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叙事故事与教学随笔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叙事故事与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叙事故事与教学随笔
阅读是
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p>
,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
,
< br>健全学生
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
.
因此
,
可以说
,
加强阅读教学
,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
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
小学阅
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
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
学生
能借助词典阅读
,
理解词语
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
体
会其表达效果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
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加强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
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
加强阅读教学不但可丰富学生的知识<
/p>
,
更有锻炼学生
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优秀品德的作用
.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
越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
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
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
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我认为在教阅读教
< br>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p>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
识到
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
独立性,文本的意义
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
、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
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
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
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确立学生
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
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
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
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
浮躁。因
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
< br>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 /p>
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
含义。三年级
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
懂一段话,
甚至一篇文章,
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
,学生都
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2
、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
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
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
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
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
确、生动,语句通顺、连
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
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
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
高。
虽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
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
出了作者
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3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
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
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
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
行的内驱
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
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
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
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
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
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
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
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
本身的语言,老
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
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
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
意境,
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
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
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
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
拨动他们的心弦。
4
、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
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
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
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
疑点,把
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
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
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
《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
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
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
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
急”和“耐心”
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
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
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
生”或
“长”字?
二、阅读材料展示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