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
实用标准文档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1
、
我国最
早把
“
教
”
和
“
育
”
联系在
一起是孟子;《孟子》对教育的理解
“
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选择或填空)
2
、
< br>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
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3
、
狭义教
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
发展的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
期望的方向发展
的活动。
4
、
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
教育学
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萌芽、创立
、分化;
3
、萌芽阶段教育家、国籍
、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
1<
/p>
)孔子,中国,《论语》,主要思想:
孔子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
孔
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
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哲学命
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有教无类”
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
以完善人格为教育
的首要目的。
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
-<
/p>
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指道德行为
规范要求。孔子教育内容不足之处在于缺
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简答或填空)
①
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概括孔子的
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②
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启发<
/p>
诱导要把握时机。
③
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
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p>
(
2
)孟子(中国)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
法:(战国中叶鲁国)
①持志养气②反求诸己: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内省方法,
提出“行有不得者,
皆
反求诸己”③
动心忍性
(
3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全书共
1229
个字,教育思想如下:
①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
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教
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预时孙摩的原则;
(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
/p>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
体教育的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诱导的
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告诉我们教学过
程中如何进行启
发诱导。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督促鼓励学生,而不是
压制他们;帮助学
生打开思路而不是帮助他们得出现成答案。
④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
(<
/p>
4
)苏格拉底(古希腊),问答法
p>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
6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
的发展相适应;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为欧洲后世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p>
(
7
)昆体良,古罗马,著作《论演说家的
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
的教育专著。
p>
4
、创立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学也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与内容的独立
。
(
1
)夸
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标志;主要教育观点如
下:(简答
)
夸美纽斯是
17
< br>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
/p>
①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首创)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原
则;
③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④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根据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从出生到
24
岁划分为
4
个时期,
婴儿、儿童、少年、青年。
⑤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
⑥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p>
(
2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
出了“白板说”,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绅
士教育,重视礼仪教育);
< br>
(
3
)卢梭——法国——《爱
弥尔》,主张培养自然人要进行三种教育:自然教育、人
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培养自然
人还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选择:主张培养自然人的是: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和卢梭。
(
4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
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是“科学
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 br>
①赫尔巴特是
18
世纪末
p>
19
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
,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⑵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
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
①关于
教学方法。
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
按照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步走,
所谓
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
,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博才教育网
址:
微信:
tjbocai
教务
qq
:
1575200337
咨询电话:
83946843
3
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在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③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和课堂中
心而被杜威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
的代表。
(
4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
育流派,提出了现代教育观: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①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
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 br>②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④论课程与教材:
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⑥提出了儿童中心
论,教育上的日心说。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与赫尔
巴特对立三中心
)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5
、分化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①杨贤江——中国——《新教育大纲》
(<
/p>
1930
年出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
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作,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②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最早以
马
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③凯洛夫——苏联——主编《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影响巨大;
④马卡连柯——苏联——《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他提出了
平
行教育原则,他非常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平等教育:
即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
又通过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
一手抓个
体教育,一手抓集体教育。
(
2
p>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0
世纪中叶以后
)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
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 br>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
关于教育起源的辨析(
P20-21
)
(一)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利托尔洛(法,哲学、社会学家)和沛
·
西能(英,教
育家)。
①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②辨析: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但把动物的学
习等同于教育,否认了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
科学的。
(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 br>孟禄(美,心理学家)
①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②辨析:
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是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
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
。
(三)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
p>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
辨析: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对)
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
②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古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
1
)奴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②中国是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始于夏朝(“序”、“痒”、“校”
);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
4
书、数;
③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教育: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a
.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文化教育)
b
.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培养军人和
武士。
(武力教育)
(
2
)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①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官学与私学两种;
②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5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①古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古代产生了学校)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
具有阶级性,
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④古代学校教育适应
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6
、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和专门化。
p>
7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可能
是论述)
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
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1
、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
公平、提高
质量。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
先发展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
教育发展
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p>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p>
、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
,表现为社会是教育
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2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
是直接影响和最终决
定因素)
2
p>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
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3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
/p>
3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4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不作要求)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
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
)科学技
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
作为一种特使的社会现象,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影响,但不是被动地受它
们
影响,
教育对它们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1995
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
战略。
★
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p>
1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P46
1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
要手段。)
4
)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论,
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为
33%
,
教育
具有生产性)
2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两促进一培养)
P48
1
)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p>
3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也就是政治
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
进和发展过程。)
3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P49
1
)教育具有传递
-
< br>保存文化的功能;(时间上,文化传承)
2
)教育具有传播
-
交流文化的功能;
(空间上,文化传播,如兴办海外孔子学院、网络汉语
教学等)
3
)教育具有选择
-
p>
提升文化的功能;(文化选择标准——科学、时代、民族、辩证的选择)
4
)教育具有创造
-
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P50
)
4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
作用。(不作要求)
1
)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
)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试述教
育的相对独立性。
P55
——正确处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教育
的社会制约性的关
系(辨析
2
)
1
、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
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p>
受社会各种因
素制约,促进社会各种因素的发展
< br>
2
、
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
1
)
p>
当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
(
2
)
p>
教育超前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催生作用
3
、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
、
教育由
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充分认识这种独立性,但是不能夸
大而否认
社会的各因素制约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
、
人的发
展:
是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
包括生理与心
理两方面的发展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
、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论述、简答)
人身心发展的基
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
)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
)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根据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
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搞“一刀切”)(辨析
3
:人
发
展的不平衡性?)
3
)不平衡性对教
育的要求: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不
平衡性含义:
①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
②不同方面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发
展。
4
)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树立信心、长善救失)
5
)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
p>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选择: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谁?)
1
、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身体成熟机
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和威尔逊。
2
、外铄论:
认为人的
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
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动力。
< br>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和华生。
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
、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
素质、
环境
(包括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
种特殊的环境)
、
主观能动性。
p>
2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 br>
3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
/p>
4
、人发展的内因: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内因。
p>
三、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论述、简答)
<
/p>
1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
p>
(
1
)学校教育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
2
)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 br>(
3
)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p>
2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
1
)加速人的发展
< br>
(2)
发掘人的潜力
p>
(
3
)提升人的价值
(
4
)健全人的个性
四、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简答)(重点)
<
/p>
1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
、只有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3
< br>、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作用
2
、
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中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填空)
1
p>
、含义: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
p>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
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简答)
1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
、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
要标准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记观点和代表人物)
1
、社会本位论
(
1
)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
值;主张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是
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2
)代表人:柏拉图
、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
2
、个人本位论
(
1
)基本观点:
<1>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
满足人的需要;
<2>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 <
/p>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
2
)代表人:卢
梭、罗杰斯
四、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论述、简答)
1
、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
、人的全面发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简答
)
(
1
)人
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
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 br>(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
4
)社会
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 br>
五、素质教育(简答)
1
、基本观点
(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br>
(
2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
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3
p>
)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
(
4
)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一、教育制度概述(填空、辨析)
1
、
教育制度内涵
(
1
)广义教育制度含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
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
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
2
)狭义教育制度
含义(填空、辨析)
<1>
狭义教
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生的
总体系。
具体规
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
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
体现了一
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三、义务教育制度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1
、含义:
(
1
)义务教育含义: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
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2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强制性、免
费性、普及性
四、终身教育制度(论述)
1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填空)
终身
教育作为一种思想,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
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
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
此后,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
的本质性萌芽
。
(
1
)<
/p>
1929
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
专著《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
/p>
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
《
论
终身教育》
报告书的发表。
(
< br>2
)发展顶峰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论述)
(
1
)含义: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
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
2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立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2>
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
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
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五、教育法规的概述(简答)
1
、规范作用
(
1
)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p>
(
2
)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
3
)教育法规具有教育
作用
(
4
)
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2
、《义务教
育法》、《教师法》、《教育法》三部法律的颁布时间、修改时间、实施
时间:
1
)
《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p>
议通过,
2006
年
6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第
p>
22
次会议修改,
2006
年
9
月
1
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师法》,
1993
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p>
1994
年
1
月<
/p>
1
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通过,
1995
年
9
月
1
日实施。
六、教师的权利(论述)
教师权利一
般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教师本人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
利。第二,教师要
求相对的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力的权利。第三,当教师的权利受到
侵害时,有诉诸法律,要
求确认和保障其权利的权利。
1
、教
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
责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2
、学术活动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
意见,是教师
作为专业人员的重要权利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