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余年寄山水
67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6: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名人故事



1


.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

< br>情,


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


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


岭岭,只用了


5 00


万元、


4


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 划需资


900


万元、需时


7

< p>
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当时,


美国有所大学为表 彰詹天佑的成就,


决定授予他


工科博士学位,

< br>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


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 计任务,


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 神,


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


< br>七





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


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 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


年,他

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


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 p>
但他毅


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


.早在


1 624


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

< br>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


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


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


350


多艘,将士


25000


多人,包围了台湾, 经过


9


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 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


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


.杨靖宇


21


岁参加革命,


1940


初,他被日 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


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 成,便放乱枪,年仅


35


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


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


絮时,


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


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 爱之情。




5



1950


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 向祖国。归途中,他


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


国家民族,


我们应当回去;


为了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当回去;


就是为了个人出路,


也应当早日回去,


建立 我们工作的基础,


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6


.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 ,


便大书一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 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 是说,


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


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


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


锲而不舍,持之 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9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



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 /p>



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


真正有了透 彻的了解,


抓住了全书的要点,


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


读书就由


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 程中,你对各章节又


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 读愈厚。因


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 /p>


10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 他的艺术水平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p>


有一次,


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


一部明代 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


知北京图书馆有这 部书,


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


他顶着狂风,


冒着大雪,


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 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11

< br>.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


有用处 ,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


20


多页,他反反复复 地念了半



1


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


他开 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12

< br>.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


首先抱 起的是书籍,


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


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


< br>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


如果不是书 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3


.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 样的人。可是,


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 成了百


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14


.南 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


书,柜中装的是书 ,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


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 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15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

< br>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




原来是一个叫刘


勰穷孩子,他 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1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


然他体弱多病,


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


顾炎武勤奋苦读,


以过人的毅力手


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 代大学者。




17

< br>.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


买笔,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


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


用荻草


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 阳修勤奋刻苦,


练成了一手好字,


成为远近闻名的


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18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 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


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

< br>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


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 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19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


30


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


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


为了能够读书,


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


偷听老师


讲课的故事。




20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


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

< br>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21.




七 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


叫隆兴观的古庙, 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


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


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


便削了 一根圆滑的木


棍,


放在脚底下,


一边读 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


搓暖了脚,


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2.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 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


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 /p>


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


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


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放在嘴里咀嚼,

< br>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3. 1915


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 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


终日潜心研究



国学



,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 摆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