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源于隋,
成于唐,
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
短
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
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
《菩萨蛮》
、
《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
歌词,又称为“曲子词”
。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
个乐谱。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
(
类似今天的
C
调、
G
调之类
)
,
有一定的旋律、
节奏,
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
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
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
词牌
1180
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
常用的词牌,大约有
100
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
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但
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
种情况:
1
)
、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
歌曲等等。
2
)
、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
3
)
、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
4
)
、人名
、地名
1
、竹枝词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
,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
县)见到联歌“竹枝”
,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
,被后人收
入词集、词谱。
竹枝词
<
唐
·刘禹锡
>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
、闲中好
调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
》
,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
段成式在当时诗坛与李商隐、温庭
筠齐名,长得很帅,到如今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
大概因为他的创作方向。所作《酉阳
杂俎》
,属于志怪小说,中国“灰姑娘”叶限就出自于
此书,比
西方灰姑娘早了
800
多年。
闲中好
<
晚唐·段成式
>
闲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3
、章台柳
此调为唐·韩翊(
y
ì)创制。
据唐传奇《柳氏传》
里的记载,
柳摇金是唐玄宗天
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
墨,歌喉婉转。韩翊是李宏的门人,颇有文才。柳摇
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
对柳氏亦有好感。
古道热
肠的李宏知晓两人的心意后,
便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
送给韩翊,并将柳摇金嫁给了韩翊。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
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
1
韩翊省
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柳摇金为保清白,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
此失了音
信。
韩
翊则辗转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
戎马倥偬。
长安收复
后,
韩翊遂派人打探
柳氏下落,附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亦应攀折他人手!
由此可见男人的小心眼,
老婆生死未卜,
他竟然还有心思猜疑是不是已委身他人,
着实
可恶!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喜出望外,却又满腹辛酸。捧信呜咽
,提笔成诗:
杨柳枝,芳菲节,
苦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未曾想,
信未到韩翊之手,
柳氏却被蕃将沙叱利抢入府中占为己有。
韩翊
得此消息大恸
不已,
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
罪番将,悬而不结。
韩翊的好友虞候许俊
知道这件事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将柳氏从沙叱利府上抢了回来,
皇帝为了安抚沙
吒利,赏了他二百万钱,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
饱经坎坷与悲欢,
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也算是天可怜见。
4
、忆江南
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
,又名《谢
秋娘》
。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
作八阙
《湖上曲》
,
配上乐曲
《望江南》<
/p>
,
令歌妓演唱。
至于这乐曲是为《湖上曲
》而谱的曲还是原本就有的乐曲,现今已无从得知了。
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
相好,
可惜谢秋娘红颜薄
命,
很早就死
了,
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
用隋炀帝所作
《湖上曲·
望江南》
调撰
《谢秋娘曲
》
,
故后人将此调亦称为《谢秋娘》
。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
:
“
《望江南》<
/p>
,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
本名《谢秋娘》<
/p>
,后改此名。
”
】
后来白居易又依李德裕的《谢
秋娘》作了三首怀念江南的词,取名为《忆江南》
。并自
注:<
/p>
“此曲亦名《谢秋娘》
,每首五句。
”<
/p>
《忆江南》便是由此而来。
忆江南
<
唐
·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
、诉衷情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
》
,用以抒发感情。意取
《离骚》
:<
/p>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
。
(
“中”通“衷”
)
诉衷情
<
北
宋·欧阳修
>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2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6
、如梦令
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
x
ù,即李亚子
)
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
p>
,苏轼嫌调名不雅,
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
/p>
重。
p>
存世的唐五代词中,除了李存勖这首外,冯延巳一首、白居易三首。
冯延巳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
定。
白居易宴桃源(如梦令)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
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
乱。
综上所述,
《如梦令》是李存勖的自
度曲,苏轼改《忆仙姿》为《如梦令》
。
【苏轼
《
东坡乐府》
《如梦令词序》
云:
“此曲
本唐庄宗制,名
《忆仙姿》
,
嫌其名不
雅,
故改为《如梦令》
。
”
】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
、点绛唇
《点绛唇》词名得于江淹诗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
《咏美人春游》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
“点绛唇”就是上下唇各画一个红
色半圆,合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个樱桃小口。唐朝
毕较盛行(簪花仕女图)
。
)
江淹,南朝文学家,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也就是成语“梦笔
生花”
“江郎才尽”的江
郎。另外,杨过的掌法——黯然销魂掌
,取的便是江淹《别赋》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矣”的意境。
“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
点绛唇
<
冯延巳
>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
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3
这么一个旖旎的词牌,还是女人填会比较美吧
点绛唇
<
宋·李清照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
、沁园春
【
《后汉书·窦宪传》
:
“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
】
p>
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毗邻;
南
临黄河,
与洛阳隔
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运城接壤;东临华
北平原,与焦作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
之称。那儿有条河叫沁河,在沁河穿过太行
山的出口处,水流湍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
在这里修有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称为枋
口。
沁
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
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
p>
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
永平三年
(公元
61
年)
,
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
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
公
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
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
期居住的庄园。
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
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于是当年就在枋口之南,横
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
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
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
永平十八年<
/p>
(公元
75
年)
汉明帝刘庄病逝,
五子刘炟继位。
当时六宫专宠的窦皇后
(大
司徒窦融的曾孙女)
兄长窦宪走后门得了
个虎贲中郎将官衔,
他也看中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
地和青山绿水
的旖旎风光。
窦宪是个无赖,
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
/p>
沁水公主自然不
肯,
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
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车马不能出入。
此时章帝带窦后来到
洛
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五妹见驾。
因窦后在皇帝身边,
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
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
/p>
便询问了第五伦。
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
知晓。
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
却因为窦皇后
的求情而作罢,
不过窦宪一生也只做了个虎贲
中郎将。
当晚,沁水公主
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
。不久便传
< br>唱开来。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
《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
天佑年间。
天佑三年,
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
喝完
了茶,
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
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
/p>
手里却执着檀杖,
分明是绝对的票友。
这
时候戏台已经奏起
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
上戏台,随着那音乐
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
。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
戏台下面的戏迷。此刻,
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
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
且文采极佳。等老先生一曲唱罢,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
闲
谈中才知道王
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
却精通琴棋书画。第二天
,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
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
当然,最被我们
现代人所知的自然是太祖的《沁园春·雪》
,里面的帝王霸气,可不是
< br>谁都有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