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温柔似野鬼°
694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5: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吃瓜群众)



2020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屯小学




杨国龙



一、


教材简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的 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

< br>《认


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 法》、《角的初步认识》、《数


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期末复习》。两个实践活动 :《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删去了原


教材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


整合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将《认识千以内的数》改为 《认识


万以内的数》


,


重新组织认钟表 和时分秒的认识


,


增加了《时、分、秒》单元

< br>,


后移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



新设计了统计内容


,


增设了“思考题 ”、“你知道吗”和“动手做”栏目。



(一)教材编排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 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1


、“数与代数”领域


一共安排了


4


个单元


,


包括“ 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


“两三位数加减法”。





1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在二年级(上册)


,


学生


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通过实 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


,


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的


概念;结合事理


,


探索并理解“余 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联系现实背景


,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 式计算过程


,


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有 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


,


一方面可以拓展


对表内乘、


除法的 理解;


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


,< /p>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


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 围。





2


)“时、分、秒”:教学从钟面上的整时入手


,

< p>
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


再结合对钟面的认识


,


探索时和分的


关系


,


感受


1


时和


1


分的实际长短;


由易到难


,

< p>
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


,


突破相应的教学难 点;


通过不同


形式的活动


,

< p>
从不同角度体验


1


秒的实际长短;联系生活经验< /p>


,


体会时间是有序的


,

< br>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3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用方块、计数 器和算盘表示数和数数


,


突出了数是表示


数量的多少和计数的位值原则


,


更突出了“满十进一”;结合 数数认识千和万


,


突出千和万的双重含义;数的


读、


写要特别关注中间、


末尾有


0


的情形


,


从不同角度


,


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

< br>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4


)“两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


,


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


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 br>,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 /p>


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笔算


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 理


,


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


,


结合加、


减法的验算


,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


加、减法的关系。联系现实背景


,


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


恰当把握用两步 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2


、 “图形与几何”领域


一共安排了


3


个单 元


,


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p>





1



“分米和毫米”:联系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


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


,


体会认识毫


米的实际意义;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


,< /p>


丰富对分米和毫米的感知。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



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数量级”的把握。





2


)“认识方向”: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


,


是对


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联系对前、后、左、右的已有认识


,


辨认东、南、西、北


,


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 西、


北是教学的重点


,


不要求用“东北 、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 br>(


3


)“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


,


知道角是指一类平面图形


,


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


“角”含义不尽相同;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 的大小


,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 br>,


规范的表达


锐角和钝角


,


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


,


体会认识角的价 值。



3


、“统计与概率”领域


安排了


1


个单元


,< /p>


即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本单元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 /p>


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


量;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 图形和表格;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分析



1 / 15



数据的方法有:极值 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平


,


从不同范围获得 的数据存在关联


,


但也有


区别。



4


、“综合与实践”领域

< br>一共安排了


2


次活动


,


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1


)“测定方向”:教材提供的是场 景图


,


不是平面图


,

< br>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


结果;选择的观测点不同


,


观测的结果页随之变化。





2


)< /p>


“了解你的好朋友”:要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通过回顾反思< /p>


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材编排特点



1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


精心选择素材。

< p>


本册教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


,


注意充分选取学生熟悉的、


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


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之中;

< br>充分注意利用一些含有特定数学内容的素材


,


引导学生利 用


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还注意从日常生 活、


自然现象中选择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素材


,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


,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



教科书注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


以及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 p>
,


着眼于引导学


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


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


,

< br>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


让< /p>


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


这是学习数 学的


重要方式。


本册教材采用图片、


对 话、


活动等多种形式


,


有效地使学生在 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


学学习。



3


.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是新课标的主题 。


本册教材结合计算教学


,


安排了一些 培养学生数


感的内容


,


如教学数的认识 时


,


教材在选择认数素材时


,


既注意了学生熟悉的事物


,


也注意了学生能够理 解的、


感兴趣的事物;


既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


又重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把素材的趣味性、 前瞻性及其数


学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认识角”时


,< /p>


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动物头上长的坚硬的骨


状凸 起物


,


如牛角、羊角;二是物体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


如墙角、眼角。这些经验既是建立角的数学概念


的基础


,


但如果处理不当


,


则也可能成为理解角的数学概念的障碍。教学时


,


要注意四条:第一


,


选取典型的物



,


让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上的角要尽可 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如


,


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 角星、


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第二


,< /p>


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


并明 确指出:角是


图形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


,


边是直的。第三


,


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


,


要指导学 生从顶点


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第四


,


在找角的过程中


,


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 念的区别。如:


牛角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


,

眼角也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测量长度时


,


注意培养学生的 长度观念。



4


.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


创新意识


,


又能巩固有关知识


,


发展学生


的思维。 根据《课程标准》


的理念


,


本册教材十 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重视实践和综合应用< /p>


,


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在各部分知识教学之中。为此

< p>
,


教材各部分知识都以实际问题情境引入


,


并注意结合有


关内容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册教材还十分重视实践与综合运用


,

教材除了在各单元中注意加强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知识外


,


还单独


安排了


2


个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


既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 技能


,


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

< p>
又能够使学生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除上述特点外


,


本册教材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行 为规范、


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


关注 学生情感、


态度的发展


,


对他们进行学 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建议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


.认真钻研教材


,


合理把握教学所要达到的“ 度”。



本册教科书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 和具体目标


,


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科书的基

< br>础上确定的


,


选择教学内容时


,


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p>


,


力求面向全体学


,


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


因此


,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


,


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


准确把握教学< /p>



2 / 15


要求


,


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


,


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如“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


律。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


,


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


因此


,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


,


通过对几道题的


计算过程的比较


,


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后


,


让学生在进一步


的操作和思考中理 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学时


,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安排。此外


,


还可通过一些


典型错例的 比较


,


以及类似□÷□=


4

< p>
……


2


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2


.重视动手操作


,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 p>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


,


我们 在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


,


让学生从动手操


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比如:“角的初步认识”安排的三个动手活动

< br>,


“试一试”是动手操作做出


一个活动角、你能用纸折出 一个角吗?动手做是四人一组


,


每人准备一副三角尺

< p>
,


用两块三角尺拼出直角、锐


角和钝角。开展这些 活动


,


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


< p>
,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


,


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


,


或给学生适当 的提示。此外


,


还要


通过及时的交流< /p>


,


让学生指一指做出的角


,


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


.关注教学细节


,


促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 /p>



数学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 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


,


更多的时候


,


细节


决定成败。


看似微小的细节


,


在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中或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只有关


注细节、捕捉细节


,


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认识万以内的数


,


用方块、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和数



,


突出了数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和计数的位值原则


,


更突出 了


“满十进一”;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


,


突出千和万


的双重含义;数的读、


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


0


的情形


,


从 不同角度


,


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


理解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 功能。



4


.巧用比较策略

< p>
,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


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小学 生学习数学知识


,


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分析

< p>
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发内在联系。经历“比较”的思维过程


,


学生不仅能在“比较”中概括


,


而且能在比


较中构建与拓展判断和推理


,


从而有效地促 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5


.精心组 织实践活动


,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


它为学生 学习方


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


,


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因此在实践活动中


,

< br>要让每


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


,

< br>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


,


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 p>
,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获得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的教学中

< p>
,


要让学生多合作、多交流


,

培养数学的


应用意识。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注意点



1


.“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


,

< p>
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


概念;结合事理


,


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联系现实背景

< br>,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


,

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


.“时、分、秒”教学要从钟面上的整时入手


,


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


再结 合对钟面的认识


,


探索时和分的


关系< /p>


,


感受


1


时和< /p>


1


分的实际长短;


由易到难


,


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


,

< br>突破相应的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


形式的活动


,


从不同角度体验


1


秒的实 际长短;联系生活经验


,


体会时间是有序的

,


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3



“认识方向”要联系对前、后、左、右的已有认识


,


辨认东、南、西、北


,


在平 面图上辨认东、南、西、


北是教学的重点


,

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4


.“两三位数加减法”要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


,


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


减法的口算方法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


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笔算加法的


重点是计算过程中 进位的处理


,


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


,


结合加、


减法的验算


,

< p>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



法的关系。联系现实背 景


,


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


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3 / 15



第一单元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


,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



2



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


正确表达商和余 数


,


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


算式。



3


、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


,


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 br>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先学探究:



谈话:

< br>开学第一天


,


老师就准备了


10


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


,


你们愿意接 受挑战吗?提出


问题:这


10


枝铅笔我 要分给大家。可是


,


怎样分才合理呢?




1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


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


)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


,


可以怎么分?(每人分


2


枝 、每人分


3


枝、每人分


4


枝……)



如果每人分


2



,


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


3



,


可以分给< /p>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


4

< p>


,


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




1


) 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铅笔


,


小组合作 )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 作。谈话:


10


枝铅笔每人分


2



,


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


10

< br>枝铅笔每人分


2


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p>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


3


枝、每人分


4



,


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


小组里分一分


,


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 p>
学生分组活动


,


教师巡视指导。

< br>



2


)说一说:

< p>


①学生汇报交流


,


教师 填写表格


,


确认结果。


< p>
②谈话:观察分法


,


把它们分类

< br>,


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 :


10


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正好分完


,


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 br>出


示表格:



表(


1




表(


2




每人分几




2


5


分给几




5


2


还剩几






每人分几




3


4


分给几




3


2


还剩几枝



1


2





6


1


4



3


)写算式:



①观察表(


1




提问:


10


枝铅笔每人分


2



,


可以分 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4 / 15



板书:


10


÷


2=5


(人)



10


枝铅笔每人分


5



,


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 列式计算?



板书:


10

< p>
÷


5=2


(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 p>
②观察表(


2




谈话:


10


枝铅笔每人分

< br>3



,


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 法计算?(板书:


10


÷


3

< p>
)可以分给


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


1< /p>


枝还能分吗?



1


枝是剩下的


,


它是


10


枝里面的一部分


,


我们 可不能忘了它


,



3

< br>人后面加上小圆点


,


把它


记录下 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


,


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


,


< p>
10


÷


3=3


……


1



,10



3



3


分别叫


什么?


1


呢?如果不知道

,


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


,


全班齐读算式:


10

除以


3


等于


3


1




④观察比较:



10


÷


5=2



10


÷


3=3


……


1

< p>
两道算式


,


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 东西会出现两种


情况


,


一种是全部分完


,


另一种分后有剩余


,


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


2


)中每人分

< p>
4


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 :


10


÷


4=2


(人)……


2


(枝)


10


÷


6=1


(人)……


4


(枝)



< p>
5


)概括提炼:想一想


,


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


么?


2


、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


2,



4


根小棒摆


1


个正方形


,8

< p>
根小棒摆


2


个正方形。像这样用

< br>12



13


< br>14



15


< br>16


根小棒摆正方形


,


结果会怎 样?



先摆一摆


,

再填写除法算式


,


并把表格填完整。




1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


13


÷


4



14


÷


4


……的余数与 除数


,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


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


,< /p>


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


,


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


,


计算有余数除法


,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 的除法算式中


,


如果除数是


6,


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


3,


除数


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


1



3


< p>


1


、第


1

< p>
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


,


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


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


、第


2


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


,


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 点


,


以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 法的意义。



3


、第


3


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


,

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

、第


4


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


,


然后同桌互说


,


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


、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 /p>


,


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


数的除法说一说< /p>


,


说父母听。



五、课堂作业



第一单元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


课时



教学目标:




5 / 15



1

< br>、


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


掌握试商的方法


,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



,


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 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


、培养初步 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p>
教学用具:桃子贴图


,


圆片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


、出示 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


,


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



2


、谈话:老师不看屏幕


,


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


,

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


,


不信


,


你考考老


师?


3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 的奥


秘!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妈妈买了


12< /p>


个苹果


,


如果每


4


个放一盘


,


可以放几盘?

< p>


列算式:




)÷(




=
















)数





)数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


,


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3


4


12


12


0



看了这道除 法竖式


,


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


)出示例题:如果每


5


个放一盘


,


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


,


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


12


÷


5=


)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


一分 、算一算……)




2


)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


)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 果怎样?(放了


2



,


还剩


2


个。




剩下的


2


个桃

< p>
,


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


2

个桃


,


不能再分)


< p>
讲述:


12


个桃


,


每盘放


5



,


分的结果是“放了


2



,


还剩


2


个”




如果是


22

< br>个桃、


32


个桃、


42


个桃


,


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

5


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


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 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


12


÷


5


竖式该怎样列


,


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 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


12< /p>


÷


5


商是几?为什么商是


2,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 /p>


12


个桃


,


每盘 放


5



,


放了


2



,


所以商 是


2




想 法二:商


2,


二五一十


,10



12



,

< p>


2


;三五十五


,15< /p>



12



,


所以商


2





6 / 15


< br>想法三:二五一十


,2



5


相乘的积最接近


12,


又小于


12,


所以商


2




想法四:


12


里面 最多有


2



5,


所以商


2



提问:


12


的下面该写几


,


为什么?“


10


”表示什么?



12


个减去分掉的


10< /p>



,


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 个



2



表示 什么?


(表示剩下



2



,


这个


2

< br>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


)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


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


1


——


5,


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第


1


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需要用小棒操作


,


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


,



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


、第


2


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比较

,


帮助学生进


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 习和区别


,


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


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


、第


3


题: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

< br>,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


商方法。



4


、第


4


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


,


尝试着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


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


应用价值


,


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


、第


5< /p>


题:


25


个气球


,


平均分给


6


个同学

< br>,


每人分得几个


,


还剩几个?< /p>



学生独立完成


,


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3


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


,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



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 试商的方法


,


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 br>,


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


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 数的除法。




7 / 1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