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巡山小妖精
633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4岁宝宝教育)


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2009-2020


年)



第一章



鄂托克旗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党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


略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

< p>
《决定》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


护制度、< /p>


现代农业金融制度、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


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旗县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农 村牧区改革发展的许多具体工作都要在旗县一级落实,


统筹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工作也在旗县,因此,


《决定》把农村改革发

< br>展的许多重大任务直接明确到旗县一级,


并要求旗县党委、


政府把工


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自治区八届


四次全会明确提 出我区统筹城乡发展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即:


统筹

< p>
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


明确区 分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


分布、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开发下游产品,延


伸产业链条,指导县办、乡办、村办工业向资源 型加工业聚集,有计


划地引进一批非资源型工业企业;


统筹城乡 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农


村社会事业的投入,

< br>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


设,加大 针对农村牧区的水、电、路、讯、居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形成城乡劳动者


平等就业制度。


2009


年又将鄂尔多斯市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 乡发展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为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全市农村牧区经济


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进一步推进全市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效,鄂


尔多斯市制定出台了《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


,


并作出了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 农牧业“优化开发区、限制开


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划分,明确了“三区”的发展方向及主 要目


标。


2009


年鄂尔多斯市市委、 政府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市农村


牧区工作的重心,提出了农村牧区土地制度、农村牧区 宅基地产


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牧区投资体制、


农村牧区金融体制、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等七项制


度改革目标。



中共中央《决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鄂尔多斯市委关于< /p>


统筹城乡发展相关制度、规划的出台,构成了鄂托克旗统筹城乡


发 展的工作基础,为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明


确了工作要求。

< p>


二、鄂托克旗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条件



㈠自然条件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 西部,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平罗


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 鄂托克前


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南北



209


公里,东西宽


188


公里,总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全旗 辖


2


个苏木、


4


个镇、


76


个嘎查村,


2008


年户籍总人口


95955


人,其

< p>
中农牧业户籍人口


57943


人,农牧业常住人口


38100


人。


全旗现有天然草原总面积


2657


万亩,

< br>占土地总面积的


82.5%



其 中可利用草原


2005


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

< br>75.5%


。近年来,随


着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 衡等政策的落实,全旗草原生态


明显好转,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


70%


左右。



鄂托克旗是驰名中外的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原产地,


2008


年牧


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到


182.9


万头(只),年末牲畜 存栏量


129


万头(只)。



鄂托克旗矿产资源丰富,且有埋藏浅、储量大、品位高、种


类多、易开采 等特点,现已探明矿种


40


多种。其中煤炭储量


29.6


亿吨、天然气储量


2800

< br>亿立方米、天然碱储量


4500


万吨、石灰


石储量约


25.8


亿吨


(远 景储量


100


亿吨)



石膏储量


33.43


亿吨、


铁 矿储量


520


万吨、耐火粘土储量


64 25


万吨、硅石储量


10


亿吨,


此外,还有萤石、锰、铅、锌、铜、金、钼、云母、大理石、花


岗岩、 辉绿岩、石墨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可观,极具开采价值。



㈡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 世纪以来,鄂托克旗委、政府积极


转变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化思维培育经济增长点,充 分利用资


源、区位等诸多优势,高起点发展现代工业,引进和创建高科技


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构


建了轻工、煤炭 、冶金、电力、建材、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以农牧业资源为基础,不断调整农牧业产 业结构,培植发展肉产


业、巩固提高绒产业,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较好的区域积极发展< /p>


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公司化农牧业和观光农牧业,培


育 新型的农牧业产业体系,推动农牧业循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8


年,


全旗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55


亿元,


增长< /p>


18.9%



财政收入

< br>完成


21.6


亿元,增长


84. 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9.6


亿 元,增长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6991


元和


7058


元,分别增长


13.2%


14.1%




横向来看,鄂托克旗在全国县域竞争力评价中的综合排名由


2001

< p>
年的第


702


位迅速上升至


2008


年的第


122


位,鄂托克旗 人均各项经济


指标均高于鄂尔多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同期平均水平,位于鄂尔多斯市


和内蒙古自治区前列。



纵向来看,鄂托克 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地 区生产总值由


2000


年的


14.3


亿元


增加至


2008

< br>年的


155


亿元,


年均增长


34.7%



财政收入由

< br>2000


年的


1


亿元

< p>
增加至


2008


年的


21 .6


亿元,


年均增长


4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0


年的


5213


元增加至


2008


年的


16991


元,年均增 长


15.9%


;农牧民人


均纯收入由< /p>


2000


年的


2684

< br>元增加至


2008


年的


7058


元,年均增长


12.8%


< p>



鄂托克旗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 p>
(单位:万元、


%




地区生







产总值



2000




142936



2001




176166



2002




202969



2003




261796



2004




383338



2005




573938



2006




790849



2007




1103300



2008




1550000


比上


财政



年增



收入





——



23.2



15.2



30.0



46.4



49.7



37.8



39.5



18.9


10098



10268



11308



18588



37318



62668



97738



城镇居民


比上年


人均可支






配收入



——



1.7



10.1



64.4



100.0



67.9



56.0



5213



5620



5922



6502



8203



10168



11798



15010



16991


比上年



农牧民


比上年




人均纯















——



7.8



5.4



9.8



26.2



24.0



16.0



27.2



13.2


2684



2189



2309



2706



3700



4609



5189



6187



7058


——



-19.1



5.5



17.2



36.7



24.6



12.6



19.2



14.1












134588



37.7



216188


84.2


鄂托克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和带动了广大农村牧 区劳动力


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为城市化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经济发


展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


创造了条件 。



㈢社会基础


近年来,鄂托克旗不断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力度,逐年增加社会


事业建设投入,高标准 兑现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各项


惠民政策,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初见成效。< /p>



一是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


推行集中办 学制,


按照旗办初高中、


苏木镇办小学的思路,撤并了


11


所中小学,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


分利用;投 入近


2


亿多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旗

90%


的学校


新建了教学楼或综合楼,

4


所学校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


建立了

500


万元的教育奖励和救助基金,解决了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实行了

< p>
汉族学生


12


年免费教育(小学、初中、高中)< /p>


,少数民族学生


15


年免费教育(学前、 小学、初中、高中)


,免除了民族学校高中生


学杂费,对寄宿学 生平均给予


65


元生活补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


推行了全员聘用制,


(园)


长职级工资制


(每月


600 -2000


元)


、骨干教师奖励工资制(每月

< br>200-600


元)


、基层教师补贴工资


制(每月


200


元)和绩效工资制(人均每年


3000


元)




二是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面落实“县办县管”政策,投



2


亿元按照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开工新建了旗医院和


棋盘井医院,新建了


5


所苏木镇中心卫生院 。全面推行农牧区新型


合作医疗制度,报销限额提高到


3000 0


元,参合率达


96%


以上;建


立了


500


万元的农牧民大病保障基金,报销 限额提高到


50000


元,


形成覆盖城 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体系。



三是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投资


9000


多万元,实施了“四项文


化工程”< /p>


,完善了旗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阿尔寨石窟成为全国重


点保护文 物,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成功举办


了阿尔寨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三 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


极大地提高了鄂托克的知名度。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开展了易地扶贫和移民扩 镇


工程,


2001


年以来累计转移培 训农牧民


20000


人,新增就业岗位


19562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7%


以内,率先推行了农牧民养


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75%





“十一 五”以来,鄂托克旗不断加大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在统筹区域之间、城乡 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


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特别是

2008


年,通过扎实推进禁


牧休牧、草畜平衡和生态建设 工程,


300


万亩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


基本完成。全旗统筹推进人口转移,建设安居房


1100


套,培 训农


牧民


3000


人,转移人口


4294


人。投融资


12.6


亿元加快城镇改造


建设,重点实施了


8000


亩土地收储、市政道路改扩建、综合管网


铺设、生态园建设、污水处理厂 和美化亮化等工程,加大城镇、乡


村和交通主干道绿化建设,新增绿地

< br>75


万平方米,人居和发展环


境逐步改善。加强水电路讯 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撑保障能力不


断提高。


2008


年度全旗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财政资金达


3.38


亿元。



鄂托克旗从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出发,


形成了鄂托克旗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社会事 业各领域发展规划等


规划编制、确定、落实、修正体系,保障了鄂托克旗经济社会发展< /p>


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在行政管理上, 鄂托克旗加快服务型、责任型、阳光型政府建


设,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完善政府工作规 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决策力有效提高。



上述工作,


为鄂托克旗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累


了经验,尤其是在近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推动社


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保障转移农牧民权益,调整农牧区产业


结构等方面积极探索,摸索出了针对农牧区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


也找准了进一步实施 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



三、鄂托克旗实施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突破的难点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


任务,从中央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都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


了明确具体的 目标。从鄂托克旗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工作中心


是将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口转移安 臵,


将限制开发区的人口收缩


转移并合理规划限制开发区的农牧 业发展格局,


并加快优化发展区


的发展速度。

< br>这些工作牵涉面广,


持续时间长,


与农牧民近期利益、< /p>


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在政策制度设计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不仅需


要考虑人口转移工作,还需要兼顾长远目标,不能因为当前工作而


为未来发展遗留问题。 既要顾及当前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牧民利


益,也要兼顾没有土地经营权城镇居民的社会保 障。作为一项关系


到社会运行基本方式的全面创新,


鄂托克旗实 施统筹城乡发展还存


在很多需要突破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与农村牧区之间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


建设差距仍然存在。由于草原牧区面积广袤,人口密度低,建设难


度大,城镇投入较多、农村牧区投入较少的局面无法在短期内从根


本上打破。 农村牧区基础教育薄弱、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科技水平


较低、人畜饮水困难、农牧民出行 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任务重、难度大 。全旗


2008


年农牧业


户籍人口


57943


人,其中常住人口


38100< /p>


人。根据禁止开发区人口


整体退出和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现代 农牧业规模经营要求,共


需转移人口


43626


人,


这些人口要在


2020


年 前的


11


年间全部转出,


转移任务非常 艰巨。这些需要转移的人口一是年龄普遍偏大,文化


素质较低,绝大多数人无一技之长, 转移进城后很难安臵工作,给


就业造成很大压力;二是他们思想比较保守,小农意识较重 ,转移


搬迁愿望不强;三是转移过程中的住房保障、耕地草牧场补贴等需


要的资金数额巨大,旗级财政很难支撑。



——缩小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艰巨。从现实绝对差距看,


2000


年为


2529


元,


2008


年为


9933


元;从收入比例看,

2000


年为


1.94



1



2008


年为


2.41



1


。因 此,未来发展中,在稳步提高全


旗各族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时,


随 着城镇化、


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


以及公务员工资的不断增长 ,城镇居民的收入会不断增加,缩小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依然艰巨。



鄂托克旗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比较表





(单位:


元)







2000


2001


3461



2.57



2002


3613



2.57



2003


3796



2.40



2004


4503



2.21



2005


5559



2.21



2006


6609



2.27



2007


8823



2.43



2008


9933



2.4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529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



1.94



——制度制约因素较多。现 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


障制度、财政支付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与统筹城乡发展 的要求还不


相适应。在进行制度创新过程中,既存在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也存在现实制度与长远发展相互制约的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必须要


不断进 行制度创新,由于旗县一级对一些基本制度的调整权有限,


因此需要不断关注国家、自治 区、鄂尔多斯市的政策和制度调整,


以及时落实全局性的政策变动。


这些难点,需要全旗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进行破解,时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解决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不断


探索。因此,解放 思想、锐意创新始终是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的


重要任务。



第二章



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工


作部署,抓住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 机,以建设富裕、


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为目标,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


城乡发展的方针,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破除


城 乡二元结构、建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重


点,以创新制度和完善体制 机制为突破口,以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 城乡人口布局、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完善组织领导


和加 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创鄂托克旗


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p>



二、原则



— —以人为本,成果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


均等化,让全旗人民共享改革 发展成果,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坚实的


发展保障,打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提高人民的生 活质量,促进


社会和谐为目标,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维


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选择权,使城乡


居民特 别是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城乡


一体化的根本目标。

< p>


——统筹协调,突出三农。整合全旗资源和力量,形成政治、

< p>
经济、社会多方面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合力。坚持科学发展,统筹


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集


约发展的思路,


构建工业化、


城镇化、


农牧业现代化互促共进机制,< /p>


实现资源统筹配臵,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功能互补、分工


协作、融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改革创新,循序推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突破,


调整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


各项制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有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既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

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坚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大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对农村牧区发展的投入。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有效整合各类 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


展进程。



— —针对现实,兼顾长远。近期工作与中长期工作结合,为未


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近期主 要工作集中在人口转移和城乡统筹发


展制度设定上,既要服从于当前工作需要,又要兼顾 长远发展。一


方面要在搬迁过程中保障农牧民的土地、财产等相关权益,同时保


障农牧民转移出来后能够进入城镇生活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城乡统


筹发展 的制度设定上,兼顾长远发展,缩小是否拥有土地的居民之


间社会保障、社会收益上的差 距,保证未来全旗居民的社会福利均


等化。



三、目标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 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现


代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保障水 平,提高农


牧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居民发展条件、城

< p>
乡居民社会保障均等化。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同


等化。< /p>



——城乡一体化机制基本形成。到


20 10


年,建立城乡一体化


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 和社会福利同等待遇;到


2015


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 形成,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


80%


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


以内,城镇居民和转移进城农牧


民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从事农牧业


生产的农牧民享有与 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2020


年,


非农就


业比重达到


90%


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


以内,城乡居 民实


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城乡一

< br>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城乡公共事业、基 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以农村牧区基础设


施、公共事业建设为基础,加大对农村牧区生产性 、生活性、服务


性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牧


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


发展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到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达到


35000


元和


15000


元,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33


:


1


;到


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50000


元和


25000


元,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缩小到


2


:


1


,到


2020

< br>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


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85000


元和


65000


元,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缩


小到


1.31


:


1


以内,


人民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幸福指数居全国前列。



——城乡经济结构进一 步优化。以优势产业升级循环、优良环


境提质再造、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为抓手,促进工业 产业优化升级、


规模经营的现代农牧业格局基本形成,第三产业明显壮大。实现农


牧业现代化、工业高端化、物流产业化、旅游精品化、文化品牌化。



——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城镇化格局和工业化布局基< /p>


本形成,以限制开发区为主体的农牧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以禁止


开发区为主体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得到切实保护。城镇核心区和重点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 镇化率逐年大幅提高,


2012


年城镇化率达到


75%



2015


年达到


80%



2020


年达到


85%


。到


2020

< p>
年,直接从事一


产的农牧业人口降到


1

< p>
万人以下,现代化城镇和新农村新牧区和谐


交融的城乡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到


2 012


年,森林和草原


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

26%



78%


,万元地区生产总 值能耗在


2010



基础上下降


7%




2015< /p>


年,


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


27%< /p>



80%



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


2012


年基础上下降

8%


;到


2020


年,森林


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


30%



85%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


2015


年基础上下降


10%


;形成城乡之间、三次产业 之间循环经济体系和


优良的生态环境系统,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施区划工程




按照


《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2008-2020


年)


< p>


《鄂


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 /p>


(


以下简称“三区规划”


)


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为 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


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全旗人口分布、国土利用、


产业布局和城镇化格局,科学规划全旗城镇空间、农 村牧区空间、


生态保护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p>


2020


年,以“一旗三镇”为主体的城镇开发 格局和由生态


恢复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区组成的农村牧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


土空间结构更加优化,


产业布局更加集约高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和谐。



一、合理布局城镇空间,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全面完成乌兰镇、蒙西镇、棋盘井镇城镇


各类规划,拉大乌 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三镇框架,为产业发展、


承接人口、生态建设留有充足的发展空 间,形成“三镇”


187


平方


公里控制 面积和


18


万城镇人口的城镇框架,构建统筹城乡、相互


衔接、有机统一、全面覆盖、体现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民族特色和


现代 化气息的城镇组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对农牧民人口转


移的吸纳能力,扩大城镇人 口规模,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城


镇发展带动全旗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通过城镇对 先进理念、先进


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辐射和带动农村牧区及


现代农牧业发展。



㈠乌兰镇—打造草原文化精品城



乌兰 镇现有人口


4


万人、建成区面积


6.4 5


平方公里,乌兰镇


作为全旗政治、文化、商贸、服务中心,以 发展绿色轻工业、旅游


服务业、综合商贸业为主,按照呼包银经济带西部区域的次级经济


集散地,鄂尔多斯市的下级商品市场、劳动力输出源地、配套产业


生产地、城市服务型产品加工地的区域经济定位,建设以农畜产品


加工、螺旋藻生产加 工等产业构成的绿色轻工基地和一级旅游服务


中心、综合商贸集散地。

< br>



2020


年,


城区控制面积达到


51


平方公里,

< br>建成宜业、


宜商、


宜游、宜居的草原文化精品城。



按照城镇布局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城区中心主体向东转移的同


时,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拓宽城区主干道,增加地下配套管网建


设, 重点抓好文化主题公园、旗医院、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民


族职业中学及部分行政办公 区的建设工作,做好供气、供暖、排污、


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把乌兰镇建设成为可 容纳


5


万人以上的


中心城镇。



㈡棋盘井镇—建成自治区西部新型工业重镇



棋盘井镇现有人口


6.4


万人、建成区 面积


23


平方公里。该镇


作为鄂尔多斯 市西部工业重镇,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工


业园区为载体,构筑煤炭、电力、冶 金、建材、化工五大产业集群,


全力加快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二、三 产业协调


发展。



< br>2020


年,镇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


66


平方公里,成为自治区


出口创汇基地和世界级硅产业基地、自治区西部能源重化 工基地、


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宜业、宜居、宜商的新型工业重镇。


在搞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推进旧城区改造;加快基

施建设步伐。把棋盘井镇建设成为可容纳


10


万人以上的工 业重镇。



㈢蒙西镇—建成全国高新技术及循环经济城镇



蒙西镇现有人口


1.3


万人、建成区面积


18


平方公里。按照发


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以高 新材料产业、冶金产业、化工产业、


电力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


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到


2020


年,镇区规划控面积达到


70


平方公里,


成为全国高新技术及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

< p>
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生态城镇



< br>蒙西镇目前需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规模,将


该镇建设成为可容纳


3


万人以上,


吸纳农牧民人口转移的优 选地区。





城镇空间布局及产业定位和区域功能表







空间布局



主要产业功能



全旗政治、文化、综合 服务中心;一级商贸旅游综合


服务集散地,农畜产品生产、深加工、低能耗、无污


染、环保型工业基地,宜商、宜游、宜居的草原文化


精品镇

< p>


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产业基地,一级商贸

服务地,


运输、


物流集散地。


鄂尔 多斯市煤炭、


电力、


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重化工基地、自治 区西部工


业重镇和重化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宜居、


宜 业、宜商的工业重镇。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 br>新材料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国高新技术及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商、


宜游的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生态城镇 。



乌兰镇



规划控制面积


51


平方公里



棋盘井镇



规划控制面积


66


平方公里



蒙西镇



规划控制面积


70


平方公里



二、优化农村牧区空间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中鄂托克旗限


制开发 区和优化开发区为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


标,优化农村牧区空间布局, 形成


2


苏木


1


镇和


20


个嘎查村的农村


牧区框架,为 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新牧区拓展发展空间。



根据现有嘎查村发展状况,将“三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


36


个嘎查村全部撤销;


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


40


个嘎查村就近调


整撤并为


20


个,调整撤并情况如下:



二、优化农村牧区空间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中鄂托克旗限


制开发 区和优化开发区为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


标,优化农村牧区空间布局, 形成


2


苏木


1


镇和


20


个嘎查村的农村


牧区框架,为 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新牧区拓展发展空间。



根据现有嘎查村发展状况,将“三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


36


个嘎查村全部撤销;


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


40


个嘎查村就近调


整撤并为


20


个,调整撤并情况如下:



嘎查村调整撤并一览表



苏木镇



合并嘎查村



包日塔拉、马新布拉格



德日素、包日呼舒



敖伦淖、乌兰图克



乌兰镇



一村、乌兰柴达木



察汗淖、哈马太



赛汗塔拉、什拉布日都



棋盘井镇





蒙西镇



碱柜、渠畔



木凯淖尔镇





召稍、


达楞图鲁、

< br>水泉则



巴音淖尔、小湖



脑高岱、呼和陶勒盖



阿尔巴斯苏






巴音乌素、乌兰乌素



巴音陶勒盖、新其日嘎



布龙、嘎图



赛乌素



苏里格、巴音布拉格



苏米图苏木



苏米图、小额尔和图



查汗敖包、哈达图



马什亥、


大额尔和图、


伊连陶勒盖、


3

< br>


斯不扣



机井、


陶利、


阿如布拉格、


乌兰其


日嘎、敖伦其日嘎



5



伊克达来、库计



楚鲁拜



新民、羊场



乌仁都西、


苏米图、


百眼井、


深井、


2



额尔和图、石勒凯、阿如其日嘎


< /p>


其劳图、


苏亥图、


伊克布拉格、



音温都尔



伊克乌素 、


乌兰吉林、


旧庙湾、



素加汗、


乌兰加汗、


桃力民、


木凯


淖尔、


乌兰哈达、


查汗敖包、< /p>


大可


泊、素扣、保力壕内、加德亥



2



苏吉、海岱、察汗陶勒盖



6



撤销嘎查村



调整撤并后中


心嘎查村数量



2



嘎查村合计



40


36


20



以苏密图苏木、


阿尔巴斯苏木、


木凯淖尔镇为重点,

< p>
建设涉农、


涉牧生产资料供给,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农畜产品流通贸易体 系,


充分发挥重点城镇对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带动作用。以调整撤并后的

< br>20


个中心嘎查村和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1430< /p>


万亩天然草原、


18.6


万亩耕地为基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恢复”的目标,通 过转移农牧民、减少非


农牧业用地,人工改良草场、实施耕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和


节水灌溉、机械化作业等措施,提高草原承载力和耕地产出率,发


展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


设施建设,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同时,通过人口转移和草牧场的集中,扩 大从事牧业生产的家


庭牧场的经营规模,合理规划布局家庭牧场。在生产布局调整中,< /p>


注重原生态文化保护,选择与旅游线路、旅游景点相近的地区,建


设体现蒙古族文化底蕴的西部草原文化保护区,打造集牧业生产、


观光旅游、体验式休闲 于一体的现代草原生态牧业庄园。



第四章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富民工程




按照产业互补联动、资源优化配臵、优势充分发挥的原则,采


取 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协作 和联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


合作与开发,带动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建立以工哺农、以


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一、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



按照“基地 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通过


耕地和草牧场的有序流转,优化农牧业 资源配臵和产业布局,重点


发展绒产业、肉产业、饲草料产业、沙产业等四大产业,构建 特色


高效有机农牧业产业体系,强化现代农牧业建设,提高农牧民收入。



㈠构筑现代农牧业四大特色产业



1


.绒产业



以北部硬梁地区(包括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乌兰镇)为


基础


,


以加强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为抓手,


以内蒙古白绒山 羊


种羊场和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阿尔巴斯绒山羊核

心种群,严格防止外来绒山羊品种的侵蚀,申报原产地保护标识,


实施“

< p>
1436


山羊绒品质工程”


,建立起一整套阿尔巴 斯白绒山羊种


羊繁育、人工配种、羊绒收购检验、无毛绒加工等产业链条,提高


经济效益


,


做大做强绒产业。

< br>



2012


年,区域内现代草 原畜牧业示范户达到


500


户(每户


草 原面积达到


10000


亩,每户养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600


只或每户


草原面积达到

< br>5000


亩加


100


亩灌溉饲草 料地,


每户养殖阿尔巴斯白


绒山羊


50 0


只)


,全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养殖量达到


135


万只,年产阿


尔巴斯白绒山羊绒


540


吨;到


2015


年,区域内现 代草原畜牧业示范


户达到


740



,


全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量达到


140


万只,


年产阿


尔巴斯白绒山羊绒


700


吨;到


2020


年,区域内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


户达到


1030



,


全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量达到


145


万只,年产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绒


870


吨。



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培育任务分解表




(单位:


户)



苏木镇



乌兰镇



阿尔巴斯



棋盘井镇







2009



——



50



——



50


2010



20



50



30



100


2011



50



50



50



150


2012



50



50



100



200


2013-2015



60



150



30



240


2016-2020



60



200



30



290



2


.有机肉产业


以南部沙区


(


包括苏米图苏木、乌兰镇南部、木凯淖尔镇< /p>


)


为基


础。根据当地特点,通过引进优良 优质品种,以培育肉牛、肉羊养


殖示范户为重点


,


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产业基地。



< p>
2012


年,区域内发展肉羊示范户


200


户,户均基础母羊饲养


量达到


200


只以上,


年出栏肉羊


6


万只。


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


20


户,< /p>


户均基础母牛饲养量达到


100


头,年出 栏肉牛


1800


头。




2015


年,区域内肉羊养殖户达到


300


户,基础母羊饲养量达


6


万只,年出栏肉羊


12


万只。肉 牛养殖户达到


50


户,基础母牛


养殖量 达到


5000


头,年出栏肉牛


4500


头。




20 20


年,区域内肉羊养殖户达到


400


户,基础母羊饲养量达



8


万只,年出 栏肉羊


16


万只。肉牛养殖户达到


10 0


户,基础母牛


养殖量达到


10000


头,年出栏肉牛


9000


头。




肉羊肉牛示范户培育任务分解表





(单位:户)



苏木镇



苏米图



乌兰镇



木凯淖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2015


2016-2020


肉羊



肉牛



肉羊



肉牛



肉羊



肉牛



肉羊



肉牛



肉羊



肉牛



肉羊



肉牛



30



10



10



50


2



2



2



6


45



20



20



85


4



4



4



12


70



40



40



150


6



6



6



18


100



50



50



200


8



6



6



20


140



80



80



300


20



15



15



50


150



130



120



400


50



25



25



100



以优化开发区、赛乌素集约化养殖园区为基地,采取“牧区繁


殖 、农区育肥”的方式,到


2015


年建成阿尔巴斯绒山羊、肉牛 短期


育肥基地。



3


.绿色有机饲草料产业


< p>
以优化开发区、都斯图河流域、赛乌素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为


基础,充分利 用其基础设施好、气候适宜、土地集中的优势,调整


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饲料种植业,通 过引进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形


成饲料种植、


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 经营体系


,


为现代养殖业发展奠定


基础 。




2012



,


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


18< /p>


万亩,


总产量


12


万吨;



2015


年,优质饲草料种 植面积达到


20


万亩,总产量


14


万吨;到


2020


年,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 达到


25


万亩,总产量


18

< p>
万吨。



利用南部沙区地下水位浅、地下水贮量丰 富易开采的优势,发


展以喷灌等节水灌溉为主的人工优质牧草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人工优质牧草基地,到


2012

< p>
年,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


积达到


30


万亩,总产量


15


万吨;到


2015


年,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


积达到


50


万亩,总产量


27


万吨;到


2020


年,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


积达到< /p>


100


万亩,总产量


60


万吨。



饲草料及人工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分解表




(单位


:


万亩)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2015


2016-2020


苏木镇



蒙西镇



棋盘井镇



阿尔巴斯



苏米图



乌兰镇



木凯淖尔



种羊场



草籽场







饲料



牧草



饲料



牧草



饲料



牧草



饲料



牧草



饲料



牧草



饲料



牧草



1.5



1.5



5



1.5



1.5



1.5



0.5



0.5



0.5



0.5



4



1.5



1.5



1.5



0.5



0.5



1.5



1.5



5.5



1.5



1.5



1.5



0.5



0.5



1



1.5



5



2



2



2



0.5



0.5



2



2



6



2



2



2



0.5



0.5



1.5



3



8



3



3



4



1



1



2



2



6.5



2



2.5



2



0.5



0.5



2



3



9



5



4



5



1



1



30



2



3



7



2



2



2



1



1



20



2



4



15



9



8



10



1



1



50



3



3



10



2.5



2.5



2



1



1



25



4



7



25



30



15



15



2



2



100



13.5



10.5



14



14.5



17



24.5



18



4


、沙产业



以苏米图苏木、


乌兰镇南部、


木凯淖尔镇南部的毛乌素沙区北部


边缘为基础,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


,


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开创沙产业发展新局

面。



在现有基础上,


发展沙柳为 主的工业原料林,


引进培植龙头加工


企业,

重点发展以沙柳为原料的人造板及造纸加工业及生物质能源,


提高深加工水平和经济 效益。到


2012


年,全旗沙柳种植面积达到

< br>137


万亩,


2015


年,全旗 沙柳种植面积达到


205


万亩,


202 0


年沙柳


种植面积达到


318


万亩。



发展以柠条、杨柴、花棒为主的饲料林 ,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充


分利用柠条等灌木林资源大力发展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 粒


化灌木饲料加工业,充分利用沙区蜜源,发展养蜂业。到


20 12


年,


全旗灌木饲料林种植面积达到


596


万亩,


2015


年,全旗种植面 积达



721


万亩,

< br>2020


年种植面积达到


929


万亩。



发展以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为主的沙区中草药种 植业,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开发沙区中草药资源,提高产业水平。



在构筑现代农牧业四大特色产业的同时,以乌兰镇周边、赛乌


素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优化发展区为基础,


以森和农牧业开发公司、

< br>万德隆工矿工程公司绿苑常青蔬菜基地为龙头,集中连片建设设施


和露地有机蔬菜 产业基地,满足旗内城乡居民生活和区内外高端消


费市场需要。




2012


年,区域内蔬菜种植面积达 到


5000


亩,有机蔬菜总产


量达到< /p>


5.9


万吨,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2000


亩;到


2015


年,区域内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10000


亩,有机蔬菜总产< /p>


量达到


11.8


万吨,

< br>其中,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4000


亩;到


2020


年,区域内蔬菜种植面积达 到


20000


亩,有机蔬菜总产


量达到


23.6


万吨,


其中,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8000


亩。





蔬菜种植任务分解表




(


单位:亩


)



2009




苏木镇







乌兰镇



阿尔巴斯



蒙西镇



合计



500



200



300



设施





面积





200



50



50



设施





面积





设施





面积





设施





面积





3000



3000



4000



设施





面积





1000



6000



1000



7000



2000



7000



设施



面积



2000



3000



3000



2010


其中





2011


其中





2012


其中





2013-2015


其中





2016-2020


其中



其中





1000



500



500



500



200



200



1500



600



1000



400



1000



500



2000



800



1500



600



1500



600



1000



300



2000



900



2500



1500



5000



2000



10000



4000



20000



8000



充分利用都斯图河流域现有 水库、温泉,以万德隆工矿工程公


司水产养殖基地为龙头,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发 展反季节名


特优渔业养殖,逐步形成集旅游观光和特种渔业生产为一体的现代

< p>
水产养殖业。




201 2


年,区域内建设设施养殖及露天精养水面


500


亩,年生


产鲜鱼


900


吨, 其中,设施养殖面积达到


10


亩;到


2 015


年,区域


内建设设施养殖及露天精养水面


1500



,


年生产鲜鱼


3700


吨,


其中,


设施养殖面积达到


50


亩;到


202 0


年,区域内建设设施养殖及露天


精养水面

2000



,


年生产鲜鱼


6700


吨,其中,设施养殖面积达到


100< /p>


亩。



㈡打造赛乌素、蒙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



赛乌素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由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


草籽场、


阿尔巴斯苏木赛乌素嘎查组成,土地总面积


103.7


万亩


,


耕地面积


11.5


万亩,可利用草牧草面积


72.6


万亩。


赛乌素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依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


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构筑一流的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区的功能


定位,通过天然草原现 代规模经营区、集约化养殖园区、现代农


业区、流通加工区、生活居住区、生态观光旅游 区的建设,将赛


乌素地区建设成为鄂托克旗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展示窗口,


现代高新农牧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推广的孵化器和示范基地,


鄂托克 旗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农牧业科技优秀人才聚集


和创业基地。

< br>


天然草原现代规模经营区:根据赛乌素地区的立地条件和农

牧户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天然草原现代规模经营区以牧户为单


位,以建设散居型庄 园式的生态牧户为主,以世界著名的阿尔巴


斯绒山羊为主要畜种,按照“城乡统筹,集约 发展、结构转型、


创新强市”战略的要求,以现有的天然草原为基础,通过转移农


牧户,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实行草畜平衡、季节性休牧、划区轮


牧、限 时放牧及飞播等措施发展现代规模经营的农牧户“庄园”



成为 全旗畜牧业现代规模经营的典范。



集约化养殖园区:采取政府 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分


步实施、企业和农牧民建设的方针,通过绒山羊肉羊育肥 养殖区、


奶牛养殖区、肉牛育肥养殖区、服务区四个区域建设,年育肥出


栏阿尔巴斯绒山羊


66000


只、肉牛


36000


头,出栏肉羊羔羊


10000


只,年产鲜牛奶


21000


吨。将集约化养殖园区打 造成全旗有机肉


产业示范区。



现代农 业区:以赛乌素地区现有的


11.5


万亩耕地为基础,通


过土地整理整合、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机械化耕作、良种


模式化 栽培、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设施农业等项目的建设,全面实


现农业现代化。



流通加工区:在已建成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加快肉食

< br>品精加工厂、农产品及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农机具配件超市、蔬


菜加工厂及公共工 程建设步伐,力争将赛乌素流通加工区建设成


为宁陕蒙地区最大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 /p>



2


、蒙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



根据蒙西镇优化发展区四个村的优势条件,重点进行现代设


施农业区、集 约化养殖户、现代规模种植区、加工流通区四个基


地建设。


< /p>


现代设施农业区: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之一,


是依靠 科技进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建设城郊型农业的基础。


为此,利用四个村的土地资源 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壤


和水无污染优势,采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 地入股经


营、招商引资的方式,大力发展以反季节蔬菜、瓜果为主的设施


农业。



集约化养殖户:


集约 化养殖户主要是以现有农户为主,



2015

< br>年在四个村培育年出栏商品猪


200


头的集约化商品猪养 殖户


200


户,年育肥出栏


150


头肉牛的集约化肉牛养殖户


200


户,年育 肥


出栏绒山羊


800


只的集约化绒山羊 养殖户


200


户。


< br>规模种植户:根据优化发展区四个村耕地情况,项目在四个


村选择


100


户作为规模种植户,每户种植规模达到


150< /p>


亩。四个


村规模种植面积达到


15000


亩。每户年产值


13.65


万元,年纯 收



9.2


万元,按每户


4


口人计算,人均纯收入


2.3

< br>万元。



加工流通区:加工流通区主要是对农户生产的农 畜产品进行


加工和销售,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大公司作为加工流通龙头


企业,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机制,让农民享受农畜产品在


加工流通领域 的利益,延长农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经济


效益。



㈢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1


.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草牧场建设



以土地整理和节水灌溉项目为基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


高农业用水利用率。 黄灌区重点发展渠道衬砌工程,限制开发区


耕地重点发展大型喷灌和地埋管灌为主的节水 灌溉,设施农业重


点发展以微灌和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在牧区发展和推广天然草


原和旱作人工草地节水抗旱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增强土壤的保墒


能力, 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技术,提高养殖小区的水资源利用


率。



2


.提高农畜产品品质



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制定切合当地实


际的主导产业有机 食品生产规程,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全


面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高农畜产品品 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立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实行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测,真< /p>


正将“绿、高、优”的农畜产品推向市场,以优质占领市场。


< /p>


树立品牌意识。教育和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


意识, 努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畜产品品牌;依托资源创造品牌,


在现有的品种基础上,上规模、 上档次,有重点地培植和开发出


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农畜产品;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强化 质量优


势,建立科学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优势,

< br>同时,重视品牌农畜产品的商标注册,加强广告宣传,塑造农畜


产品的品牌形象,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优质优价。



3


.培植龙头企业


< br>进一步优化环境,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对能与


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能 带动农牧民进市场,带动农牧民发展生产,


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企业,从资金、税收、信贷 、土地、用水、用


电、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


障。



4


.培育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根据“出


入自由,地 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 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


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各种专业协会、专业 合作


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将农牧民合作组织作为现代农牧业

的发展主体和农牧民致富的组织化保障,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


+

< br>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


农牧户”或“龙头企业


+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


基< /p>


地”等经营模式,通过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将农牧民有效组织起


来 ,不断提高农牧民在大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提高农畜产品进入


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 牧民利益。



5


.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按照现代农牧业对科技人才数


量和素质 的需求,制定农牧业科技人才规划。鼓励和支持高等院


校、科研机构在旗内开展有机现代 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实验,


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先进技术和成果向现实 生产


力转化。加强农牧民培训,努力把广大农牧民培养成具有较强市

场意识、科技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牧


业经营者。同时对现 有青年通过政府出资的方式送到相关高等院


校进行培养,为现代农牧业发展储备合格人才 。



各苏木镇要建立集试验、推广、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业


技术推广中心。加强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在现有


70< /p>


个农


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为 农


牧民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以农牧 业信息开发与发布为重点,加快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


建设,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牧民 ,形成连接国内市场、覆盖


生产、流通和消费畅通的信息网络。重点抓好鄂托克旗农村牧 区


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解决在农牧业生产中,产前、产中、产后


信息不灵,生产决策盲目,市场服务不到位,农畜产品转化增值


水平低且销售不畅等问 题,促进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牧民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减量化 、再利用、可循环”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工 作重心,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实


际出发,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高端化进程,嫁接改造传统产


业,避免产业雷同,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㈠打造“一带四园三梯队”的工业发展格局


< br>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


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 重点,积极创造机遇,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 政策引导落实,倾


力打造“一带四园三梯队”的工业发展格局,促进工业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一带:以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为枢 纽,通过辐射带动,形成蒙


西—棋盘井—查布—乌兰镇工业经济带。


四园:按照产业集聚、产业关联、配套协作、特色鲜明、优


势突出的原则,全力打造棋盘井工业园、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


乌兰镇轻工业园、查布 石膏工业园四个工业经济园区。



三梯队:培育产值超


100


亿元龙头企业


2


户、


10


亿元骨干企



10


户、


1


亿元中小企业


50


户的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形成传统


产 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新产业梯队。通过梯队发展,增


强经济发展后劲。



㈡打造六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围绕煤炭及煤化工、电力、化工、


冶金、建材、高新 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产业体


系。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重点提高资源回采率 和发展洗选加工。电


力产业在做大做强现有火力发电企业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风能


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发电。化工产业在做强现有煤焦化


产业 的同时,加快发展煤焦化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甲


醇及其下游衍生产品;依托鄂 尔多斯联合大化肥项目做好大化肥


下游衍生产品;依托现有的电石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氯 碱化工及


PVC/PVA


的生产和下游衍生产品。冶金产业依托 现有的铁合金、金


属硅、硅锰合金生产企业的优势,重点发展硅及下游冶金产品,


扶持多晶硅、特种钢、硅钙合金等产业。建材产业要综合利用电


石渣和 电厂粉煤灰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扶持发展石膏产品及


深加工产品和煤矸石综合利用深 加工项目。高新材料重点发展太


阳能、光伏光电、高岭粉体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p>



㈢明确园区产业定位



进一步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避免园区内产业雷同和低水平


重复建设 。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要立足园区优势,依托国家级


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优势,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材料、建材、煤焦


化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精细化工、氯碱化工及电力产业 ;棋


盘井工业园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重化工、有机硅、

< br>多晶硅及其下游衍生产品,火力发电及煤炭洗选加工;查布石膏


工业园区要重点发 展石膏深加工产业,提高石膏产品的附加值;


乌兰镇轻工业园要依托全旗政治文化中心的 优势,发展肉类加工、


乳品加工、绒毛加工、皮革加工、饲料加工及其它劳动密集型现< /p>


代农畜产品加工业,扶持螺旋藻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发展。



蒙西高新技术园区要围绕蒙西集团


40


万吨粉 煤灰提取氧化


铝项目和


2


×

< p>
4000



/


日新型干法 水泥项目,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公



96


万吨捣固焦联产


10


万吨甲醇项目,


双 欣资源集团


40


万吨


PVC

< p>


32


万吨烧碱、


100


万吨水泥项目,星光煤炭集团


80


万吨 特种钢项


目。加快建设进度,到


2015


年,其他建设项目全部达产,新增就


业岗位达到


10000< /p>


个。



棋盘井工业园区要紧紧围绕鄂尔多 斯电力冶金集团


2


×


330MW


发电机组、


60


万吨合成氨

< br>104


万吨尿素、


60


万吨气焦 联产


40



吨活性石灰、


2500


吨太阳能级多晶硅、


40

< br>万吨


PVC



32


万吨烧碱、


100


万吨电石渣新型干法水泥、


大型矿热炉集群余热发电等项目和


三维资源集团


96


万吨捣固焦联产


10


万吨甲醇, 红雷煤焦化有限


公司


120


万吨洗煤< /p>


70


万吨捣固焦项目,


昊源煤炭


120


万吨洗煤


70


万 吨捣固焦等项目建设,扩大产能和规模,到


2015


年,新增新 业


岗位达到


10000


个。

< p>


查布石膏工业园区要抓住小石膏粉加工厂关闭整合的有利时


机,新上


6


个年产


20


万吨石膏粉生产企业,积极开展石膏产品深


加工的研究利用。到


2015


年,新增就业岗位达到


2000< /p>


个。



乌兰镇轻业园区围绕旧城区改造, 尽快将城区内的农畜产品


加工企业转移到工业园区。


2015


年,


肉类制品加工能力达到


8000< /p>


吨,皮革制品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张,新 增就业岗位


1000


个。加


快螺旋藻产 业发展。以乌兰镇周边现有螺旋藻生产企业为基础,


引导螺旋藻企业向园区集中,整合资 源,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延长螺旋藻产业链,提高螺旋藻产业效益 ,


打造世界“藻都”


。到


2012


年,园区螺旋藻粉产量达到


2500


吨,< /p>


深加工产品达到


30%


,吸纳转移劳动力


2000


人;到


2015


年,园区


螺旋藻粉产量达到


3000


吨,深加工产品达到


40%


,吸纳转移劳动

< p>


3000


人;到


202 0


年,园区螺旋藻粉产量达到


5000


吨,深加工


产品达到


60%


,吸纳转移 劳动力


5000


人。



三、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围绕“大旅游 、大文化、大运输”发展战略,到


2012


年,第


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98


亿元;第三产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


40%


以上,达到


100


亿元,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30%


左右;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


2

< br>个


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0


亿元,年均递增


25.6%


第三产业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累计达


3


万人,成为吸纳 农村


牧区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㈠建设现代物流产业



按照客运快速化 、物流现代化、功能多样化、管理智能化的


要求,依托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整合物 流资源,提高专业


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以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为重点的物


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建设。



乌兰镇充分发 挥全旗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


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 易等新型流通方式,


以超市、便利商店、自选商场为重点,推进零售市场连锁经营。


以农畜产品、建材、化工配送为重点,建设乌兰镇综合物流配送


中心 。



棋盘井镇围绕煤、化工、特色冶金、建材等产业,加快鄂尔


多斯综合物流园区和泰发祥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完善棋盘井地区


的物流通道,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将棋盘井建成鄂尔多斯西


部最大的物流中心。



蒙西镇依托凯顺物流公司、鑫诺蒙西物流公司和亿阳物流园


区,以运送原煤、化工、建材、高新材料、钢铁、


PVC


等产品为主,


推进物流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p>



通过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加强农村牧区专业批发


市场和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构建城乡联动的连锁经营和货物< /p>


配送网络,畅通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提高赛乌素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辐射带动能力。



力争到


2012


年,建成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1


个,培育年交易


额超过


100


亿元的物流园区


1


家,年配送额在

10


亿元以上的物流


配送中心


1< /p>


个,


年交易额超过


5

亿元的物流企业


3


户;



2020


年,


建成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3


个,培育年交易额超过


100


亿元的物


流园区


3


家,年配送 额在


10


亿元以上的物流配送中心


3< /p>


个,年交


易额超过


5

亿元的物流企业


10


户。



㈡建设草原文化旅游业



加大旅游资源 整合力度,深刻挖掘蒙古族文化底蕴,打造品


牌、开拓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 将旅游业培育成第三


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 p>
实施精品带动战略,重点打造阿尔寨石窟、恐龙足迹化石和


温泉旅游三大品 牌;在旅游线路开发上,大力推出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乌仁都西峰—阿尔寨石窟—新召庙 —包乐浩晓温泉—布龙湖


—恐龙足迹化石—赛乌素生态观光精品旅游线路。



鄂托克旗旅游业精品景区及线路规划表



蒙西循环经济、阿尔寨


桌子山岩画、乌仁都西峰、


石窟壁画、地质科学考


珍稀植物园、迪延阿贵庙





布龙湖、温泉、湖畔草原、


布龙湖水上娱乐、健康


都斯图河峡谷、


查布恐 龙足


养生温泉、草原峡谷漂


迹化石





包乐浩晓温泉



苏里格湖泊群



乌兰敖包、

< p>
乌兰赛马场、


那达慕大会



苏里格庙、


腾格尔故乡、


敖包大祭、寺庙节庆



成吉思汗敖包、白音敖


包、牧家乐、特色风味


餐饮



加德亥庙、蒙汉民俗体


验、特色风味餐饮



阿尔寨


-


蒙西



观光休闲旅游地



布龙湖


-


查布



养生度假旅游地



< br>乌兰镇


-


包乐



浩晓






苏里格



百眼井


-


白音


敖包



加德亥庙





线




一日 游线路



国家优秀旅游城




沙湖风光和宗教


旅游休闲地



高档草原度假旅


游地



宗教旅游休闲地



草原风情



巴音淖尔湖泊群、


沙地湖泊


风光



银川-布龙湖、石嘴山-布龙湖、鄂尔多斯-布龙湖



鄂尔多斯-苏里格庙-迪延阿贵庙



乌兰镇-布龙湖-恐龙足迹化石-迪延阿贵庙



蒙西-桌子山-阿尔寨石窟-迪延阿贵庙-布龙湖-苏里格庙



多日游线路





与周边省份


结合的线路



银川-鄂托克旗-阿拉善盟



呼和浩特-包头-鄂托克旗-银川



大 力发展草原畜牧业产业旅游,在限制开发区收缩转移的基础


上,统筹文化产业建设,统筹 牧业大户与牧户旅游点建设,打造现


代草原畜牧业牧场体验旅游区。发挥鄂托克旗草原民 族文化保留最


完整的区域优势,建设草原文化保护区,在草原文化保护区内增加


体验旅游、参与式旅游的内涵,扩大草原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在旅游促销方式上,开拓与宁夏、乌海、阿拉善及周边旗县区


相衔接 的大旅游区;在旅游品牌建设上,通过举办阿尔寨石窟国际


学术研讨会和鄂托克草原文化 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打好生态牌、民


俗牌、草原风情牌,推动文化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 互促进,共同


发展,将本旗建成鄂尔多斯西部文化旅游和草原旅游基地;在旅游


项目支撑上,突出特色游,配套发展旅游交通业,抓好重点旅游景


区和配 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开发旅游特色商品。



< br>2012


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35

万人,旅游业收入达到


5


亿


元;到


2015


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50< /p>


万人,旅游业收入达到


10


亿

< p>
元;到


2020


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 p>
100


万人,旅游业收入达到


50


亿元。



㈢培植现代商贸零售餐饮业



加快现有 市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合理摆布商业网点,努力


扩大经营规模。积极推进“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


,完善农村牧区商业


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建材市场 、小商品市场、汽车配件销售和维


修市场、装饰装潢材料市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 为新型工业


提供产品交易、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专业市场。推进零售业连锁

< p>
化,鼓励便利店向社区延伸。积极发展餐饮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


和水平, 形成高、中、低档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结构合理的产业格


局,促进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现有初具规模的餐饮娱


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培育一批 能够满足商


务洽谈、旅游和休闲娱乐等需求的高档餐饮娱乐企业和场所。



㈣推进金融保险体系发展



探索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鼓励兴办直接为


“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 的新型投资开发组织,建立适应农村牧


区生产方式的村镇银行和金融合作组织。


发展农牧户资金互助组织,


将农牧区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和牲畜等生产资 料物权化,使农牧业


机械设备、车辆等应用于农村牧区的动产成为抵押物。实行农牧户< /p>


贷款联保、龙头企业为农牧户担保等模式,为农牧业企业和规模经


营户融资担保。完善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农牧业灾害


风险转移分摊机制,降 低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和生产经营的风


险。


< br>积极支持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驻。培育和


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和民营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


改革,切实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 撑能力。鼓励金


融保险机构增加业务品种,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开辟解决中小企


业贷款的新途径。发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企


业或企业 集团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


债券,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和市 场竞争能力。支持发展保险、


信托投资等其它金融机构。



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等各


类新型 农村金融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对具备条件的农村民间金融组


织进行合法化和规范化,扶持 各类涉农保险,努力探索农村投资体


制改革的成功之道。



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事业,积极支持专业性、商业性保险机构的


发展, 鼓励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到农村牧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各类保险 产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农


业保险网络。



㈤发展市政公共服务业



适应城镇化发 展要求,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城镇道


路、排水、垃圾处理、环卫、亮化、绿化等 市政工程建设,进一


步完善城镇供电、供水、供热、供气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立


多元化的城镇公共服务业投资机制,推进公共行业市场化进程。


鼓励 民间和社会资本投资公交、停车场、供水、污水处理等公共


事业,通过出让出租车经营权 以及道路、广场、路灯等市政公共


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充分开发城镇市政公共服务业 的潜在资


源,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㈥壮大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



适应城乡 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快房地产市场建设。


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的调控,规范搞活 住房二、三级市场和租赁


市场,大力建设安居住房。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规范物业管理


服务行为,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新建住宅小区全部推


行物业管理,已有住宅小区到


2010


年全部实现物业管理。坚 持以


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发挥社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和便

民利民的特点,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鼓励支持民营主


体和社会各方面共同 兴办社区服务业,合理布局居民服务网点,


建立社区卫生室、便利店、居民餐饮网点,促 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第五章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工程



鄂托克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京、津地区防风治


沙重点源头区域,也是我国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地区之一。


因此,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重点,把鄂托克旗建设 成资源节约、


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生态旗,对于保护我国北方地区生

< p>
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建设



针对鄂托 克旗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十年九旱、生态


环境脆弱的特点,确定全旗农村牧区生 态环境建设重点以自然恢


复与生态保护为主,人工建设为辅。



㈠禁止开发区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



禁 止开发区总面积


8921


平方公里,


占 全旗国土面积的


43.8%



区域内包 括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恐龙遗迹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草牧场沙化退化严重,植被覆


盖度低。为此,采取人口整体转移的方式,逐步将该区建成 无人


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在整体迁移的过程中,对于退出地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统一规划,进行封育管护,


配合飞播等手段,实 施适当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植被恢复


的质量。




2012


年,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达到


6600


平方公里,植被


覆盖度达到


70%


,到


2015


年 ,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达到


8900


平方


公里,植被覆盖度达到


85%




㈡限制开发区建成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区


限制开发区总面积


9870


平方公里,

占全旗国土面积的


48.5%



区 域内包括都斯图河流域、毛乌素沙地、干旱硬梁区。该区是全


旗建设现代农牧业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点地区,区域内


生态环境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自然恢复,总体上有所 好转。但该


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此,在该区采取收缩转


移三分之二农牧户,进行村庄迁并,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保


障区域生态环 境持续改善。



该区以生态环境保护性利用为准则,

< p>
在牧区大力实施草畜平衡、



区轮牧、季节性休牧 ,加大草原违法开垦查处力度,加强征用和临时占


用草牧场的管理工作。通过飞播、人工 造林种草、封育等措施,保护和


恢复植被。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区、飞播区、农牧业重 点项目区、草


场沙化严重地区的禁牧管理和休牧期间的监控,全面开展草牧场分等定


级动态管理,把生态建设与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草原生


态恢复。



在农业耕作区,严格控制超采地下水,全面开展农 田节水灌


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确保农田防


护林在农田面积中所占比例,严禁占用和破坏农田防护林。加强


都斯图河流域植 被和两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涵养水源


,


防止水土


流失。



㈢优化开发区建设生态保护型现代农业区


优化开发区总面积


59


平方公里,占全旗国土面积的


0.3%



该区为黄河沿岸,以引黄灌溉为主 ,植被覆盖度高,该区发挥着


重要的工农业水源供给、防洪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 功能。


为此,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强化村容村貌整治,使之与现代农牧

< br>业建设相得益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继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


线,以不断改善农 牧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发


展设施农牧业,开发农村和城郊观光型、生 态保护型农牧业,加


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黄河护岸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二、城镇、工业园区及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城镇、工业园区及矿区总面积


1518


平方公 里,占全旗国土面


积的


7.4%


,该区 是全旗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集中


了全旗绝大部分人口和工业企业,是全旗 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


排、城镇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㈠建设环境保护型新城镇



实施以城区 绿化、环城绿化、生态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污


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绿化工程和城镇 排污工程。依照合理的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进行生态环境分区建设,统一管理,分类治< /p>


理。严禁在城区内建设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对现有污染企业进


行 治理、搬迁或转产。完善道路绿化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改善


城区空气质量和声环境。加 强城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绿


化,大力植树造林,完善城区绿化系统。加大生态环 境保护和治


理的投资比重,并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步增长,不断完善多元


化、多渠道的良性循环投资机制。集中建设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


理厂。



2009


年三镇全面实现集中供热,


乌兰镇天然气到户,


完成


COD


减排目标。乌兰镇、棋盘井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乌兰镇、棋盘


井、蒙西三镇 划定设臵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地、区块并尽快投入运


行。



㈡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在节约资源 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改变能源结构,通过技术改造转变以大量 消耗资源(能源)和粗


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规模< /p>


经营,减少“三废”排放。依托科技创新,走循环发展之路。在


原 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上,构筑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


综合利用、煤化工等新型循 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以“资源—产品


—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增加对环境保 护的投入,


从源头进行污染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镇和工业


园区。



㈢建设生态恢复型矿区



强化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监管。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



合理调整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利用方向,


鼓励规模化开采,


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矿产资源开采时,要避开湿地、基


本农田、地质 灾害敏感区、水土流失敏感区等生态敏感区和敏感


点,要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做到对地 表植被、地下水、土壤等


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体系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求开采方进行生态恢复和生态植被建设,


对受影响群众进行生态补偿。



第六章



统筹城乡人口布局,实施移民工程



按 照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发展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三个功能区定位和“ 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结构转型、


创新强市”的要求,紧紧抓住鄂托克旗工业经济快速发 展和城镇


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机遇,在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


农牧业产业化转移,城镇二、三产业就业转移等方式,大力度向


三镇转移农牧民 ,优化城乡人口结构和三次产业人员结构,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与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的新 格局。




2012

< br>年,全旗乡村居住人口减少到


2.9


万人,从事农牧业< /p>


生产的人口


1.8


万人;到


2015


年,全旗乡村居住人口减少到


1.9


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人口


1.5


万人


;



2020


年< /p>


,


全旗乡村居住


人口为

< br>1.2


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口


1

< br>万人。



一、禁止开发区农牧民整体退出



根据 “三区”规划,全旗禁止开发区总面积


8921


平方公里



1338.12


万亩)

,占全旗国土面积的


43.8%


;涉及

36


个嘎查村,


总户数


7216< /p>


户、


总人口


24214

< br>人,


分别占全旗在册户籍人口的


20%

< br>和


25.56%


,其中,常住人口


17957


人、外出打工人口


5805


人,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