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
-
2017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
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
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 br>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
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 br>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
过量的氨水
(使溶液呈碱性)
,
又有白
色沉淀生成;
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铀溶液,
又生成白色沉
淀。
则原溶液中含有
的离子可能是()
。
+
、
p>
Cu
2+
、
Ba<
/p>
2+
+
、
Ba
2
、
Al
3+
C.K
p>
、
AP
、
Ca
p>
2+
、
K
、
Mg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p>
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B
.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
目前加腆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
KIO
3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
项目包括
NO,SO
2
、
CO
、
CO
2
3.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
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
。
p>
2
+2NaOH=NaCl+NaClO+
H2O
B.2HClO
2HCl+O
2
+
+
p>
+
+
+
C.2Na
+Cl
2
=2NaCl
2
+4HC1
(浓)
4
已知
2H
2
(
g
)
+O
2
(
g
)
=2H2O
(
I
)
△
H
1
=-571.6kJ/mol
< br>,
则关于
H2O
(
I
)
=H
2
(
g
)
+
2
O
2
(
g
)
的反应热△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H
2
=-2
85.8kJ/mol
1
MnCl
2
+Cl2+2H
2
O
B.
△
H
2
=+285.8kJ/mol
C.
△
H
2
=-5
71.6kJ/mol
D.
△
p>
H
2
=+571.6kJ/mol
5.
下列物质中常
用作电池电极材料的是(
)
。
A.
石墨
B.
金刚石
C.
铅
D.
大理石
6.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
A.
KOH
B. NaOH
C. LiOH
D.
CsOH
7.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p>
加入
FeC13
溶液后,过滤
B.
加入氢氧化铀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
加入过量澳水,过滤
D.
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8.
普拉西坦是一种改善记忆、抗健
忘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其结构简式如图
1
所示。下列关于普
拉西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
它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C.
它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
D.
分子中
C
、
N
、
O
均处于同一平
面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铁是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B.
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
铁矿
石冶炼生铁、生铁冶炼成钢都是化学变化
D.
生铁是纯铁,钢是含碳量在
0.03%
~
2%
的铁合金
10.
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p>
A.
装置①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
HCl
p>
气体,并防止倒吸
C.
< br>装置③可用于以
NH
4
HCO<
/p>
3
为原料制取少量
NH
< br>3
D.
装置④中
a
为进气口,可用于收集
CO
2
、
NO
等气体
11.
某化学教师在进行“爱
护水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有(
)
。
①学生的生活经验
②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③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④教师的教学方法
A.
①②④
B.
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下列属于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
。
A.
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B.
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其本质
p>
C.
初步学会制取
02
的实验操作
D.
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13.
下列叙述不属于化学课程基本
理念的是(
)
。
A.
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B.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 br>
C.
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
强调以考试为中心,围绕考试要求开展教学
<
/p>
14.
某化学教师在关于
“分子”
的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教学手段。
下列不属于直观教学手段的是
(
)
。
A.
观察分子的图像
B.
演示分子运动实验
C.
讨论分子的性质
D.
播放分子运动视频
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p>
2011
年版)
》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
和学习目标提出的具体
要求是(
)
。
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6.
要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下列
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B.
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
C.
做好演示实验
D.
开展课外兴趣实验
17.
某学生在学习极性键的概念之
前,
先复习共价键的概念及特点,
然后,
在此基础上学习极
性键。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
概念同化
B
概念记忆
C.
概念顺应
D.
概念表征
18.
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优化课程
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
)
。
①努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③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④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9.
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入了同学们
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
片、
辩论会的发言稿、
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
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
A.
活动表现评价
B.
纸笔测验
C.
综合评价
D.
学习档案评价
20.
化学试卷分析中,区分度是(
)
。
A.<
/p>
测试结果与预定所要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指标
B.
鉴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性指标
C.
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指标
D.
反映试题的难易性指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12
p>
分,第
22
题
13
分,共
25
分)
21.
某化学教师讲授“燃烧”时,引用了下列素材。请阅
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703
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说”
。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
/p>
物质中,燃烧就是物质失去“燃素”的现象。这种说法曾风行一时,支配了化学家的思想一
百年左右。然而,
“燃素说”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从来
没有人见过或证明“燃素”
的存在。巴直到
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才提出了燃烧的“氧化
说”<
/p>
,否定了“燃素说”
。
问题:
(
1
)该教师引用上述素材有哪些教学价值?(
6
< br>分)
(
2
)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3
分)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怎样定义
燃烧的?(
3
分)
22.
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
1960
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
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
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
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
如果原有认知结
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
设计一个引导性材
料,使于学生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问题:
(
1
)请以“溶解度”教学为例,列出三种引导性材料。
(
7
分)
(
2
)化学教学中设计的“先行组织者”具有哪些教学意义?(
6
分)
三、诊断题(本大题
1
小题,
15
分)
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初三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面的试题。
【
试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
对某本书上的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
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直
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用“一般”
这个
词呢?难道
还有例外吗?
于是他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很活泼,可以与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同时,
他还做了
如下实验: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钩,出现蓝色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①请写出金属纳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上述探究,小明对其疑问得到的解答是什么?
【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学生在本试题②上的得分偏低。
问题.
(
1
)该试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6
分)
(
2
)试分
析学生在②上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
(
5
分)
(
3
)如果你来讲评该试题,你将给予学生哪些学法指导?(
4
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
小题,
20
分)
p>
24.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
问题:
(
1
)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
< br>8
分)
(
2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结合案例举例说明。
(
6
分)
< br>(
3
)
“应用拓展”环节,教师
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比较
Zn
、
Fe
、
Cu
的金属活动性,请列
举两种探究实验方案。
(
6
分)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p>
1
小题,
30
分
)
2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
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br>2011
年版)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课程内容标准为
:认
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
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
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
常见的现象。
< br>
材料二
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课题
3
元素
材料三
某化学教科书中有关“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