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姓氏、名号

余年寄山水
610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0: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秋霞伦理电院秋霞)


古代的姓氏、名号



古人的姓和氏



< br>上古时期,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姓,不少古


姓 就从女旁就是明证。例如:姬、姜、嬴、姚等,可以说那时的姓实际上是氏族


的称号。远 古传说中的氏族,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皞是嬴姓。古书常说


的“百姓”一词,最 早可能指众多的氏族。



姓是有社会意义的。


姓的社会意义主要是用来区别氏族,


区别氏族关系重大,



一氏族的任何成员不能通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说:


“男女同姓,


其生不蕃。



古人已经认识到近亲婚姻对后代遗传的危害。


另外,


姓又与权利密切相关。


在氏


族社会,< /p>


同一氏族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而进入奴隶社会,

< p>
只有贵州才有姓,


奴隶是没有姓的。到了春秋、战国,平民仍然没有姓,只 有名,如《老子庖丁解


牛》中的“庖丁”,《左传晋灵公不君》中的“灵辄”等。



上古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姓是不 变的,氏是同


一氏族子孙繁衍而成的各支特有的称号,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周人是姬姓 ,下


面又分孟氏、游氏、季氏、孙氏。据说周人的姬姓是黄帝传下来的,是不变的。


陈国的陈完,以陈为氏,出奔齐国后,便由陈氏改为田氏,是变化了的。氏可以


变,可以自立,这种自立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大致说来,可以以所居的地名为


氏,如南宫适、西门豹、百里奚:可以以受封的采邑为氏,如解狐、知罃;也可


以以官 名为氏,如司马牛、乐正克;还可以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孔丘是宋


公孔嘉之后,嘉 的字是孔父。



姓和氏是逐渐合一,约在战国以后。到了汉代 ,从天子到庶民都可以有姓,这样


姓便成了通称。古代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称氏是 为了“明贵贱”,称姓是


为了“别婚姻”。因此,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显得重要。



表现在下面两种情况:



(一)未出嫁的女子为了区别,便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排


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二)已嫁女子为了区别,大致有如下几种办法。



1


、在姓上冠以她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



秦嬴



齐姜



郑姬



国姜



2


、在姓上冠以所嫁别国国君受封的国名。例如:



息妫



秦姬



江芈



芮姜



3


、 在姓上冠以所嫁别国国卿大夫的氏或邑名。例如:



秦姬(秦遄妻)



赵姬(赵衰妻)



孔姬(孔圉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 /p>


、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



武姜(郑武公妻)



穆姬(秦穆公妻)



文嬴(晋文公妻)



文姜(鲁桓公妻)



还可以用姓下加 “氏”的办法称呼妇女。


如武姜称姜氏,


秦嬴称嬴氏等等。


封建


社会一直沿用这种办法。


解放前广大农 村妇女受压迫最深,


仍沿用这种办法,



如称“赵李氏、周王氏”等。




古人的名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