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

玛丽莲梦兔
594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5: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雪里开)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 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


习有余数的除 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 均分有时会有剩余,


然后结合


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 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 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


让学


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


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 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


平均分的问题 ,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


的是一些小 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学习有余数除


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







结合生 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


的知识解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体会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 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


数的除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除法竖式的写法,


运用有余数 的除法解决实


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


1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


1


— 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


——


4


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 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


< p>


通过合作交流



让学生 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 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


的?是怎样分 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


、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


9


个面包平均分 给


4


个人,怎样分呢?)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


)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


)交流:








1



1


个地分;< /p>


2



2


个地分;


9


个面包平均分给


4

< br>个人,每人分


2


个,还余


1


个)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4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 /p>


÷


4=2


(个)„„

1


(个)读作:


9


除以

< p>
4



2



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






5


)师 :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0


碗方便面平均分给


4


人,每人


2


碗,还余


2


碗;


11


瓶饮料平均分给


4

人,每人


2


瓶,还余


1

< p>
瓶;







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 ,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8


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三、巩固练习。






1< /p>


、出示第


1


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


、出 示第


3








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



然后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适当进行补充)







四、总结。







同学们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作业设计:







认识有 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


活中遇到的有 余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

÷


4=2


(个)„„


1

< p>
(个)



读作:


9


除以


4



2



1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


1


— 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



5< /p>


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 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培养、解决简 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 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


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


÷


8=





14


÷


6=





45-5=







2


×


9=





3


×


9=







34


÷


5=







(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 ,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


法做法


)






三、巩固练习。






1


、老 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


数;把这些 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


、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


4


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


、完成自主练习。






1


)出 示第


1


题。







练习时 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


相说说自己的 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2


)出示第


3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3


)出 示第


5








让学生 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


13


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 ?集体交流,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 /p>


)出示第


6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 具都平均分给


9


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5)


聪明小屋







(找规 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 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


用到实际中。 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进一步 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


÷


4=3


(盒)„„


2


(个)






16


÷


6=2


(盒)„„


4

< br>(个)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


2


— —搭帐篷



教学内容:








6


页信息窗


2< /p>


,第


7


页你问我答。


教学目标:







使学生 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


的竖式计算方 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 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的态 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

< p>
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 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


看吗?







二、探索新知。






1< /p>


、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


4


条,


22


条鱼可以 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


÷


4=5


(人)„„


2

< br>(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 组内解决:


48


个野果平均分给


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


、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三、练习巩固。






1


、自 主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






2


、学 生独立做自主练习


2



(把竖式写完整 )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


(特 别注意商的位置)






3


、出示自主练习


5





25


÷


6=







)„„(











44


÷(





=







)„„


8






做一件风衣用

2


米布,


11


米布最多可做(





)件







鼓励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






4


、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1



9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9


÷


2=


()„„()








2


)把


11


根小棒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有(



)根,还剩(



)根










11


÷


4 =


()



„„()







四、教师小结

:


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2


÷


4=5


(人)„„


2


(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


2


——搭帐篷



教学内容:








8



9


页的练习及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

< p>
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


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


能与他人交流 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同 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2


、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
















14


÷


4 =3


„„


2















8


÷


5=1


„„


3















16


÷


3=5


„„


1















10


÷


4 =2


„„


2




3


、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


、自主练习


4






把余数 是


2


的涂成红色。






2


、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 了


4


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找到 有关的数学


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游戏:蚂蚁躲雨






27


÷


8




36


÷


6




22


÷


7




48


÷


9





37


÷


4




48


÷


8




49


÷


7




33


÷


5






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1


)没有余数的算式








2


)余数是


3< /p>


的算式








3


)余数是


1


的算式






4< /p>


、把


20


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 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1


)小组里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




























----






3


















































4


















































5




























































6




























































四、小结。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作业设计:







回家与 父母一起分糖果


,


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

< p>






思考:一堆苹果,如果


6

< p>


6


个地分,最后余


3< /p>


个,那么


3



3


个地分,最后余几


个?(鼓励学生回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 与父母一起进行,最后再回答)



板书设计:



27


÷


8




36


÷


6




22


÷


7




48


÷


9


37


÷


4




48


÷


8




49


÷


7




33


÷


5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10


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进一步 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


知识的能力 ,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 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


、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


÷


8






50


÷


7







64


÷


8






41


÷


6






72


÷


9







46


÷


9




2


、看图填算式。








1



9


÷


4=


(盘)„„



(个)











9


÷


2=


(个)„„



(个)











20


÷


3=


(个)„„



(个)











20


÷


6=


(束)„„



(个)








2


)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


)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3< /p>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


)二年级有


4 6


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46










每辆车限乘


8







46


÷


8 =5


(辆)„„


6


(人)





需要


6


辆车。








2



50


元最多能买多少张


c


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


)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 给与肯定。






3.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 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


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 你能摘到几颗?



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丰收园



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


1


:来到城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千以内 数的认识


,是认数范围的一次


扩展。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 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


义。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 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


。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


人数 ,停车场停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借助“一千是多少?”


及 “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读写


< br>教材内容选择联系


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 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


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

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 /p>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 们,上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


了咱们城 市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




请学 生找出信息


,


并读出信息


.


(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


师适时小结


:


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 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


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p>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


、初步感知。




1







出示一 小堆方块(


10


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 /p>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



]


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


2



2


个地数、


5



5


个地数)

< p>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







出示一 堆方块(


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


50


块或


80


块)



课件演示:一排

< p>
10


个方块,共


10


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


100


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


10


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


[



]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 十一十的数一数:


10



20



30


„„


90



100



3







出示更 大一堆方块(


1000


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 p>
课件演示:一板


100


个方块,共


10


板。



提问:现在知道有 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


1000


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


100


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板书


[



]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


100



200



3 00


„„


900


1000



4


)进一步感知


1000


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


900


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


1000


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数,


10


个一百是


1000


。)



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


,



100


数到


1000


l









一百一 百地数


,


再从


1000


数回


100


2


、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 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让学 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


二 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3


、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


出示一本笔记本


]


谈话:请同学们 看


,


这本笔记本有


100


张纸,


1000


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 br>?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


1000


张纸的厚度。








(< /p>


2



[


出示一袋 牙签


]


提问:这袋牙签有


200


根,多少袋牙签是


1000


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


5


袋牙签是


1000


根。


< p>
教师呈现


1000


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 /p>


1000


这个数。



3



[


出示一本书


]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 。一页大概有多少字?


1000


字有这样的几

< br>页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 字数量,逐步感知千以内的数。




4


)生活中感知:



提问:



l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


500


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


1000


人?



l









我们班同学


40


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


1000

人?



l









一千到底有多少

< br>,


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

< br>4


、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


)从


195


数到


204


< br>



2


)从

407


数到


414





4


)从


989


数到


1000




5


、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


125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 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



练习写数。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 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 生将八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


(一个十也


没有)


,在十位上应该写几?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其 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


1


、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


、出示:温州大桥全长


6977

米,桥塔有


50


层楼那么高。


18 4


根钢索,把宽


27


米、跨江


400


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


6< /p>


条行车道。


399


根双叉灯柱整整齐齐排 列在两旁。



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 汇报


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4


、猜数游戏。


(以“幸运


52


中猜价格”为形式)




1< /p>


)吸尘器


150


元。


(提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生说


100


,师说少了,生说


200


,师说多了等 ,


直到猜中为止。)




2


)羽绒服


789


元。



(方法如上。)




3


)消毒柜


999


元。



(改题提示为:它的价格是一个三位数,每一位 上的数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


的四位数


1000< /p>


非常接近,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猜测。)



5


、拓展游戏活动


:


谈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转盘转到了


3

< p>


6



9


,这三个数能组


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学生交流结果(


369



396



639



693



936



963


。)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 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


察身边的 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 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


去探寻数 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


、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


178


,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


1


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


“< /p>


179


”,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



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重点交流从


17 9


数到


180


的过程

< br>,


一直数到


191


< p>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 /p>


2


、拨珠写数游戏:


(自主练习


3




谈话:刚才大家 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


个数中“


4


”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 br>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


、看图填数游戏:


< p>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


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


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 写出的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


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


、蝴蝶采蜜:


( 自主练习


4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


< p>
挑选


267


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p>



5


、我当口算小能手:


(自主练习


5



< p>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


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


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


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6


、你说我写:


(自主练习

< p>
6




活动时,可以


2


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


3


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


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 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7


、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

< br>题的答案有:


380



508



586



5 89



598



600



660


< br>690



900



960



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 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其实,还


有很多数比


1000


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 程吧,相信


你会更有收获的。



课后反思:






































信息窗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 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



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万以内


数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 以内的数的认识。


这部分知


识不仅是以后计算的基础

< p>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的重点是初步认识


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


数。难点是中间有


0


的数的读法。

< p>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

< br>、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

< br>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 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

< p>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 p>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


2


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 br>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


、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


989


开始数,比比谁先数



5000

< p>






小熊是这样数的:


989

< p>


990



991



992



993< /p>


„„






小猪是这样数的:


989

< p>


990



1000



1010



10 20



1030


1040


„„






小猴是这样数的:


989



990


< p>
1000



2000


、< /p>


3000


„„




1


)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


5000


?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 /p>


2


)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 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


9000


时,问:再拨

< br>1000


是多少?怎


样拨珠?



小结:


10



1000



10000


,这就用到一个 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


,他所在的位置


是什么?你能 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


)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


)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 是„„



2


、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


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


10000


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


25


圈)


(课件二)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


1036


)想象一下 ,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10


个我们学校这么

< br>多人。)


(课件三)



C





一张纸非常薄,


10


张纸叠起来大约厚


1


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



1


米)


(课


件四)



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 时间?(


3


小时,就是


同学们从上早自 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


(课件五)



3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


)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


3


个百



6


个十和

< p>
5


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



再问:


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


2


个千。问:这个数 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


读的?(千位上的“


2< /p>


”读作“二千”,百上的“


3


读作“三百 ”,十位上的“


6


”读作“六


十”,个 位上的“


5


”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 br>


学生尝试写数。


(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


2


,百位上写


3


,十 位上写


6


,个位上写


5


。)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 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3


个千、


4


个百、


7


个十和

< br>6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


)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


0


的数。



A


、去掉 百位上所有的珠(


3


个千、


7


个十、


6


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


(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


“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



B


、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


3


个千、


6


个一)< /p>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 br>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两个< /p>


0


,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 写出


6003


,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


P17



2


题(强调:末尾的


0


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


你 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


一说、读一读。

< p>


请几生汇报:


1202



6078



2002



6008



2260



2200



200 0


。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



P18D3


2


、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



4

< p>
个千和


9


个百组成的数是(







2



4


个千和


9


个十组成的数是(







3



4


个千和


9


个一组成的数是(







4



1


个万、


6


个千、


4


个百和


8


个一组成的数是(







5


)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


)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


)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


)写一个比


7839



2000


的数。




9


)写一个比


6045



5


的数。




1 0


)组数游戏:请你用


0


< p>
6



0



1


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 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


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 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 p>
1


、接力数数(课本第


17


页第


1


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



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 /p>



直到全组都做完


哪个组先做完



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


、填空。



9089


的下一个是(





9799


的下一个是(





989 9


的下一个是()


,下一个是(





9989


下一 个是(





9999


的下一个是()




3


、课本第


18


页第< /p>


4


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 /p>




1


)南京长 江大桥公路桥长


4589


米,铁路桥长


6772





2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


118 9


种。




3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


8346< /p>


米。



4


、填一填




1



3560


读作(





,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组成的。



< br>2



5316


读作(

< p>



,是由()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的。



< br>3



9998


再数(

< p>


)个一就是


10000





4


)< /p>


9920


再数(



)个十就是


10000





5



9800


再数(



)个(



)就是


10000




5


、抢答 题(课本第


19


页第


6


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 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


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



给有关组奖励。



活动二: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 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


2



4



2



0


组成以下各数:



a


、 摆出只读一个


0


的四位数。



b


、摆出不读


0


的四位 数。



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课后反思:







信息窗 三


------


走进学校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


3

< p>







教材简析:



该图仍以连环画的形式,


呈现了光明小学和实验小学的学校人数、


学校餐厅以及图书馆” 引


入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


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手活动


,让我们一起跟着他< /p>


们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教学插图)


< br>1


、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左边有


950


棵桃树,右边 有


1200


棵梨树。



鹌鹑有


895


只,鸽子有


80 6


只。



动物彩蛋

530


个,脸谱彩蛋


495


个。< /p>



2


、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


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 树真多,左边有


950


棵桃树,右边有


1200


棵梨树。哪种树多?



鹌鹑有


895


只,鸽子有


806


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



„„



3


、引 导解决哪种果树多。


(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


1200



950


的大小。



1


)怎样比较


1200



950


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


)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1200 > 950




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


1200 > 950




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

< br>1000


来比较,得出


1200 > 950





3



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


1200


>


950


,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活动二



1


、 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


(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养殖场有鹌鹑


895


只,鸽子< /p>


806


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


< /p>


这就需要比较


895


< br>806


的大小。



2


、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



806


百 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


895 > 806





2


)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


接近


900



806


接近


800


,因为< /p>


900



800


大,所以


895 > 806



(如果 学生没有说出此


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


)谁还 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三



1


、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



„„



2


、学 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3


、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



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 br>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 百位上


8



3


大,所以


803


大于


308

< p>
,第二题


999


是三位数,


1000


是四位数,三位


数比四位数小,所以


999


小于


1000




2


.手指裁判。


( 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


伸出右手的拇 指和食指)









1001



999







123



96







765



769


3


.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 高


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

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活动二:



自主练习




1


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


。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 材


,如


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 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












进一步 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2


题:



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


< /p>



3


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 己是怎样想的。




4


题: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 习时



要指导学生体验大


(小)


得多与接近的差别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 上进行连线。


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


8 00


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


的数,以发展学生的 数感。




5



6


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7


题:是一道分析、应用统计数据的 题目。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



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组织他们交流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


学生预测的结 果只要有合理的根据就应给予肯定。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


如果学 生提出计算的


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


设计意图


]


这些练习题的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

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


也培养了 学生动


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


课后反思


]







信息窗四






估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 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


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苗圃、菜地的情境,

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等问

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

< br>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


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


、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


、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


、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




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 小朋友们


,


谁去过农村呀


?

< p>
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老师继续带< /p>


同学们走进新农村


,


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 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




2


)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


)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有多少棵小树苗?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


、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


)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


)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


)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 ,没法数。




3

)我数出了每行有


6


个人,有


16


行,想用乘法,


16X6


我不会算。< /p>



„„




3


)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


,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


就可以运用一定 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


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



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广阔的农村充满了好奇,本环节充分利 用教材提供的素


材,通过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情境,扩大学生感受估计的空间,调动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千


、万这两个较大的计 数单位,“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


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体会估计的重 要性的认识,本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


生去数一数


,亲 身感受一下“数大数”的困难


,体会到必须要寻找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估


计的必要性。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


、探寻估计策略。




1


)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2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 估计一下。




3

)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


)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


30


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 了


3


个圈,大约是


90


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


10< /p>


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


16


竖行可以圈 成


8


圈,大约是


80

< br>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


6


人,


10


竖行是


60


人,再加上


6


竖行

36


人,一共是


96


人。



一半有


8


竖行,每行 有


6


人,一半有


48

< br>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


96


人。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 br>








5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 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还有


不少同学用到了估算。估 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2


、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




1


)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


)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 p>


可能会出现下面思路:



先算出


1


畦白菜有多少棵(一畦白菜




5


行,每行


6


棵,共


30


棵)

,再推想


8


畦白菜大约


有多少棵(


2


畦大约有


60


棵,


4


畦大约有


80


棵,


8


畦白菜大约有


240< /p>


棵。)



先估计


2


畦白菜有多少棵(


2


畦白菜




10


行,每行


6


棵,共


60


棵)



8


畦白菜


4


个两畦就


是有


4



60


棵,大约有


240

< p>
棵。



„„


< p>


3


)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 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估计。



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


)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




2


)交流估计经验。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平日已经断断续续积 累了不少经验,因


此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


,

< p>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寻找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组


织学生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体会估计 要有一定


的依据



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 多样



只要合理


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本环节最后还设计了“比


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的小竞赛,请比赛的前几名同学介绍估算经验,帮助学生选

< p>
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合理的估计策略,优化估计策略。


]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


、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


)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














先估计


1


行 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














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














用割割补补的方法



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



凑成一整行,


再按(


1


)的方法进行估计。

< br>








„„



2


、教 材


25


页自主练习第


2


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


2


倍,所 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


2


倍。



3


、教材


26


页自主练习第


3




大约还能再放多少盆花


?



“还能再放”是什么意思?



然后学生 独立估计


,


全班订正。



4


、教材


26


页第


5




学生独立估计后


,


全班订正


,


交流估计的方法。



5


、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


100


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


1000


步大约有 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


,


数一数走了多少步


,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 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


份小实践报告。


[


设计意图



课堂中学生获得的数 学知识必须回到生活得到应用


,


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


在,从“给爷爷的一封信”,到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盆花、水果数量的估计


,


再到对操场


距离的估计,本环节将估计的知识深入到 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初步形成的估计的意识、


能力、策略和方法在不断的应用中


,


使获得拓展与深化。


]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活动一、交流课外实践小报告:



1< /p>


、谈话


: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实 践作业:请同学们围学校操场走一圈


,


数一数走了


多少步


,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现在谁想向全班同 学介绍一下。



2


、全班交流实践结果及估计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策略:




1


)先确定一步的长度,来推断


100


步的长度,进而推断几百步的长度。




2


)先确定


10


米或


100


米大约走几步,再看看总步数中有多少个


10


米或


100


< p>


„„



[


设计意图: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


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

< p>
动。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进行一下实际估测一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 p>
解,又让学生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



活动二、走进生活估一估。







1


、课件出示运动场看台图片。



< /p>



1


)教师引导:学校运动场有这样的四 个看台,请你估计一下学校运动场看台大约能坐


多少人?





2


)学生 独立寻找估计策略。




< p>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估计策略。



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大约有多少人,再推断四个看台大约有大约有多少人。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人(估计一排和六排大约有


30


多人,二排和五排大


约有


30


多人、三排和四排大约有


30


多人,所以每个看台大约有


100


人。)

< p>


2


、课件出示三糖



大约(




)块




大约


400





大约(




)块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2


、课件出示作业本情景图:



教师引 导



这是同学们的作业本


< p>
你能帮助小女孩估计一下作业本的数量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3


、课件出示小树林图:








教师引导:为纪念校庆纪念日,学校新种植了一片纪念林,请 你估计一下这片小


树林有多少棵树?







学生独立探究解决。








小结:估计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多动脑,用好估计,可以使生活中的许多事变得


更简便。



[


设计意图:从 生活中找到估计问题的原型,对估计的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


在数学知识和 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掌握估 计的策略与方




巩固估计的知识



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







活动三:数字组合


(


教材


26


页第六题。


)








1


)教师 引导:估计一下,你能用


0



5



1



2

< p>
这四张数字卡片摆出多少个不同


的四位数?




2


)小组合作研究,摆摆看。

< p>



3


)比一比,看哪个 小组摆得最多、最全。



小组汇报交流,请摆的摆得最多、最全 的小组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怎样才能有规律、有顺


序、不遗漏的摆出

< br>18


个数字来。



< p>
4


)这四张卡片摆出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 p>


[


设计意图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方 式



初步体会物体的排列规律,


同时加 深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


课后反思


:







信息窗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 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


5


< br>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情 境延续了“手拉手活动”的线索,


通过情境图提出加减法的问题,


可以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本课的知识内容繁多,包括“整 百数加减整百


数的口算”



“整千数加 减整千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以及“几千几百加


减几百的口算”



这些知识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基础


上的,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知识作 为本课的学法渗透和迁移;


同时


在观察、比较、反思及优化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 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


算算理,掌握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学生对口算的不同角度思考


,< /p>


体验算法多样化



并能选择优化的算法进 行口算。



3


、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推能力和灵活性。



4


、使学生能用所 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一、复习铺垫



1


、口答



20


个十是多少?



36


个百是多少?





5


个千是多少?






80


里面有(



)个十




130


里面有(



)十




500


里面有(



)个百



4000


里面有(



)个千



2


、口算



70+20=



90-50=


80+5=


47-40=


38-8=


4+50=


30+70=


80-20=


[


设计意图


]


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为知识的迁移


类推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城乡小学生们的“手拉手活动”结束了,但城乡小学生们常常回忆起他们在


活动 中的所见所闻,这节课我们先看看城里的小学生回忆起哪些乡村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看信息窗右侧一幅图,发现有用信息。



谈话:从这些情境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



②、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



③、山坡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④、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



谈话:今 天我们只解决前三个问题,问题


d


我们放到下节课解决好吗?< /p>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①



谈话:如何列式解答问题①?



学生列式:


300+400=


谈话: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l









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l








300



3


个百,


400


4


个百,


3

个百加


4


个百是


7


个百,


7


个百是


700


l









因为


3+4


等于


7


,所以在


7


后面加两个


0


就是


300+400=700


l









个位


0+0=0


,十位

0+0=0


,百位


3+4=7


,所 以是


700


(对这种相同单位上的


个数 相加的办法给予特别关注与引导,为后面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作铺垫)



l









用笔算方法



2


、算法迁移,解决问题②



谈话:对解决问题②


,


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


400-30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这道题?



学生说 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


、巩固算理,优化算法



出示第一组口算题:



500+300


600-200


200+700


900-500


600+300


800-400


学生口算,挑几个说明算理。



谈话: 同学们真了不起,口算得又对又快,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顺势


板书 课题: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



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可以怎样想?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


< /p>


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意见,选出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三)类推练习(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



出示第二组题:



第二组:


5000+3000=


3000+2000=


9000-6000=


7000-2000=


4000+5000=


谈话:同学 们这组题与第一组题有哪些不同?


(顺势板书: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


你想


怎样口算?



学生类比、推理出算理并口述。



(四)解决问题③



谈话:如何解答问题③?



学生列式:


120+5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


:拨计数器



2



12+5=17


,所以


120+50=170


3


:个位上


0+0=0


,十位上


2+5=7


,百位上


1+0=0


,所以


120+50=170


4


:笔算。



谈话: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学生谈想法和理由。



(五)类推练习



第一组:



270+20=



450+40=


980-50=


690-90=


330+40=


560-20=


挑几题让学生说算法。



第二组:



1200+400=



6400+500=



8500-300=




8900-600=



9900-900=




4800-700=



7600-7000=



6300-30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算?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


设计意图


]


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整百数


加减整百数口算的不同算法,明确算理,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在多种策略的选


择中,树立优化意识。同时,在巩固练习中给学生 发现数学规律和探索内部原理的机会,灵


活地通过算法迁移类推来学习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的口算,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



二、综合应用



3


、开火车口算



4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P29


④,集体交流反馈。



[


设计意图


]

< p>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所

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三、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


设计意图


]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实现知识的系统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一、复习铺垫



1


、复习数的组成:



320


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320


是由(



)个十组成的



4500


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的



4500


是由(



)个百组成的



2


、口算(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200+50=



700-500=



1000+3000=



3000+6000=


500+200=


760-60=




900+70=



5500-500=



8700-8000=




8000-2000=



[


设计意图


]


复习数的组成和上节课所学旧知,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学 习作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


、看图提问题


谈话:上节课,城里的小学生回忆了他们在乡村的所见所闻,那么乡村的小学生回忆起什么

< br>呢?



学生看情境图的左侧一幅图,搜集并说明图中信息。



谈话: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②两个候车厅一共多少人?



③中年组比老年组多多少人?



④老年组比青年组少多多少人?







2


、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谈话:解决问题①,该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


1200-800=


谈话 :


1200-800


该怎样口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想法。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l









借助计 数器拨一拨,算一算(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l








1200



800 = 400



1000








200



















200


l








1200



12


个百,


800



8


个百,


12


个百减


8


个百等于


4


个百,所 以


1200-800=400


l










12- 8=4


,再在


4


后面加


2



0


,就是


400


l









想个位


0-0=0

< br>,十位


0-0=0


,百位


2



8


不够减,向十位借十,


12-8=4



所以是


400


l









笔算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老师均给以肯定)



3


、优化算法



谈话:这么多算法中,你觉得哪种适合你?



学生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



4


、迁移学习



解决问题②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说明算理。



5< /p>


、反馈练习,解决问题③、④。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几千几百加 减几百)



6


、类推练习(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口算)



第一组:


7500-800=


1600+700=


5400+300=


2200-800=


3400+600=


学生快速口算,挑两道题让学生说方法。



第二组:


750-80=



630-50=



460+90=


750+40=


530+7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口算?



着重让学生说清算理。



[

< p>
设计意图


]


承接上节课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 识形成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


举一反三、类推学习,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 、引导者,对学生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巩固应用



1


、游戏“找朋友”(


P28


练习

2




2


、填一填



190





















600




200


-70=
















70


+800=





320




















































































3200














3


、开火车



480



40







+ 80







- 40








- 400







+


50













7200




200





+2000





-800





-200






-600



4


、解决问题



完成自主练习


3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我学会


了吗”



【教材简析 】



《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


中的大量的数字资料 ,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


习巩固

< p>


通过复习



让学生构建 知识体系



为学习第四



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 ”“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


内数的组成。














2< /p>


、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


整 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


构体系。













3


、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 数学知


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


哪些知识?(学生 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 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


:明确复习内容,总体回顾有关知识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 出示材料:


《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


、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


、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p>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


、共同小结:


10


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


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


(板书:计数 单位)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铺垫 ,让学生走进山东,走进家乡,通过复习数万以内的数,从数


的组成、计数单位入手,让 学生轻松理解计数原理,知道相邻数位间是十进制,从而解决关


于数的意义的认识。这是 复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


、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


、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


2077



4393



510





3


、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 能答:


2077


是由


2


个千,


7


个十和


7

< p>
个一组成;


4393


是由


4


个千,


3


个百,

9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

< p>
510


是由


5


个百和


1


个十组成。






4


、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



4393>2077>510

























2



510<2077<4393





5< /p>


、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


、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 /p>


、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


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


位小的数小。





【设计意图】


:“你能将这些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吗?”这一提问 ,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抛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又 给了学生思考的提示:要


按顺序


。学生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排列的 时候,


已经不知不觉地复习运用了“比较数的大小”


的知识。< /p>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


、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 p>








同学们 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


(板

< br>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



1

< p>
、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


、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2


、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 ?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时说出估计时所用的方法。)



3



同学们估计出了这段资料的字数

< p>


看来同学们在估计时很有策略



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


你能很快估计出这段话有多少字吗?


4


、对比出示:资料:


《青岛简 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 市海岸线总长为


870


公里,其中大


陆 岸线


730


公里。全市总面积


1065 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1102


平方公 里,所辖胶州、胶南、


即墨、平度、莱西五市


9552


平方公里。现有海岛


69


个,岸线总长


132


公里。青岛现拥有中


国名牌产品


25


种,中国驰名商标


6


个,有


4


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


家企业入选国家


500


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共


168


种。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


、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 方法,对比


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


:估算在本课中是一难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自由交 流、小组讨论的形式为


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


充分让学生进行表达,引导学生探


讨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 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


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


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


,把整百 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


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


:进行简单的整百的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的口算,重在明确算理,为下面


进一步进行口算打好基础。


< /p>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 山东的我们怎能


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 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 br>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


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


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p>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信息窗


1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


教材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信息窗


1


[


教材简析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

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

< br>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 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


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


教学目标


] < /p>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 含义,初步建立


1


千米、


1

< p>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1


分米


=10


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p>



3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 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


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 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


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


么?(出示情境图)



2

、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


、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 br>


[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认识


1


毫米。




1


)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


5


毫米长, 请猜一猜,


5


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 p>
猜测的长度。




2


)验证。



谈话:


5


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 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 p>
3


)班内交流,认识


1


毫 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 学生说出一小格是


1


毫米,


5


小格


就是


5


毫米





< p>
4


)巩固对


1


毫米的认识 。



谈话



同 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长度

< p>
(厚





宽)


约是


1


毫米呢?


(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


1


毫米有多 长。




5


)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 ---


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


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 么关系呢?(板书:


1


厘米


=10


毫米)



2


、认识


1


分米。




1



、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


10


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


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


)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


)班内交流,认识

< p>
1


分米。



谈话:谁愿意 说说


10


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 p>
10


厘米,认识


10


厘米 就



1


分米。板书:

< br> 1


分米


=10


厘米

< p>





4


)巩固对


1


分米的认识。< /p>



谈话



同学们 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长度


(厚




< br>宽)


约是


1


分米呢?

< p>
(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



3


、认识


1


千米。




1


)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


1


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


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


1


千米有多长吗?




2


)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

< br>: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


1


米,


1


千米大约需要


1000


名同学拉起手的 总长度。



B


: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 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


1


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


位“米”体会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千米就是


1000

< br>米,千米又叫公里,用


Km


表示,


1


千米


=1000


米)





< br>3


)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 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


1


千米?

< br>


4


、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

< br>---


验证


---


感知


---


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 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


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


、自主练习第


1


题。




1


)同桌交流。



2


)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 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


、自主练习第


2


题。


(先猜单位再量 一量)



量一量


1

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


、自主 练习的第


4


题。


(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 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 长度单位的理解。


]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


、填空练习:



1


)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br>














2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p>















3



3


千米=(







)米














7


厘米


=








)毫米



1




=








)分米













1


分米


=








)厘米



2


、 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 手势)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 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


1


毫米、

< br>1


厘米、


1


分米、


1


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


3


、填写长度单位




(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


谈 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


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 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


7




















飞机每 小时的速度是


100












一把小刀长


6




















课桌高


70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 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


二、综合练习



1

、做自主练习中的第


5


题。


(


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



1


)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 br>(


2


)班内交流。


< p>
2


、做自主练习第


6


题< /p>



(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



1


)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 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


6


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


1

< br>分米


-3


厘米


=





)厘米,可以


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


3

< br>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


)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


、做自主练习第


7





1


)学生独立填写。

< p>



2


)班内交流。


(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


、自主练习第


8





1


)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p>




2


)让学生 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


设计意 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


]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


1


毫米、


1


厘 米、


1


分米、


1


米、


1


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


、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


、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


、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 p>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 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 米



厘米



分 米





千米 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



进行的实践活动。


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


< p>
通过课上交流以


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


;本课又 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


对知识 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


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


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


7


号电池、

< br>5


号电池、


10


张卡纸、


10


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


1


作业汇报表,分


4


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 表格。


(小组


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 /p>


学生活动形式:每


5


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千米)



[


设计意图


]


本课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后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


了厘米和 米的知识,


所以本节课是对以前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元一个综合的回顾与应用

< p>
。板


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 p>


2


、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 /p>



1


)比划出


1


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

< br>1


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


分米呢?


1


米怎么比划?




2


)你能不能比划出


1


千米多 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 /p>


: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 p>
[


设计意图


]


低年级的学 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1


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只靠眼 睛


看、耳朵听是无法记牢的,学生必须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在脑中形成长度的表象 ,这


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测和估测奠定基础。



3


、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


设计意图


]


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 识,本节课将其回顾、整理,强化基础


知识,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


、小组内讨论



1


)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


1





2


)谈话:全班分小组 ,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


)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


、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


、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


)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 /p>


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


、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 周大约长


4


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 如:长度、形状)


,选用合适的


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 方便,准确。



[


设计意图

< p>
]


在交流之间,学生已经选用了工具及单位,但这时是无意识的去选用:选 用长度


单位,学生平时比较习惯用“


cm


”一遇到测量首先想到用“


cm


”做单位,通过本环节的设< /p>


计,然学生意识到各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灵活选择;选择测量工具,


一开始选用时,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能测量出结果,通过本环节,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 台


阶,选择工具时,学生已经有意识去思考选择它的原因。



5


、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


(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 作成幻


灯片)



[

设计意图


]


拓展知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 /p>


,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开放了学习内容,也开放了学习 途径、方法。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


、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


2




[


设计意图


]


抓阄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 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平性


.


2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


,

< br>合作活动



3


、小组汇报



[


设计意图


]


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 前的活动同是测量



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


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


是承接上一环节


,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 践应用


。同时每一组两


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


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


通过更换


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


图形与拼组


< br>信息窗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br>


[


教学内容


]

< p>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1




[


教材简析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今后继续学习空


间与图形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 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


探究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


学重 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 方格


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 /p>


2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 和创新意识。



3


、在具体情境中,培 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 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


们在欢快 地忙着做鸟巢呢!(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 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


(板书)你知道它


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


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


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 p>


1


)观察猜测。



谈话



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

< p>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交流



引导认识“对边”



并适时板书特征)




2


)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经 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


边叫“ 宽”。







3


)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 p>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 说。)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


操 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


2


、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







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


)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


)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


、认识五边形。


< br>谈话:


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


,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 br>


2


、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


、自主练习第


1


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


、自主练习第

3


题。



四、自我评价:


(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

、判断题。


(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 方形。




2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


)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


)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自主练习第


4


题。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




1







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




2







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



二、综合练习



1

、自主练习第


5


题。


< p>


1


)独立解答。




2


)班内交流。





2


、自主 练习第


6


题。



①学生动手尝试。



②班内展示剪法。



3


、聪明小屋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四、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


2



《图







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


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 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 索用各种平面


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


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


图形(三角形、圆形、平 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该图与信息窗


1


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 都是


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壁画上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 p>


难点是能够利用各种图形


进行拼组设计与众不同 的图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