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纵论中原文化
-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
、
“中原”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
,因
居九州之中,中华故称“中州”
,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
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华物泛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个是中概念,
主要
指黄河中游地区,
包括河南、
陕西、
山西、
安徽、
山东一物博部分,
湖北一
小部分;
小概念,
特指河南。
我们现在
讲的中原崛起,
就是小概念,
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
崛华起。
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
< br>近年来,
在河南乃至全国中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热潮,
两种文化之
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物同表达方式
,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在介绍中原文化之前,不能
不说说河博物洛文化,尤其是河洛
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一般
来说,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中
华
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思考,参考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认为,
河中博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文化,
集中体现在地
域范围、存在时间、文明中博起源、思想内涵等几个主要方面
。从地域范围看,河洛文化的
产生地与发展地都在中原文化的地域内物中,
主要是在豫西的洛宁、孟津、
巩义一带,
比中
原文化的范围要小的多。
从存在时间看,
河洛
文化只是中原文中化的一段历史,
主要是宋代
之前,尤以夏、商
、周三代文化为重点;而中原文化不仅包括古代、近代,也包括现代和当
博华代的一切文
化现象。
从文明起源看,
河洛文化只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
主要以传
说中的“河图”
、博中“洛
书”为标志,中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等其他源头。<
/p>
从思想内涵看华中,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包罗万象,
但人们对它
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
对前者主要是
以社会上层为依托,
侧重于精神中物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而对后
者则是以社会大众为基调,贯通上下,融会古今,注重传承、实用研究。由此可见,
河物
中洛文化诞生在中原,
繁荣在中原,
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和海
外,
是中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中
原文化前期的核心物和主流,
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
< br>厚重
性和辐射性。
下面,
我就中原历史中博文化的主要内容、显著特点和重要作用向大家做一扼要介绍。
一、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原文
化华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
是一般的
地域文化,
而是中华民族传中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在中华文化
发展史上占有突出
地位。具体讲,她包含以下十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 br>
中华
1
、史前文化
p>
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
8000
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博
华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
和陶器,
在舞阳贾湖遗址,
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
房址
53
座,窑穴
370
p>
座、物华陶窑
13
座,以及灰坑、墓葬、瓮
棺葬等,出土文物近
5000
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
、
保存最完整的骨笛博中,
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出土的酿
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
9
000
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物华动。
7000
年
前的仰韶文化,
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
/p>
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
活状况。
5
物华
000
年前的龙山文
化时期,
河南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
罐、
p>
壶等文化遗存。
由此博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
/p>
也不只是少数、
若干处的
几件历史遗存,
而是连续的、
有规模的历中博史遗存。
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
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
族文明最早起步物的地方之一。
2
、神龙文化
p>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里。被称华物为人文始祖的太昊
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
,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
时期多个部物族的第
一次大融合;
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
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
为凝聚各部族的思
想和精物华神,
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
“炎黄子
孙”和“龙的传人”
,就是因华中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我省发现的龙文物不但
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
6400
年,是中博中
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
誉为“中华第一龙”
;在“华夏第
一都”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中博松石龙形器,距
p>
今至少
3700
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
”
,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中博周到汉
唐、
明清一脉相承,
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
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
象博物的祖先。
中原和
全国各地的民俗,
也有不少与龙有关,
如每逢喜庆之日舞龙灯,
农历
二月二祭龙王、
吃龙物华须面,<
/p>
端午节赛龙舟等。
这些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传播承继外,还
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各国的华中华人居住区或中
国城内,
最多和最引
人注目的饰物就是龙。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
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中物族的象征、
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
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3
、政治文化
p>
历物华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
政权更迭、
政体演变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
大舞台,
发生了难以华中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
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
政治经
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黄帝是公认的物中先祖,开创了初始的政权制度
,建立了
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物落
联盟向奴隶
制国家的转变。
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交往
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政体的
博华发展,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形成了比较完
善的封建制度。从夏朝到宋代
3000
多年
间,
河南一博直是我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先后有
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几
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
中中华国八
大古都,
河南就有开封、
洛阳、
安阳、
郑州四个。
中国自古“逐鹿中原”
、<
/p>
“问鼎中原”
、
“得中原中者得天下”就
是由此而来。
4
、圣贤文化
p>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各种文化背中博景不一样,
崇拜也不一样,
印度崇尚动物,希
腊和埃及崇尚神,
中国非常崇尚圣贤。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中博祥地的中原,
涌现出了许多
< br>文化圣人,而且名气很大。比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华中
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癱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
的人格为人们物中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
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春秋华博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
,以“道”解释
宇宙万物的演变,
阐述了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对我国
20
华物
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发行量
仅次于《圣经》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物华、交相利”的观
点,
庄子提出的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
为一”
,
韩非子提出的以
“法”
为中心、
“法、
术、
势”三博者合一的统治思想,都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也在普通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5
、思博华想文化
p>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
也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孔子是儒学的开山
物中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祖籍是河南,
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
洛阳人程颢、
程颐
开创物博的宋代理学,
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
成为宋
元明清以
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
道家中思想的老祖宗老
子,
是河南鹿邑人,
长期生活与活动
在
河南,
《道德经》就是在河南写的。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韩博非子,也是河南人。总
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
生活哲学,
不中华仅隐含着
“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
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
这些思想文化塑
造了中华
民族华中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
并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
很大影响。西方许多杰出人物如伏尔中物泰、狄德罗、托尔斯泰、布莱
希特都曾受到《道德
经》的影响。托尔斯泰直至暮年还在阅读《道德经》
,他说孔子博物、孟子对他的影响是大
的,而老子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6
、名流文化
p>
名流是一个以圣人为顶峰中的特殊社会群体,
也就是说,
圣人肯定是名流,
但名流未必
是圣人,
名流的外延要远大于圣人。
名流以其中文化素养、
文化格调和文化创造影响着社会,
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效应和文化风尚。
< br>中原历史名人辈出。
据博物统计,
在二十四史中立传的<
/p>
历史人物
5700
余人,其中河南籍的历
史名人为
912
人,占总数的
15
p>
.
8
%。唐华中代留名
的
2000
多名作家,河南居两成。在中原名流中,既有思
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科学中华家、文学家,也有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如纵
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吴起,政治家
子产、李斯、张良、晁错、博物司马懿、姚崇、赵普
等等。尧舜时代的贤士许由,坚辞帝尧
的禅让,
被奉为隐士的鼻
祖。
魏晋时期的
“竹林七贤”
博华,<
/p>
当时主要在河南焦作一带活动,
其中阮籍、
阮咸、山涛、向秀都是河南人。
这些名流对社会历史进程或者社中会风尚的形成
发挥了重要影响。
7
、英雄文化
p>
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的土地,
也是中热爱英雄、造就英雄
的热土。
中原儿女
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的英雄谱,如灿烂画卷,
光耀神州。女娲博中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
水、
愚公移山等歌
颂英雄的神话传说,
都产生流传在河南。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的领袖陈
胜博物,是河南登封人。
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是河南虞城人,
其义举令世人赞叹不
已,甚至美国人也将其英雄
故事搬中华上银幕,全球传播。河南邓州人、唐代名将张巡在抵
御叛军中,坚守睢阳,<
/p>
“守一城,捍天下”
,被华博后人奉为神灵。宋代的包拯权知开封
府,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惩恶扬善,成为世人景仰、万代传颂的物华“包青
天”
。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其“精忠报国”的壮志
、
“还我河山”的呐喊、
“驾长车踏
破
贺兰山阙华物”的豪情,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侮、报效祖国。这些英雄们,历来都
是人们尊崇、歌颂的对象。这是一种不寻常物博的文化现象。
8
、农耕文化
p>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
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中博众多特色
耕作技术、
科学发
明。
裴李岗文化有关
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
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华中了实
< br>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
三皇之首物的伏羲教人们“作网”
,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
,教人们播种
收获,
开创了农业时代。
大禹采用疏物华导的办法治水,
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p>
也促
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物
华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
渠”
,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
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博物原人的南迁,
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
方,
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
可以说,
中国农业的
起源华博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
河南密切相关。
9
、商业文化
物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
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
原地区物博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
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
商代的王亥
“肇牵
车牛远服贾”
,也就物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
业鼻祖。第一个
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物博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
而且善于经商致富。
第一个热
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
称为商圣的范蠡,
是南阳人,
他帮助越王勾物践灭吴复国之后,
悄然引
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
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中博侵,以
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
此外,
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
比如中国历史<
/p>
上第一批职物博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
/p>
《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中博,以
“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
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
时期的商丘,
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
商人为东周华中时洛阳人白圭,
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
今商丘人计
然,
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
第一个
重商理物论的倡
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
早的“市长”
。世
界上第一座中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
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
,当时人
口达到
150
多万,
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博的
《清明上河图》
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
洲
最古老、
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
5
万人。
清代巩义的华康百万家族,
更是写下了
“富过十二代、历经
400
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
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中物文化
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10
、科技文化
p>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
具有内容的广博博华性、
< br>发明创造的实用性、
历史发展的传承
性等特点。
如安阳殷墟出土的
“司母戊”
大方鼎,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博中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
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
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
三华博门峡出<
/p>
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
。郑州
发博物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
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
风技术,
较
欧洲早
1
华博
000
< br>余年。
陶器、
瓷器最早也出现
在河南。
“仰韶彩陶”
造型精美,
“唐
三彩”
驰名中外,钧瓷色彩华博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
/p>
术的最高水平,
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 br>常言道,
“家有中财产万千,
不如钧瓷一件”
,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比西方早华博
1700
年;创立的“浑天说”
,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
河南人僧一行华
物,
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
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
哈雷早
1000
年提出了“恒星自行”中物的观点,
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
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
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博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11
、医学文化
p>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
多角博中度观察病理的方法,
p>
奇特的治疗技术,
和谐
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
世,
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
黄帝被后人公认中为中医药的
创始人,
战国时期编著的
《黄帝内经》
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
东汉南中博阳
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
备的中医经博中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
。洛阳龙门石
窟的“药方洞”
,保留有北齐
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
118
个,
物治疗的病种达
37
个。
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
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
、
“御药院”
、
“中药密库”
、
“太医
局”
、
“翰林医宫院”等机构,
设置之
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物中细的“针灸铜人”
,成为世界针
p>
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
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
华博中医
药文化发达于中
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12
.汉字文化
p>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
也是中华文明的显
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
华博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
4000
多年的
汉字文化史,
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
汉字的产生
及其每一个重要华发展阶段几乎都发
生在中原大地上。
传说中黄
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
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华物骨文
出土在河南;帮助
秦始皇“书同文”
、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
世界第一部字典华中、
归纳汉字生成规律、
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
他
在家乡完成了
《说文解字》
< br>这博物部汉文字学巨著;
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
“宋体”
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生在这里。
物博
13
.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
中国最早
的散文总集
《尚书》
,
是经过东周洛阳
的史官华整
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
p>
100
多篇,占总篇
目的三分之一物以上。
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
期,有“汉魏文章半
洛阳物”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
之极品,贾谊、晁
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博华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蠫、应都是
河南人。
左思的
《三都赋》
名动天下,
留下了
“洛阳纸贵”
的佳华物话。
宋词的故乡在开封,
“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
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博
灵运的山水诗、
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
的中原文人作品,
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
唐代最著名
的三大诗华人中,河南有其二。
“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
挫的笔锋反映了一
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中华歌被赞为“诗史”
;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
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
/p>
、博《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
“文起八代之
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博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
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14
.宗华博教文化
p>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
,其
中“释”
(即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