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 30道经典初中几何题目
-
[
中考试题
]
30
道经典初中几何题目
一、初中几何
.
面积专题(
10
道经典题)
(
1
)
(
面积
.
折叠
)
正方形
ABCD
中,
M
为
BC
中点,将正方形折起来使
< br>A
与
M
重
合,折痕
EF
分在
BA
、
CD
上,正方形面积为
64
,求
△
A
EM
面积
折叠是经常出现的题,
p>
折叠的过程隐含了垂直、
对称等信息条件,
也需要大家有
一些空间想象感。这道折叠题和面积有关,收进这周精选题。
(
2
< br>)
(
面积
)
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画内接正方形有两种画法,作出这两种画
法,并比较两个正
方形的面积
第
2
、
3
、
4
题都是三角形内接正方形,题的条件不同,考验的解题要点也不同,
大家将这
3
道题联系起来做会很有趣味。
(
3
)
p>
(
面积
)
有一直角
三角形木板,一直角边长为
3m
,斜边长为
5m
,把他们加
工成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选哪种方式<
/p>
(
4
)
(
面积
)
如图,任意三角形
ABC
内接正方形
DEHG
。
S
△
ADE=1
,
S
△
p>
DGB=3
,
S
△
EHC=1
。求正方形面积
(
5
)
p>
(
面积
)
如图,正
方形
ABCD
和
CEFG
的边长分别为
m
,
n
,求三角形
AEG
面积的值
< br>
这是一道选择题,
答案也比较出乎意料,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想想,
为什么
这个条件会消
失。
(
6
)
(
面积
)P
是边长为
8
的正方形
< br>ABCD
外一点,
PB=PC
,
△
PBD
的面积等于
< br>48
。求
△
PBC
的面积
这是一道竞赛题,
难度较大,
通常的解法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这道题有更为<
/p>
简洁痛快的解法,很考验大家的观察和直觉。
(
7
)
p>
(
面积
)
如图,正
方形
ABCD
边长为
8
厘米,三角形
ABF
面积比三角形
CEF
面积大
10
平方厘米。求阴
影部分面积
这类求面积的解题思路,可以用
< br>4
个字形容:
“
查缺补漏、移形
换位
”
。这道题是
简单的习题,给大家
练练手。
(
8
)
(
面积
)
如图,
三角形
ABC
中,
EF
和
AB
平行,
DE
和
BC
平行,
四边形
BDEF
面积是
120
平方米。求三角形
AEF
(阴影部分)面积
又一道
“
移形换位
”
的题。
p>
(
9
)
(
面积
)ABCD<
/p>
是个梯形,已知
ABD
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三角形
AOD
< br>的
面积比三角形
BOC
的面积少
12
平方厘米,求梯形
ABCD
面积
又一道
“
p>
查缺补漏
”
的题,经过前面的习题,这题就
很
easy
了,轻松一下。
(
10
)<
/p>
(
面积
)
如图,
将三角形
ABC
沿
EF
折叠,阴影部分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比
是
2
比
5
,重叠部分面积是
6
平方厘米,求原来三角形面积
这道题
本身不难,不过容易犯个小的疏漏,看看你会不会掉坑里。
二、
初中
几何
.
正方形专题(
5
道经典题)
(
1
)
(
正方形
.
多解
)
正方形
ABCD<
/p>
,
E
为
BC
p>
内任一点,连接
AE
,延长
BC
做角
c
外角平分线
CF
,使
AE
垂直<
/p>
EF
。求证
AE=EF
< br>。
虽然直角坐标系在初三的教材中,
< br>不过,
大部分学校初二已经学完初三的内容了,
第三种解
法应该也看得懂。
(
2
)
(
正方形
)
正方形
ABCD
内,
p>
E
、
F
、
G
、
H
分别在
AB
、
CD
、
AD
、
BC
上,
EF=GH
,
求证:
EF
⊥
GH
。
(
3
)
p>
(
正方形
)
在正方
形
ABCD
内,以
AB
为边作等边
△
ABE
,连接<
/p>
DE
且延长交
BC
于
G
,求∠
EGB
< br>度数
这道题是复习基础知识。
(
4
)
p>
(
正方形
)
在正方
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
O
,
AE
平分角
BAC<
/p>
交
BD
于
E
p>
,正方形周长为
16cm
,求
DE
这道题考的是观察后的预判和基础知识。
三、初中几何
.
三角形专题(
7
道经典题)
(
1
)
p>
(
三角形
.
双题双
解
)
已知
△
A
BC
中,
AB=AC
,∠
BAC=90
°
,
D
是
AC
的中点,
AE
⊥
BD
交
BC
于
E
。
(
p>
1
)求∠
ADB
=
∠
CDE
;
(
2
)若
AB=2
< br>,求
△
CDE
的面积。
一种适合执着地喜爱
“
几何
”
思路的同学,寻找几何形体之间相等、相似、倍数等<
/p>
关系。
一种适合对
“
计算
”
解题情有独钟的同学,根
据线、角、面的关系计算出长短、大
小的数值。
(
2
)
p>
(
三角形
.
双解<
/p>
)
正三角形
△
A
BC
,
P
是三角形内一点,
PA
=
3
,
PB
=
4
,
PC
=
5
.
< br>求
∠
APB
度数。
三条边看似没有什么关系,这类题通常要我们将三条边变换组成同一个三角
形,
题中的
3
、
4
、
5
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勾股定理
。
【第一种解法:旋转】旋转能简化证明过程,旋转前后的三
角形是相等的。
有的同学反映旋转不好理解,
一转就不知到哪里去了,
告诉大家,
旋转要注意三
p>
点:
1
、确定那个固定不动的点作为转心;
2
、确定旋转的角数,通常旋转后有两
条边是重合的;
3
、看清楚旋转后边、角的对应关系。
【第二种解法:
做一个三角形】
这就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才能将题意中的
边或
角换到新三角形中。
(
3
)
(
三角形
)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内一点,∠
APC
、∠
APB
、∠
BPC
之比为
5<
/p>
、
6
、
7
,以
PA
,
PB
p>
,
PC
为边的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