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截竿进城》教案
-
24
截竿进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竿、竖”等
10
个生字,
会写“太、站”等
6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读懂
课文,知道“截竿进城”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所包含的寓意,懂得要灵活变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懂课文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直接导入
师:
古时候,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长竹竿,要进城去,可是竹竿竖着拿太高,横着拿太宽,进
不
了城……最后他是怎样进城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4
课
p>
《截竿进城》
。
(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在看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们交个朋友吧!
< br>1.
自由读课文,
圈画生字,
把
生字多读几遍,
不会读的找拼音朋友帮忙,
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
师生一起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3.
指名读,老师检查读文情况。
<
/p>
4.
出示课文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老师领读。
5
反馈交流识字方法。
巧记:
“大”字下面多一点。
(太)
多“看”两眼。
(着)<
/p>
1.
写出下列生字的韵母。
竿横
愁照
2
.
拼一拼,写一写。
〖
=D2(
〗
t
à
i
chánɡ
〖
=
p>
〗
〖
=D2(
〗<
/p>
zh
à
n z
he
〖
=
〗
〖
=D2(
〗
h
á
i y
ǒ
u
〖
p>
=
〗
〖
=D2(<
/p>
〗
ju
é
de
〖
=<
/p>
〗三、指导书写
1.
< br>刚才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并且会认课文中的生字了,那你们能把这些生字写规范吗?
2.
出示会写生字,指名认读,并口头扩词。
3.
学生先自由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笔顺书写,
描红,提出难写的字。
3.
我会写,我会填。
< br>
要
共
()
画,第五笔是
()
。
4.
反馈书写情况,教师针对指导。
如:
“觉”上面是“”
。
还:最后一笔捺要写得长而平滑,
托住“不”
。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书写,展评。站
偏旁是
()
,共
()
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巩固
1.
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2.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p>
3.
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二、学习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并且会认会写课文中的
生字、词语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课文,看看这个人最后到底是怎么进城的。
2.
学习课文第
2
自然段。
(
< br>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他把竹竿竖起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高,进不去。
他又把竹竿横过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宽,还是进不去。
p>
(
2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竹竿,让学
生分别竖着和横着拿着从教室门口进出,感受这
个人进不了城门时发愁的心理。
3.
谁帮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将竹竿带进城?(
学生举手说)
4.
嗯,同学们都能想
出一些办法帮这个人将竹竿带进城,真了不起呢。这时,过来一个老头
儿……他想出了一
个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
3
自然段。
< br>
(
1
)指名读。
(
2
)老头儿的办法是什
么?(把竹竿截成两段)
(
3
)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生甲:我
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把竹竿截成两段,这个竹竿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 br>生乙: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把竹竿截成两段,就可以拿着进城了。
……
5.
这
个人认为老头儿的办法怎么样?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就按
照老头儿说的,把这竹竿截成两段,高高兴兴地进了城。
写几
个与“高高兴兴”相似的
AABB
式的词语。
< br>(平平安安
许许多多)
6.
全班齐读课文。
4.
照样子,写词语。
例:左思右想(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七
()
八
()()
惊
()
怪
例:高高兴兴(AABB式)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竹竿竖起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
()
,横过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
()
。
(
2
)老头儿的方法是将竹竿
()
。三、总结全文
1.
老师觉得这个老头儿的方法也不是很好,
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这个人将竹竿带进城?
(将长竹竿的
一端对着城门入口的方向。
)
(演示方法)
2.
学完这篇课文,
你们知道这
个笑话的可笑之处了吗?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闹这样的笑话,
所以我们要多动脑,学会
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6.
我会动脑。
除了将竹竿截成两段,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将竹竿拿进城?
[教学板书]
截竿进城竖着
比城门高
横着
比城门宽进不去
老头儿
截成两段带进城遇到问题
多角度思考
[教学反思]
《截竿进城》这则故事
。
说的是有个人拿着竹竿进城,但竹竿的长度比城门还长,
左一
下不
得进,右一下不得进,正在这焦急的时刻,一位老头儿让他将竹竿截成两段带进城的
故事。
内容比较简短,
但是寓意深远。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直接读课文去领悟文章的寓意是
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穿插了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自己拿竹竿过教室门)
,有
的
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提出来了为什么不将竹竿一前一后拿着过。
然后我再让他们看看老
头儿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这样学生进行对比发现,
老头儿的方法虽然将竹竿带进了城,
但
是竹竿已经
没有用处。并从中明白了遇事要懂得变通,不能固守成规的道理。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1
.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
要
求学<
/p>
生读
准字
音,
把
句
子读通
顺,
读流
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
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喜欢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
2
.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p>
3
.
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
展示课件第五屏
)
4
.体会加点词
语在句子里的作
用。
5
.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我
们继
续研读课文,
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
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
展示课件第六屏
)
1
.理解“涟漪”的意思。
2
.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
.指导朗读。
(二)
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
展示
课件第七屏
)
1
.
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
用
“
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
.理解“翕动”的意思。
3
.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
4
.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
.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