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林妙真)

余年寄山水
798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07: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霍)


ZPKTY14129


——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 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


色多,尤其农村小 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 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


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 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


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


标准 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


始 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


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


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

“语文不过关”


的直接原因。


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 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


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 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


为语文课程的重点。


30< /p>


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十年时间,


2700


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


却大多数不过关”

< p>
。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


30


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


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 结构,


“均衡读写”



建构

< p>
“理


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p>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 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


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 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


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 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案 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


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


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

< p>
+


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


思 ,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


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


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

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

< br>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

< br>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


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 例分析



3.


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 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


讨课,写教学反思

< p>


4.


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 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

< p>
性课程。


”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 言文字的运用”



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变传统的“学课 文”为“学语言”


,变“重感悟”为“重运用”



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


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 、读、


写、书)


,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 /p>


1.


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2.


构建各学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



低年段:主要是识字学词,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 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


移运用。



中 年段:


识字学词


+


通过朗读,


把握课文内容,


掌握


(了解、

< br>运用)


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



高年段: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


理清脉络,结合文本的内容、语 言、段式、文章的写法,


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 p>
3.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4.


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四、研究过程:




1.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