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 关键要做好五个统筹
-
城乡一体化
关键要做好五个统筹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
设。我
市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从市委二届全会提出,要大力度推进城乡一
体化发展,
大手笔推进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建设,
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龙头,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到今年市三届人大对“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提出:要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彰显特色”为目标,主动
融入太原
都市圈,以“忻定原”城市组群为核心,以忻州市区为中心,以原
平市区、定襄县城为依
托,以县城为节点,调整城镇功能结构,优化空间布
局,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展翅腾飞的
“大雁形”
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心
城市、县级城市、建制镇建设规划,全面加快市域城镇化步伐。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为我们施展才华、体现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
机遇。然而,推进城乡一
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
工作,我认为要突出做好五个“统筹”
:
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本着扩大市区规模,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规
划进一步加强中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
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目的
。依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
—县城——中心镇——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体
化发展要求,加强对城乡基础
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快培育重点镇,高起点搞好规划,使之
成为连接城乡的
重要节点,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我市的城乡基础
设
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县级城建投入力度很大面貌一新,重点规划的台怀、轩
1
岗、
奇村、
河边等
9
个
5
万人以下中心镇和东寨等
35
个
2
万人以下的小城镇
建设
初具规模,仅
2009
年和
2010<
/p>
年两年固定资产投资
777
亿元,超过过
去
30
年的总和。
< br>然而,
2009
年,
忻州城镇人
口约
114
万,
全市总人口
309.67
万,
全市城
镇化水平
37
%,
分别比全省和全国平
均水平低
8
个和
10
< br>个百分点。
城镇化滞
后突出表现在城镇人口比例低,城市
框架小,综合实力弱,市政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吸纳人口集聚的能力差。投
入机制单一,凭财政拿钱
建设,不能统筹兼顾,造成大多数非县城所在地的镇、乡基础设
施建设不能
得到重视。加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缺乏统一的规划,城镇定位不<
/p>
准,建设时序无计划等弊端,薄弱的基础环节,使连系城乡的纽带成了制约
整体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市城乡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较
大程
度地制约了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遵循“因地制宜、突出
特色”的基本原则,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
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发展,积极扶
持具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县城
和中心镇,尽快形成一批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
美、各具特色、有较
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小城镇,促进乡村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互动发
展。城乡规划要注重城市与乡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方面的衔接和协调,
特别是要加强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
享。加强城乡规划对城镇土地、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利用的引导与调控,合
理确定城
市发展规模及建设用地规模。操作中,一是做大做优中心城市。规
划建设包括老城区、云
中新区、开发区在内的约
45
平方公里城市新区,进一
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生态宜居中心城市。
2
作为太原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城市,原平市区、定襄县城要走在先、带好头。
二是下大力气提升县城建设规模。要把县
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聚集,明确定位,彰显特色,提
高标准,提升辐射带
动能力,努力成为所在区域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中心。三是努力发展
一批特
色建制镇。要选择中心城市周边卫星镇、县域副中心镇、旅游小城镇和其他
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经济实力的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作为示范镇,及
时承接“一村一品”
、融入“一县一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产业布局规划,大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特色
经济,推进产业、人口向小城镇适度聚集。同时,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
医院、
文化设施和敬老院等,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搞好基
础设施建设,增强公
共服务功能,吸引农民进镇购房建房,扩大小城镇规模。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按照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和城乡经济融合的要求,把推进工业化
作为城乡
统筹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壮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引领发展的主导
p>
作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化,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
< br>融合。按照农村搞生产、城镇搞加工、城乡闯市场的格局发展“一二三”产
业。按
照特色定位、区域布局、一体开发的要求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首先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是“以城带乡”、“工业
反哺农业”的内
在需要。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集中扶持侨友化工粗苯和顺
酐联合装置项目、
蓝天锅炉高效煤粉燃烧器研制、
泰尔再生资源
高铝粉煤灰制取过滤合金工程等科技创新型工业项目,代县辣
椒精加工、神池精制马铃薯
、岢岚酸溜溜沙棘种植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五台
3
山、芦芽山、河边民俗馆等一批旅游项目,山西并州物流、忻
州汽运、岢岚
炜岚、繁峙民乐等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民
营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
变
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优势,全面推进新型能
源和工业基地建
设。
其次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工农互动对接。按照“
依托资源引龙
头,依托龙头建基地,依托科技提品质”的总体思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优质玉米、小杂粮、油料、马铃薯、干鲜果、肉蛋奶为
主打产品,建设跨乡镇、跨县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开发具有特殊
地
理位置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扶持对增加农民收入
有显著带动作用
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业,加大各
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给予优
惠政策和贴息贷款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
推广,启动以设施蔬菜“一区千园十万棚”
行动计划、扶持培育“百个现代
养殖场”等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设施蔬菜、干鲜果经济
林、粮食标准化生
产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
农产
品加工产业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集中抓好
省级27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扶持规范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再次是依托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企业布局,促进城镇化和产业集群的
< br>形成。利用城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基础,吸引企业向城镇布局。要
着眼长
远,降低企业在城市发展中成本,协调好企业和失地农民之间的依存
关系。在土地占用等
问题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