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和答案
-
中考语文试题
(总分
120
分,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
0
分)
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慷慨
(ɡǎ
i
)
沧
桑(
cān
ɡ)
酝
酿
(
niàn
ɡ)
一劳永逸
< br>(
yí
)
.
.
.
.
B
.折
服(
zhé
)
魅
力(
mèi
)
绰
号
(
chuò
)
任劳任怨
(
yuàn
)
.
.
.
.
C
.澎湃
(
bài
)
侮
辱(
w
ǔ)
应和<
/p>
(
hé
)
p>
水涨
船高(
zh
ǎ
n
ɡ)
.<
/p>
.
.
.
D
.沉淀
(
dì
n
p>
ɡ)
肃穆
p>
(
mù
)
堕
落(<
/p>
duò
)
彬
彬有礼
(
shān
)
.
.
.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分)
A
.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B
.纳闷
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C
.安适
酷爱
清辙
汉马功劳
D
.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
移,不能自已
。
....
B
.生活中有无穷无尽
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
找。
....
C
.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
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 br>
....
D
.桂林那些巧夺天
工
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
、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
文学形式。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
尊。
C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
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
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
.有
人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
《水浒传
》,
请你根据上联
“降
妖伏魔,孙行者
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2
分)
A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
/p>
二、阅读理解(Ⅰ)(
20
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6<
/p>
~
7
题。(共
5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
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
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 br>
D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
实。
7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
“
秋
”
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
景,甚为独特。
D
.
“可怜”
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
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8
~
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p>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
“大师”
,
p>
有时是尊敬,
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
作品,
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
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
p>
好木匠一天做三把、
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
一天做到
100
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
绝不重复,
他设计了一种家具,
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
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
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
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
大师在理论层面。
p>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
但还
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
但
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
论的层面上,
< br>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
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
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
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
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
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
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
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
/p>
则不靠这,
他纵横捭阖,
运筹帷幄,
p>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
创造,
都是在引进、
吸收、对比、杂交、重构
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
把,压人一筹时;大师
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
高楼。牛顿、爱因斯
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
个社会科学方面的
大师要求就更高,
马克思、
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
书,
毛泽
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
煌的里程碑,
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
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
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
士兵不
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
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
到综
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
师的总是少数
,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
中;法乎其
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
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
p>
比如
力求创新,
不要重复,
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
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
/p>
有目标、
有追求。
力虽不逮,
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
就会有所上
进;
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
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
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8
.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
.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
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
.
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
.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p>
9.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
段画横线
a
处的论据是(
)。(
3
分)
A
.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
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
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
.
一个画家,
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
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
而是科学、
文学、哲学等。
C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p>
D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
,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
天地。
10.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
思新的东西。
B
.在“实践层面”和
“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
.
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
从事自然科
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
.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11.
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
更具说服力。
B
.画线句是证明“世
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
p>
.
本段引用了画线句
“古语”
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
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
的总结,又与第⑥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2.
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
理生动。
B
.文章句式多变,短句、
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
/p>
.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
“
可能
”
一词,既强调了
“
< br>我们
”
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
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
.文章巧用文
言,如
“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
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
13
分)
13
.默写填空。(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①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⑧
《
三峡》
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行船之快的句子是:
“
,
。
”
⑨《〈
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则是:
“
p>
,
。”
⑩
曲不离口,
。
(民间俗语)
芝麻开花
——
(歇后语)
四、阅读理解(Ⅱ)(<
/p>
27
分)
(一
)文言文阅读。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
14
~<
/p>
18
题。(共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