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神像艺术
-
民间神像的产生与制作
课时:一课时
课型:理论欣赏课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神像艺术这一课程节选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民
间美术鉴
赏》
,本堂课是关于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的第三节课,前
面两节课已经讲过民间美术的概念、
分类、
特征以及第一章中的
第一节——民俗信仰。
后面分两个课时讲解中国民间神像艺术
(
第
一课时:民间神像的产生与制作;第二课时:民间神像的功能意义与审美价值。
教学对像:大学一年级
< br>教学目的:
一、
了解中国民间神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过程。二、了解中国民间神像艺术
的主要分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在制作、意义上的差别。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p>
课堂引入:
播放舞蹈
《千手观音》引导学生
欣赏舞蹈的艺术美感,
引申至中国民间的神像造
型艺术。
讲授新课:
1
、民
间神像的产生:从发生学的角度,我们说神像产生在民间对各类神灵的崇
拜中,一般来说
,鬼神的造像越接近于动物,越稀奇古怪,说明这类鬼神产生得越早,其美
术形象的形成
也比较早;
如果鬼神的形象越接近于人,其产生的年代越晚。
比
如西王母,即
王母娘娘,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她还是一个
“
其壮如人,豹尾虎齿,善嘯,蓬发戴胜
”
的半人半兽的丑陋怪物,
其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也就是管
理战场上横死之尸的鬼,
其形象
之狰狞可想而知。
(图
1.
汉代《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战国时的《
穆天子传》中,西王母
成了一辈子所恭敬的神,
太子要持着
p>
“
白圭玄璧
”
这种
象征身份的礼器晋见西王母,
还要献给
王母上好的丝织品,
p>
而西王母则
“
再拜受之
”
。
可见,
西王母此时已经被人们
想象成熟知人间
礼仪的神灵了,其形象迥异于《山海经》中所书。西汉《淮南子●
览冥训》中西王母已是
所握有不死之药的神
仙了。经过这些人性化的变幻,到《汉武帝内传》里西王母便顺理成章
地成了一个所约三
十,容貌绝世的威严女神。到了明清,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则俨然
成了一个中国封
建社会里养尊处优的贵妇人,
这也与人们在汉画像石上看到的西王母已经大
不一样了。
(
图
2.
《西游记》中的王母)
对于外
来的神灵来说,
神像的制作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比如佛教中的
四大天王、
韦陀、
力士一到中士便穿上了中国的武将服装。
p>
有些形象更是改得令人难以想象,
弥勒菩萨就是一
< br>例,
作为释迦牟尼的继承人,
民间几乎已经不知道他原来
的样子了,
只有一个中国五代的和
尚大腹便便的样子。
再如观音,
她本是慈善的化身,
而民间则在她身
上附会了千奇百怪的故
事与职能,
有些甚至是可笑的。
比如
“
送子观音
”
p>
,她一般被表现为须弥座上手抱娃娃的少女
模样,可能是因为她那<
/p>
“
有求必应
”
、
“
大慈大悲
”
的声望,于是掌管生育的大权便被人们赋予
到了她这个佛门弟子的身上。
“
观音送子
”
的形象在民间年
画和各种雕塑作品中杖为常麻见,
其本土化程度几乎让我们无法把她与原本的佛教相连。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民间信仰是十分复杂而奇特的,考
查民间一种神像的产生,
除了大的信仰背景,
还要考查具体的历
史情景。比如,许多时候,
民间总是流传着一些关于
各种神灵的
奇特事迹,
哪怕是一个荒诞不经的谣传,
只要它传播的范围足够
大,
人们足够信
神像的制作便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达摩的神像,
有一各路
是表现他脚踩芦苇,渡过长江,
实则是荒诞不经的故事,
人们却乐于表现。民间的各种文学题材,
< br>如古代的神话、
魏晋时期
的志怪小说,
< br>甚至各种口头文学中的鬼神传说都会对神像的制作产生影响。
例如明清以来的
p>
民间神像在形象上便与戏曲这种广泛传传播的文艺形式互为影响,
戏
曲的内容会影响民间神
像的制作,而民间神像的形象又反过来影响戏曲人物的扮相。
p>
2
、民间神像的制作:民间神像从制作工
艺的角度来讲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以雕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