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精华总结

萌到你眼炸
709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9: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蔡康永的微博)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 br>.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 载支持


.












考点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a< /p>


n



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S


n



a


n


的递推关系求


a


n

的常用思路有:



①利用


S


n



S


n

< p>


1



a


n


(n≥2)


转化为


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





S


1



n



1

< br>,


数列的通项


a


n


与前


n


项和


S


n


的关系是


a


n

< p>




S


n



S


n


1


,n≥2.





n


1


时,


a


1


若适合


S


n



S


n



1


, 则


n



1


的情 况可



并入


n≥2

时的通项


a


n


;当


n



1


时,

< br>a


1


若不适合


S


n



S


n


1


,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②转化为


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


S


n


< p>
n


的关系,再求


a


n


.


2.


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


已 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通常


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

< p>




累加法

< p>
:递推关系形如


a


n


+< /p>


1



a


n



f(n)


,常用累加法求通项;

< p>


a


n



1




累乘法


:递推关系形如



f(n)


, 常用累乘法求通项;



a


n




构造法



1


)递推 关系形如“a


n



1

< br>=


pa


n


q(p



q


是常数,且

< p>
p≠1,q≠0)”的数列求通


项,此类通项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可设


a


n



1


+λ=


p(a


n


+ λ)


,经过比较,求得


λ,


则数列


{a


n


+λ}是一个等比数列;

< p>


2


)递推关系形如“


a


n



1



pa


n



q


(q



p


为常数,且


p≠1,q≠0)”的数列求通项,此类


型可以将关系式两边同 除以


q


转化为类型


(4)


,或同除以


p


3






倒数变形



n


n



1


n


转为 用迭加法求解.



3.


数列函数性质的应用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 函数,


即数列是一个定义在非零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当 自变


量依次从小到大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就是数列.< /p>


因此,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既要注意


函数方 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



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1)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因此要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

< p>


(2)


数列的单调性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有关 数列最大项、最小项、数列有界性问题均


可借助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

< br>判断单调性时常用:


①作差;


②作商;

< br>③结合函数图象等方法.




3 )


数列


{a


n


}


的最大


(



)


项的求法



1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 rd


版本可编辑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a


n



1


≤a


n



可以利用不等式组




a


n


≥a


n



1



< /p>



2




a


n



1

< p>
≥a


n



找到数列的最大 项;利用不等式组




a


n


≤a


n



1





找到


数列的最小项


.


[



3]


已 知数列


{a


n


}



(1)



a


n



n



5 n



4


,①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②


n


为何值时,


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 )



a


n


=< /p>


n



kn



4


且对于


n



N


,都有


a


n



1


>a


n


成立.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2


*





定义



通项公式



(1)


定义法



(2)


中项公式法:


2a


n



1



a


n



a


n

< br>+


2


(n≥1)




{a


n


}


为等差数列



判定方法



等差数列



a


n



a


n


-< /p>


1


=常数(n≥2)


< br>a


n



a


1



(n



1)d


考点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a


n


=常数(n≥2)



a


n



1


a

< br>n



a


1


q


(1)


定义法


< br>(2)


中项公式法:


a


n



1



a

< p>
n


·a


n



2


(n≥1)(a


n


≠0)




{a


n< /p>


}


为等比数列



(3)


通项公式法:


a


n


=c·q


(c



q


均是不为


0



常数,n ∈


N


)



{a


n


}


为等比数列



(4){a


n


}

< br>为等差数列



{a


}

< p>
为等比数列


(a>0



a ≠1)



(1)


m



n



p


、q∈


N


,且


m



n



p



q





a


m


·a


n



a


p

< p>
·a


q


特别地,若


m< /p>



n



2p


,则


a


m


·a


n



a


p


.


(2)a


n



a


m


q


n



m


2


*

< p>
an


*


n


2


n



1


(q≠0)



(3)


通项公式法:


a


n



pn



q(p



q


为 常数


)



{a


n


}


为等差数列


< br>(4)



n


项和公式法:


S


n



An



Bn(A



B


为常数


)



{a


n


}


为等差数列



(5){a


n


}


为等比数列,


a


n


>0



{log


a


a

< p>
n


}


为等差数列



(1)



m



n



p


、q∈


N


,且


m



n



p



q




< br>a


m



a


n



a


p



a


q


*


2


性质


< /p>


特别:若


m



n



2p


,则


a


m



a


n



2a


p


.



(2)a


n



a


m



(n



m)d


(3)


数列


S


m



S


2m



S


m< /p>



S


3m



S


2m



…也是等 差数列,




2(S

< br>2m



S


m

)



S


m


+(S


3m



S


2m


)



(


3)


若等比数列前


n


项和为


S


n



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比数列,即

< p>
(S


2m



S

< p>
m


)



S


m


(S


3m



S


2m


)(m



N


,公比


q≠-


1)




a


1

< p>
1



q


(1)q≠1,< /p>


S


n



1



q


(2)q



1



S


n



na


1


< p>
n


*


2



n


项和



n

< br>S


n



a


1



a


n


n


n



1



na


1



d


2


2


a


1



a


n


q




1


< br>q


1.


在等差


(



)


数列中,


a


1



d(q)


< p>
n



a


n



S


n


五个量中知道其中任意 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两


个.解这类问题时,一般是转化为首项


a


1


和公差


d(


公比


q)


这两个基本量的有关运算.



2.


等差、


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 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


是解决等差、


等比数列问题既快


捷又方便的工具,


应有意识地去应用.


但在应用 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


有时需


要进行适当变形.



2


文档来源为


:< /p>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p>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3.

< p>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


)对于等差数列


a


n



a


1


+< /p>


(n



1)d



dn



(a


1



d)


,当


d ≠0


时,


a


n


是关于


n


的一次函


数,对应的点


(n



a


n


)


是位于直线上的若干个离散的点;




d



0


时,函数是单调增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


S

n


有最小值;




d



0


时,函数是常数函数, 对应的数列是常数列,


S


n


=na


1





d



0


时,函数是减函 数,对应的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


S


n


有最大值.



若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


n


,则


S


n



pn



qn(p


,q∈


R


)


.当


p


=< /p>


0


时,


{a


n< /p>


}


为常数列;



p≠0


时,可用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2


)对于等比数列


a


n



a


1


q


n



1


2


,可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理解.


< p>


a


1



0



q


1



a


1



0,0



q



1


时,等比数列


{a


n


}


是单调递增数列;




a


1



0,0



q



1



a


1



0



q

< br>>


1


时,等比数列


{a


n


}


是单调递减数列;




q



1


时,是一个常数列;当


q



0


时,无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它是一个摆动数列.



4.


常用结论



S


n


(1)



{a


n


}



{b


n


}


均是等差数列,


S


n



{a


n


}


的前


n

< br>项和,



{ma


n



kb


n


}



{


}


仍为等差数列,


n


其中


m



k


为常数.



(2)< /p>



{a


n


},{ b


n


}


均是等比数列,则


{ca


n


}(c≠0),


{ |a


n


|}



{a


n


·b


n


}



{ma


n


b


n


}(m


为常数

)



1


2


{a


n


}



{


}


等也是等比数列.



a


n


(3)


公比不为


1


的等比数列,其相邻两项的差也依次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不变,即


a


2



a


3



a


2


a


2



a

< br>1


q


a


1



a


3



a


2



a


4



a


3


,…成等比 数列,且公比为




q


.


a


2


< br>a


1


a


2



a


1


(4


)


等比数列(q≠-


1)


中连续


k


项的和成等比数列,即


S

< br>k



S


2k


S


k



S


3k



S


2 k


,…成等比


数列,其公比为


q


.


等差数列中连续


k


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即


S


k



S


2k



S


k



S


3k

< p>


S


2k


,…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k


d.


5




5.


易错提醒





S


1



n



1



(1)


应用关系式


a


n





S


n



S


n



1


,n≥2


< /p>


2


k



时,一定 要注意分


n



1


,n≥2


两种情况,在求


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 在一起.



a



c


(2)


三个数


a

< br>,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


件是


b



,但三个数


a



b< /p>



c


成等比数列


2


的必要条件是


b


< br>ac.


6.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 p>
2


3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