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婷 200590601106 从《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雷雨》看俄狄浦斯情结的爆发模式

别妄想泡我
824次浏览
2021年02月24日 17: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阅读dna)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其最 早见于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


王》


。俄狄浦 斯在得知被预言“杀父娶母”后为逃避命运,便自我放逐,远走他乡,自以


为摆脱了命运 的安排。实际上实在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宿命。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


德通过自我分 析并结合其“力比多”这一概念(人的本能人的所有创作活动的根源)提出


所谓的“俄狄 浦斯情结”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及生殖阶段,儿


童身上发展出 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


[1]


这种心理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 于是男孩儿把母


亲当做恋爱对象,女孩正好相反。这样男孩儿就形成了“俄狄浦斯情结”


,女孩则形成了


“厄勒克特情结”


(又 译恋父情结)




< p>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一切行为出发点和基本动


力。


在他看来人的童年性本能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生下来就有某种欲望或性冲动,


而这种性冲动指向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这 就是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的主要内容。从世界名著中搜索,不难发现索福克勒 斯的《俄狄浦斯王》


,莎士比亚的《哈


姆雷特》


,以及曹禺先生的《雷雨》都存在这一相同的主题,而且其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爆


发方式存在两种不一样的形态。其一,是有意识的,知情的爆发。其二,是无意识的,不


知情的爆发。




一、



无意识,不知情的爆发——《俄狄浦斯王》




在上述三部作品中


《俄狄浦斯王》< /p>


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爆发模式是典型的不知情的爆发。


< p>
作者索福克勒斯在进行作品的创作时想当然的没有产生“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所以

< p>
他自然不会去有意识的利用“杀父娶母”这一母题进行创作。


< p>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详细解析了俄狄浦斯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会把 自己最初的


性冲动指向母亲,同时把自己最初的仇恨和谋杀方向指向自己的父亲。



[2]


从表面上看,这

个结论用在俄狄浦斯身上似乎很牵强。因为由于太阳神的预言俄狄浦斯生下来就被遗弃,

然后被科林斯国王玻吕伯斯和王后梅多普抚养成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直以为玻

吕伯斯和王后梅多普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所以,在杀死拉伊俄斯和娶伊俄卡斯特时他并

不知道自己与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不然。




首先,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



1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 /p>


识人人都有,当然不排除俄狄浦斯。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曾提到“假使母亲又< /p>


再生一孩子,而使他初尝被隔离的滋味,那么他对于母亲就很难宽恕。在成人中可视为极< /p>


端病态的怨恨情感,在此时逐渐在他内心萌芽,而常成为永远隔膜的基础。至于性的好奇< /p>


心和其结果乃和这些经验有很大关系,当这些新弟妹稍微长大的时候,那孩子对于他们的< /p>


态度便有了一种至为重要的变化。男孩子也许会以妹妹为爱的对象,而代替其不忠实的母< /p>


亲;假使有几个哥哥争夺一个小妹妹的爱,那么敌对的情感便可见于兄弟之间,而在后来< /p>


的生活中占一重要地位”


3[p296



297]


。而在《爱情心理学》一书中,弗洛伊德也提到过“情 爱


欲求阻滞于恋母情结的成年男子,总在寻找一个能代替其母形象的女人,他所爱的女人 必


须身属别的男人,已满足对占有者的嫉妒情感,因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类男子的初恋往 往


是对一个年龄比较大的成熟妇女的款款深情。



[4]


因此不难推断弗洛伊德所提出的


“俄狄浦


斯情结”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可能因某些原因发生改变,将恋母情结转移到一个和


母亲相似的女人身上。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生母伊俄卡斯特与他的养母(他


自己意识中的生母)存在着相似的年龄,身份,并同样身为母亲。她身上有成熟女性所具


备的特质,和母亲的慈爱与柔和。这样的契合恰恰满足了俄狄浦斯这样一个成年男子对于


母亲的向往。伊俄卡斯特的出现对于俄狄浦斯而言更像是其恋母情结的载体。假设是对其


养母梅多普,俄狄浦斯是决计不会做出这种娶了母亲并生下四个孩子的举动。因为这种潜


意识的恋母情结是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的,他不溶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制在意


识下。而伊俄卡斯特恰使他被意识压制的潜意识借由这一载体爆发出来。但不幸的是,俄


狄浦斯所寻找的这个寄托俄狄浦斯情结的载体恰好是他的亲生母亲。俄狄浦斯被其亲生父


母抛弃所以成年后不识双亲,这种抛弃其实是对母子关系的一种掩盖。将俄狄浦斯和伊俄


卡斯特之间的母子关系抹杀掉。由于看不见彼此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于是这场母子乱伦


就被粉饰成了一个有恋母情结的青年男子对一个跟他生母(梅多普)相似的女性的爱。表


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也不存在乱伦的问题。


但是,

< br>当他们被斩断的母子关系重新连接上时,


乱伦的羞耻感和道德的谴责让俄狄浦斯不 堪重负,最终放弃自己的权利,金钱,刺瞎双目


自我放逐。


< /p>


可以说《俄狄浦斯王》所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无意识爆发的俄狄浦斯情结”确切的


说这是一种变形的俄狄浦斯情结。因为作品中的“杀父娶母”并不是主人公心目中的亲生


父母。而是将其力比多的发泄对象发生转移。显然,他是不幸的,他转移的对象是与他并


不相熟的血缘上的亲生父母。这种巧合加剧了俄狄浦斯身上的悲剧性,同时也验证了弗洛



2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不可逃避的人的本性。



如果将俄狄浦斯情结比作一粒麦子的话,那么这部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棵发了

< p>
芽的麦苗。单从外观上看它不是麦子,但他又是麦子的衍生物,与麦子有着切实的联系。

< p>



二、有意识的知情的爆发——《哈姆雷特》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文艺复兴的 宗旨则是复兴古希腊罗


马文化。


而俄狄浦斯情结的其中一面


“仇父”


在古希腊文学作品中已被广泛使用


(包括


《俄


狄浦斯王》



。而在这种时代文化背景下莎士比亚的创作必然会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将《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王》做一下比较不难看出两者在“俄狄浦斯情结”上的


不同之处。首先,俄狄浦斯的“恋母情结”的爆发是不知情的,而哈姆雷特是知情的。其


次是,在《哈姆雷特》中这种对母亲的爱恋始终被意识压抑着,我们只能通过结果感知它


的存在。而在《俄狄浦斯王》中孩童时期对母亲的幻想复苏了,并得以一偿所愿。

< p>


虽然哈姆雷特的恋母的情感一直因受道德的压制而没有得到满足,但他的 恋爱对象直


指自己的生母,他的力比多没有借由其他的载体发生转移。

< br>


在王后与新国王的婚礼上,哈姆雷特因母亲的再嫁显得异常阴郁,内心充满对母 后的


失望,甚至有了自杀的痛恨念头。他说:


“啊,但愿这一个 太坚实的肉体会溶解消散,化


成一堆露水或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自杀的律法!上帝呀!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多么可


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 ,长满恶毒的莠草”


[5]


,他批


判他 的母亲说: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


·


·


·


·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 有理性的畜生


也要悲伤的长久一些·


·


·


·


·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留着虚 伪的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


她就又嫁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的钻进了乱 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


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禁住我的 嘴。


”在婚宴后,哈姆雷特对霍


拉旭说“我宁愿在天上看见我最 痛恨的仇人,也不愿意看见那样的一天。


”后来哈姆雷特


有当面 斥责他的母亲:


“嘿,你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房,在污秽的


猪圈里调情弄爱。


”通过上面的言论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对母亲的谴责 主要集中在“母亲


过早改嫁他人”上而并非“母亲要嫁的是杀死父亲的人”这些以指责母 亲贞操为重心的论


段更接近于男子对背叛自己的情人的谴责。


母 亲和叔叔结合后,


心目中自然有了除了他


(哈

< br>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