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老师一起编”教学实践例谈
-
小学语文“和老师一起编”教学实践例谈
<
/p>
“和老师一起编”,顾名思义,就是师生一起编故事。笔者在和学
生一起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喜欢“和大人一起读”,
更喜欢“和老师一
起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源于生命本能的言语
表达欲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使好
奇心、童心、想象力三者呈现于孩
童语言之中。
一、听故事,贮存语言之源
听故事,
对小学生专注力、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可以说
培养专注力与倾听能力,
是各学科教学都比较关注的。
但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两点,更希望通过听故事,能为学生贮存语言之源。
在实践中,我们精心挑选适合低段孩子语言发展的故事。这类故事
语言结构简
单明了,
句式复沓,
易于积累,
易于仿
说。
比如
《逃家小兔》
《春天的兔子》
《彩虹花》《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听故事形式多样,除了每
周的阅读课上听故事,我们还开展了“午
间故事屋”“爸妈故事园”“大姐姐讲故事”“
义工妈妈讲故事”等活
动。“午间故事屋”,指利用午读时间听故事;“爸妈故事园”,
指每
晚在家
15
分钟的亲子阅读,爸
爸或妈妈会为孩子讲老师推荐的故事;
“大姐姐讲故事”,主要请高年级的姐姐讲故事,
因为孩子盼望长大,
往往崇拜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
“义工妈妈
讲故事”,指学校图书馆的
义工妈
妈每周一在图书馆讲故事,
班级每周四请家长妈妈讲故事。
这些
活动,为多途径地输入规范语言提供了保证。
二、猜故事,激发言语之欲
学生听故
事,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甚至着迷。因此,可
以在情节发展关键处“吊一下”
,停一停,猜一猜。
可以猜一猜关键词。比如绘本《大猩猩》
,当讲到大猩猩半夜抱着
小女孩安娜去动物园时:“他们出发了,从这棵树(荡)到那棵
树”。
学生们争着猜,有的说“飞”,有的说“跑”,有的说“跳”,猜得不
亦乐乎。
可以猜一猜关键情节。比如绘本《母鸡
萝丝去散步》,当狐狸每一
次偷袭母鸡时,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狐狸的下场。小朋友兴趣
高,言说
欲强。
还可以猜猜故事结尾
。如绘本《先左脚再右脚》,猜猜爷爷巴比最
后怎么样了。
三、编故事,疏通语言之障
课堂上,
学生们发言积极,可是说话不完整、断断续续、词不达意
的现象很常见。对此,有的教师
会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替他
想出合适的词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些及时纠正的做法是可取的,当
时的效果也是
显而易见的。可是下一节课,或者下下节课,学生发言时
依然会犯类似错误。主要原因:
一是回答的问题变了,学生的语言内容
和表达形式不能够随机应变;
二是教师零碎地指导,学生对语言的感知
是片面的、
机械的
;
三是完整地表达是教师的需要,
并不是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并没有被唤醒。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
识
,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他们才能在反复
训练中抵达语言发展
的彼岸。
(一)跟着老师说,从一句到多句
相
对于写来讲,说的难度小些,语言发展训练可以遵循先说后写。
如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四
册共安排了五次编故事,分别是:
一上第八单元的看图“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一下第一单元的看图“口语交际”《老鼠嫁女》;
二上第六单元的“看图讲故事”《父与子》;
二上第七单元的“看图写话”《小老鼠玩电脑》;
二下第四单元的“看图写话”《我是一只小虫子》。
不难发现,
五次看图编故事,
其中前三次是
“说”
,
后两次是
“写”
,
由说到写,梯级编排,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教
师指导学生说故事,也要循序渐进,提供范例,由一句到多句,
不可一蹴而就。
如《小兔运南瓜》有三幅图,其中第二幅是空白,想象小兔是用什
p>
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编,教师编第一、三幅
图的故事,学生想象第二幅图编故事。
1.
教师编故事,提供语言范例。
<
/p>
2.
同桌练习编一句话故事:妈妈,我是用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
。
再全班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
四人小组练习编多句话故事:我看到。我想到。于是,我就用的
办法把南瓜运回家了。
4.
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二)跟着老师写,从一幅到多幅
二
上第七单元的“看图写话”《小老鼠玩电脑》是单幅图,图上有
一只小老鼠,看着电脑屏
幕上的猫,吓得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