。线条虽不是中国画所独
有,
但它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它的巨大意
义非同凡响。
②从广义来讲,绘画的线造型艺术
,包括东西方绘画之中所有的用线法则。例如:西画的素描、速写和色
彩的笔触;
中国画的白描造型艺术手法,以及在中国画创作中,毛笔在宣纸上体现出来的各种痕迹。而我们
这
里所说的线主要指在东方绘画造型过程中,
画家笔随心运,<
/p>
以一管千年流传的毛笔,
表现大千世界之中茫茫宇
宙时空、万千物态运转不息的勃勃生机。线,不仅表现了画家的丰富情感,而且表现了宇宙大化的升级,
是画
家的情感与宇宙运转天人合一的过程。
【甲】
③在中国画古老的用线艺术理论中,很早就把线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魏晋著
名画家谢赫的“六法”论中,
就将“骨法用笔”列在了第二位。
“骨法”在这里指的就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手法。中国人巧妙地
制造了各种不
同的毛笔,并运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或干湿浓淡,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藉以在宣纸上表现
< br>形体、空间、结构、明暗、质感、量感、神韵以及画家的个性与情感。
④中西方绘画可以说都是从线条开始的。不同的是,中国画在造型中始终以线条为主,以面为辅,
并把以
线为主的造型程式发展到极致,
而西画则从线造型走向了
明暗和色彩的面造型。
当然,
西画中也不乏线造型之
精华,西方画家也出现了像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荷尔拜因、安格尔、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十 分注重运
用线条的画家。但是,西方的线主要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真实感,偏重自然科
学、物理,线条表现形体在空
1
中准确的位置。传统意义上的
西画中的线条,从属于表现对象,离开了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
容,线条
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而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无
论创作过程
还是欣赏过程,多偏重心灵的感悟和游历。
【乙】作
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情感的手段,中国画的线条与
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
必然的依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赋予线条以生命力,线条本身已经进行
了眼、心、
手抽象加工过程。因为在表现物体时,画家不为物驱使,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画家可以更多地追求
形体之外的东西,并赋予它更多的内涵,使线条本身便具有某种意义,有了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
值。
⑤正因为中国画的线条不为事物的表象所局限,
所以能更深刻地、
更本质地表现人的性格和情感,
同时也
使线条带有了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用笔的韵味
来分,
有的线条充溢着骨力、
气魄和神韵,
给人以庄重、
崇高、典雅之感;有的线条洒脱、飘逸,表现出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
线条刚健、挺拔,洋溢着豪放、雄浑、
阳刚之气;
有的线条浑厚
苍劲、
沉着稳重,
充实着丰盈的内涵;
有的线条质朴天真,
透露出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有的线条古朴拙
厚,展现着斑斓的金石韵味;有的线条遒劲酣畅,自由流动,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
【
丙】
因此,中国画线条的笔墨功夫,是中国艺术家终身探求的一个根本课题。无论直线、
曲线,它们的审美特征各
不相同。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
和以及运动感;折线给人以上升、下降、断续
的感觉;
水平线表
示安定;
斜线令人兴奋、
迅速、
骚乱。
英国著名的画家和美学家威廉•
荷迦兹在
《美的分析》
中则指出,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创造美”
,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它“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
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穷的多样性”
,极富吸引力。
【丁】但是,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对
线条的解释,
无
论从物理上的还是从心理上,
都是从线条本身所具有的最简单的表面含义来分析,
从形式美的
法则来研究。中国画用线的造型艺术语言,具有更深一层的
独特含义,它与西方绘画中的线的作用迥然不同。
作为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体系,
p>
线——是画家的情感移入、
生命流淌的血液,
是积一笔乃至千万笔的生命之
线,是完成画家在世俗环境中,心理出世“天人合一”的
主要媒介。
(有删改)
5
.(
2
分)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对中国画中线在造型艺术中的含义介绍;
(
1
分)并开启下文中西方绘画
在
线造型艺术上的异同点比较。
(
1
分)
6
.(
3<
/p>
分)简析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的不同之处。
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主要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真实感,
表现形体在空中准确
的位置,
偏重自然科
学、物理;
(
p>
1
分)在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多偏重心灵的感悟和游历,偏重用线
条来表达画家的个
性与心声,使线条本身有了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
(
2
分)
7
.(
3
分)赏析第⑤段
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第
5
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了中国画线条在用笔韵味上体现出的或庄重、或飘逸、或阳刚、或 p>
质朴的风格,
(
1
分)富有气势地、更深刻本质地表现了人的性格和情感,带有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
(
2
分)
<
/p>
8
.
(
3
分)如果将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B
)
中国画的用线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的模拟,而是画家经过
提炼、概括,依据物象又高于物象,用富有表现力
的线条组合来构建、塑造形体。是画家
在用线条来思维、用线条来创造、用线条来表达画家的个性与心声。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9
< br>.
(
5
分)根据选文的题目及第
①段内容,请你推断,文章后半部分还可以从哪个角度继续展开论述。简述你
的理由。<
/p>
要求:结合题目和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理由依据充分。
参考一:第一段中提到“线条虽不是中国画所独有,但它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有其独特
的生命历程,它的巨大意义非同凡响。
”可以推测后
文可以从中国画的线条运用艺术在现当代的继承
和创造情况。从古代早已有的运用历史到
现今的继承和创造,这本身也体现了中国画中的“生命线”
的历史性,和标题也吻合。<
/p>
(理由依据
2
分,即“第一段内容和标题
的依据”
,具体内容展开
3
分)
参考答案二:
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来看,<
/p>
文章后半部分应该会继续从中国画用线的独特含义及不为事
2 <
/p>
物的表象所局限,
更本质地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性格,
是画家的情感移入;
更具有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
;
帮助画家实现现实中出世的主要媒介的角度继续展开论述。
尤
其是如何体现中国画中线是生命
之线,如何帮助画家完成现实和理想的沟通等方面展开。
这与标题中“生命线”也是吻合的。
(理由
依据
2
分,即文章行文脉络、最后一段内容以及标题。具体内容展开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
—
14
题
。
(
16
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
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 天又下了
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p>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
,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
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
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
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
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
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
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
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
鬼
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
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
鸣而过古荡、
东岳,
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的旅客,
终
于是难度的俗物,
但是俗物也有俗益。
你若坐在汽车座里,
p>
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
,不见山,当然
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
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
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
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下船,
回环曲折,
一路向西向北,
只在芦花浅
水里打圈圈;
圆桥茅舍,
桑树蓼花,
是
本地的风光,
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
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
又匆匆地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
俯,一
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
,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
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
,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
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
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
“今天的西溪,却
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
⑧前
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
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
渚的高
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
,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
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
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
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
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
“总要到阴历十月
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
”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
,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
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
“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
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
的联语:
“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
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
了一枝洞箫来吹着,
“
”
,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
的夜
游。
10
.
(
2
分)下列哪一项不是
“秋原和我主
张微雨里下西溪”的理由
(
A
)
..
A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芦
花还没有白。
B
.源宁觉得西湖的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
C
.源宁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
D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
“我”已去过西
溪。
11
.
(
3
分)简要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
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湖上的青山以人格化,
(<
/p>
1
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游船在水中荡漾的情境,活
泼有趣。
(
2
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