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后教学反思1

余年寄山水
754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该隐)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 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


右数,还是 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


和领 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


、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


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 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


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 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


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 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


“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 ”,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


教学情景。



2


、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 ,


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 当”的同


时,


他们就会赶紧纠正。


如此 设计,


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


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 足,


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 单元教学内容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


一 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


20


以内退位 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


学习这部分内 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


程度, 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 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


趣的故 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

< br>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


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具体活动


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 率。处理好算法多样


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 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


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

< br>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

< p>
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


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


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

< br>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

< p>
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 中


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


)在折纸活动中描述


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 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


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 换过程。(


2


)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 应让学生


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


)在剪、卷活


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 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


.注意通过多 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 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


体会图形间的变 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


)用相同形状的


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


)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


)用 不同形状的


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 单元《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


比较 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 0



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 /p>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


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


100


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


和 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 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 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


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 ,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


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 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


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 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


来的。关于整十数 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


而且不仅能 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 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 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


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 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


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


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 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


、在教学《认识


1


元和


1


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


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

1-8=2


(角)


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 ,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


1



-8



=2


角或


1 0



-8



= 2


角。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