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一)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一)
有余数
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
商和余数,<
/p>
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
余数规律,
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
余的活动
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
例如在教学
17
除以
5
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商几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
5
和几相乘的积接近
17
而且小于
17
就商几,
从而使学生初步
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
法。
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
习的,
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
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
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
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
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
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
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
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
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
的“余数表示什么”
,
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
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
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
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
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
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
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
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
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
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
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
1
、
2
、
3
、
1
、
2
、
3<
/p>
、
。
。
。
。
。
。都是比
4
p>
小的,没有超过
4
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
数小这一规律。
当然,有余
数的除法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的试商,竖式的写法,余数不能
不写等等这些都要
靠以后反复的练习,从而加以巩固。
《时分秒》的教学反思(二)
时、分、秒的认识
< br>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
强的数学知识。我在
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
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
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
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
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
个班有
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
始教学:
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
媒体随机演
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
1
时=
< br>60
分,
1
分
< br>=60
秒,在让学生
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
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
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
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 br>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
知
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
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
/p>
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
p>
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
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
< br>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
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
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
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
测试中,两个班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
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三)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空间与图形》第三小结
的内容。这节课的教
学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
生在观察、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
经验帮助思考的
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这
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
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引入,复习生活中的四
面:
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什么?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知
学
习方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
识。我以自己的学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背景主题图,在此基础上,我抓住<
/p>
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
p>
向框架。
(二)运用儿歌,激发兴趣:喜
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教材内
容,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
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
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
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
的空间。考虑到这一点,在整节课中我采用
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
习。如:认识东方时,考虑到当时时间的特殊
性把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引入课堂;在学生
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以
后,我教学生记辨认方向的儿歌“面向
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右上角东北,右下角东南,左上角
西北,左下角西南”
。接下
来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总结中午面向太阳、傍晚面向太阳、
晚上面向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儿
歌。体会东和西、南和北相对则采用的是反口令游戏。认
识完东西南北后,
再次用新学到的知识向老师们介绍周围的同学……这些环节的设计使
学生在游
戏和活动的过程中巩固了方向,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情景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拓展视野:教材
中把指南针的引入安排在第二个例题中,这节课我
把指南针的只是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
课下我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指南针的知
识,课上让学生
交流汇报,当学生说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时,一种自豪感油
然而生,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真是一举多
得呀!
《分米和毫米》的教学反思(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
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
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
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
生创新思维为主”
的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p>
操作、
猜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p>
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
p>
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
同时培养学生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
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
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
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
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
学生对
1<
/p>
毫米的
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
成
1
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
看一看、数
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
厘米<
/p>
=10
毫米,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
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
作中得出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1
分米的
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
1
分米的物体。建立
p>
1
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
发展了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
生实际测量能力。
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
毫米后,进行小
组分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
是身体的某一部分
,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
解,从模糊到清晰,
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大量
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知,
体会了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单位。
通过学生用手比划、<
/p>
数、
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测量活动,既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
了他们的测量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