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远征军部队服制装备
-
中国军队在以极其落后的装备与日
军抗衡了五年后的
1942
年元月,
终
于与美、
英、
苏
为首的
26
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德、意、日法西斯三国的《共同宣言》
。成
为全世界反法西
斯阵营
的主要成员。
于是,
中国政府得到了大量来自西方盟国的援助,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
担起在东南亚战场保卫其盟国的沉重责任,
和重要的战略
大动脉
-
滇缅公路补给线的安全。
1942
年
2
月,日军在占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后入侵缅甸,国民政府派遣
由
卫立煌为司令(杜聿明代理)
、
林蔚
为参谋长的中国远征军(杜聿明的第
5
军、甘立初的第
6
军和张珍的第
p>
66
军)入缅作战;虽然中国军队作战英勇,取得部分的胜利,但因
英军指
挥官缺乏作战决
心,
不断退却避战,
使得中国远征军难以支撑大局,
让整个战局急转直下,
我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也被卷入溃败的旋涡中。
于是,
中国远征军开始分两路退出缅甸。
一
路
为杜聿明率领的远征军主力,
本想由滇缅公路退回国内,
但因日军进展迅速,
回国之路遭
到
截断
(其间第
200
师师长戴安澜在高丽贡山战死)
,
不得不进入野人
p>
山谷,
穿越蛮荒丛林向
< br>国境推进。经过千辛万苦,累病饿死官兵无数,终于返抵国门,后与日军隔怒江对峙。另一
路由孙立人带领新
38
师主力,有秩序的退向印
度,尔后在雷多与国军新编新
22
师(师长
廖耀湘)
残部会合,
< br>并在美国的协调下,
由英国盟军提供印度蓝姆伽作为该批入印国军的整
训基地,成为日后中国驻印远
征军的种子部队,
简称驻印军(即国军服制的另一大类
-
美式
师)
。
中国驻印远征军司令部臂章
到了蓝姆伽整训的国军,除接受新
式的编制与训练外,同时也接受新式的武器与装备
补给。
美军负
责人员训练并提供武器装备这批新军,
而由英军出地提供训练场所驻地,
并且
提供人员伙食给养与人员的服装被服等个人装具。共同孕育这支国军的新式
部队。
整训期间国军将驻印军重新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
军,
下辖廖耀湘的新
22
师、
孙立人的
新
38
师和胡
素的新
30
师,
另外军直属部队下辖<
/p>
7
个战车营、
1
个独
立步兵团、
1
< br>个重迫击炮团、
3
个重炮团、
1
个高射机枪营、
1
个汽车团、
1
个辎重兵团、
2
个工
兵团、
1
个通讯营、
2
个运输
大队和
1
个教导团。<
/p>
每个师装备
4500
< br>支步枪,
1080
支自动步枪、
540
支卡宾枪、
270
挺轻机枪、<
/p>
72
挺重机枪、
60
毫米迫击炮
170
门、
80
毫米迫击炮
36
门、
75
毫米山炮
12
门和
105
毫米榴弹炮
12
门。
这些装备不但是当时国军部队中最好的,就连日军也是无法比拟的。
不久,国民政府从国内空运了第
50
师与第
14
师,将驻印军扩充为新
p>
1
军和新
6
军,又
由
陆路增援了霍揆彰的
22
集团军和宋
希濂的
11
集团军,
使驻印军达到八个
军之多。
同时成立中
国驻印远征军司令部,由罗卓英任指挥官。
负责反攻缅北打通印缅公路的作战。
图解驻印远征军
P37
个人装备组
军服
整训初
期驻印军的服装由英军提供,
每名士兵配发热带卡其作训服三套,
有短裤两件、
长袖衫三件、长裤一条。其热带卡其作训服为英军的长衫与短裤、长裤两
种裤
子组成。上
衣为的确良布料,为
长袖样式,袖口采用收放式
,
袖端有一个钮扣,上衣后背部上端
到衣领
处有一块加强布,在前胸口中央有开衣襟,双肩位置设有肩
带,胸前左右各有一个有盖单
扣口袋,袋盖为倒山字形,口
袋中间有褶襞,此衫有弧形下襬,穿着时将其扎入裤内。卡其
长裤为卡其色斜纹棉质料,
裤裆的左右两边
各有两道打折线,左右各有一直插式口袋。部
分裤子前右方缝有一个长方形口袋,
而有些则无此袋,
这是此型裤的微小差异。
在裤裆处以
五颗铝质钮
扣作连接,裤头
上有一横向舌状布条来固定裤头,裤子的腰围
处缝有多颗铝质
钮扣可用来固定吊带,
而裤后则无口袋设计。<
/p>
卡其短裤一样为卡其色斜纹棉质料,
在裤头以
两条布带来
作紧缩腰身的调整并同时固定裤头,裤裆处以
三颗铝扣作连接,两侧裤身各有
一插入式口袋,部分短裤在右侧有长条型口袋,但大多数
则无此口袋,而在裤后有一个
无
盖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