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空航天概论要点
第一章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1
、
1
航空航天基本概念
航空
:
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
用航
空与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
泛指
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
,
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
输、
警戒、
训练与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
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
< br>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
商业航空
与
通用航空
两大类。
航天
就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
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
< br>,
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与民用之分。
1
、
2
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
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
飞行器
。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
航空器
。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气球
飞艇
固定翼航空器
航空器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旋翼航空器
扑翼机
倾转旋翼机
飞机
滑翔机
直升机
旋翼机
科学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无人航天器
空间探测器
航天器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
航天飞机
空天飞机
应用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月球探测器
行星与行星际探测器
卫星式载人飞船
登月载人飞船
航天器
就
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
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
动的各类飞行器。
1
、
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1783
年
6
月
5
日
,
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
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1852
年
,
法国人
H
、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
2237W
的蒸汽机
,
用来带动一
个三叶螺旋桨
,
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
,<
/p>
这就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
年
12
月
17
日
,
弟弟奥维尔·
莱
特
,
驾驶
“飞行者”
< br>1
号进行了试飞
,
当天共飞行了
4
次
,
其中最
长的一次在接近
1min
的时间里飞行了
260m
的距离。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
续而有控制的动
力飞行。
1947
年
10
月
14
日
,
美国
X-1
研究机
,
首次突破了“声障”
。
喷气式战斗机
(
我国习惯称歼击机
)
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代
第一代战斗机
特点
高亚声速或低超音速、后掠翼、
装涡喷发动机、
带航炮与空空火箭
,
后
期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与机
载雷达
小
展弦比薄机翼与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
,
飞行速度
第二代战斗机
达到
2
倍声速
,
用第二代
空空导弹取代了空空火箭
与第一代空空导弹
,
< br>配装有晶体管雷达的火控系
统。
边条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等先进气动布局以
及电传操纵与主动控制技术
,
装涡轮风扇发动机
,
具
有高的亚声速机动性
,
配备多管速射航炮与先进
第三代战斗机
的中距与近距格斗导弹
,
一般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
与全天候火控系统
,
具有多目标跟踪与攻击能力
,
平视显示器与与多功能显示器为主要的座舱仪
表。第三代战斗机在突出中、低空
机动性的同时
,
可靠性、维修性与战斗生存性得到很大改善。<
/p>
综合使用了隐身、航电、材料、发动机与气动设
第四代战斗机
计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发展而成
,
就是一种全面先
进的战术战斗机。
F-22
、
(F-35)
F-15
、
F-16
、米
格
-29
、苏
-27
< br>、幻影
-2000
F-4
、米
格
-21
、幻影
III
米格
-15
、
F-100<
/p>
、米格
-19
代表机型
火箭之父
< br>:
俄国的
K
、齐奥尔科夫斯基<
/p>
1957
年
1
0
月
4
日
,<
/p>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苏联的领土上成功发射。
1969
年
7
月
20
日
,
“阿波罗”
11
号飞船首次把两名航天员
N
、阿姆斯特朗与
A
、奥尔
德林送上了月球表面。
1986
年
1
月
28
日
,
“挑战者”号发射升空不久即爆炸
,
7
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2003
p>
年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1
日
,
载有
7
名航天员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结束任务返
回地球
,
在着陆前
16
分钟
发生意外
,
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
机上航天员全部罹难。
1
、
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
新中国自行设计
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就是歼教
1
。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投入成批生产与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就是初教
6
。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
机就是歼
5
型飞机
,
< br>就是一种高亚声速歼击机。
歼
6
飞机就是我国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
,
可达
1
、
4
倍
声速。
我国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包括歼
7
与歼
8
系列。
歼
8
系列飞机的研制成功
,
标志着我国的军用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自行研究、自行设计
与自行制造的新阶段。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歼
10
战斗机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
,
实现了我国战
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
跨越。
“北京”
1
< br>号就是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北
京航空
学院的师生设计、生产。
2007
年
2
月
26
日<
/p>
,
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
,
标志着我国大型
民用客机与大型运输机进入工程研
制阶段。
1970
年
4
月
24
日
< br>21
时
35
分
< br>,
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
1
号携带着中国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
,
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
,10
分钟后
,
卫星顺利进入轨道。
19
70
年
4
月
2
4
日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
1
号。
我国的气象卫星称为“风云”系列。
我国成功研制与发射了“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2003
年
10
月
15
日
,
“长征”
p>
2
号
F
运载火箭<
/p>
,
托着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
5<
/p>
号胜
利升空。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
,
搭载费俊龙与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
6
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p>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
,<
/p>
“嫦娥”
1
号月球探测卫星从西昌发射中
心由“长征”
3
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
“神州”
7
号飞船发射
,
在轨期间
p>
,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在搭档
刘伯明与景海鹏
的协助下首次出仓进行太空行走
,
飞船飞行到第
31
圈时
,
成功释放伴飞小卫
星。
第二章
飞行环境及飞行原理
2
、
1
飞行环境
飞行环境
包括
大气飞行环境
与
空间飞行环境
。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
可将大气
层划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热层
与
散逸层
5
个层次。
大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散逸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风向、风速经
常变化
;
空气上下对流剧烈
;
有云、雨、雾、雪等
天气现象。对流层就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
,
飞行中所遇到的各种天气变化几乎都
出现在
这一层中。
(
最低
)
空气沿铅垂方向的运动较弱
,
因而气流较平稳
,
能见度较好。
(
较低
)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
且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
(
中间<
/p>
)
空气密度极小
,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
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
次高
)
空气极其稀
薄
,
大气分子不断地向星际空间逃逸。
(
最高
)
连续性假设
:
研究飞行器与大气之间的相对运动时
,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忽略
不计
,
即把气体瞧成连续的介质。
大气的粘性
就是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物理性质
,
也叫做大气的内摩擦力。大
气的粘性
,
主要就是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的结果。
对于像空气这种内摩
擦系数很小的流体
,
当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不就是很大时<
/p>
,
粘性
的作用也就不很明显
,
此时
,
可以采用理想流体
模型来做理论分析。通常把不考虑粘性的流体
(
即流体的内摩擦
系数趋于零的流体
),
称为
理想流体<
/p>
或无粘流体。
当气流的速度较小时
p>
,
压强的变化量较小
,
其密度的变化也很小
,
因此在研究大气低速流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动的
有关问题时
,
可以不考虑大气可压缩性的影响。但当大气流动的
速度较高时
,
由于可压缩
性的影响
p>
,
使得大气以超声速流过飞行器表面时与低速流过飞行器表面时有很
大的差别
,
在某
些方面甚至还会发生质
的变化。就必须考虑大气的可压缩性
(
气体的可压缩性就是指当
气体
的压强改变时其密度与体积改变的性质
)
< br>。
声速
就是指声波在物体中传
播的速度。声速的大小与传播介质有关。在对流层中
,
气温
p>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声速也随着降低。
p>
马赫数
Ma
,<
/p>
衡量空气被压缩程度的大小。
Ma
p>
v
,
v
表示在一定
高度上
,
飞行器的飞行速
a
度
,
a
表示该处的声速。
根据
Ma
的
大小
,
可以把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划分为如下区域
:
Ma
0
.
4
为低速飞行
0
.
4
Ma
0.85
为亚声速飞行
0
.
85
Ma
1.3
为跨声速飞行
1
.
3
Ma
5.0
< br>为超声速飞行
Ma
5
.
0
为高超声速飞行
2
、
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相对运动原理<
/p>
:
“空气流动
,
物体不动”与“空气静止
,
物体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
/p>
全一样。只要物体与空气之间有相对运动
,
就会在物体上产生空气动力。
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
性方程
:
1
v
1
A
1
<
/p>
2
v
2
A
2
3
v
3
A
3
常数
不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
的连续性方程
:
v
1
< br>A
1
v
2
A
2
v
3
A
3
p>
常数
(A
为所取
截面的面积
)
不可压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
p
1
2
1<
/p>
v
总压
p>
常数,
p
p>
静压,
v
2
p>
动压
2
2
低速气流的流动特点
:(
< br>此时近似认为不可压缩
)
A
2<
/p>
A
1
,
则有
不变
,
v
2
v
1
,
p
2
p
1
;
反之
A
2
A
1
,
p>
则有
不变
,
p>
v
2
v
1
,
p
2
p
1
。
高速气流的流动特点
:
A
2
< br>A
1
,
则有
2
1
,
v
2
<
/p>
v
1
,
p
2
p
1
;
反之
A
2
A
1
,
则有
2
< br>
1
,
v
2
v
1
,
p
2
p
p>
1
。
拉瓦尔喷管
就是使气流由亚声速加速成超音速的一
种先收缩后扩张的管道<
/p>
,
当然要想变为超音速
,
对气流还
必须的就是沿气流方向有一定压力差。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2
、
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p>
翼弦与相对气流速度
v
之间的夹角
α
叫“
迎角
”
。
假设翼型有一个不大的迎角
α
,
当气流流到翼型的前缘时
,
气流分成上下两股分别流经翼
型的上下翼面。
由于翼型的作用
,
当气流流过上翼面时流动通道变窄<
/p>
,
气流速度增大
,
压强降低
,
并低于前方气流的大气压
;
而气流流过下翼面时
,
由于翼型前端
上仰
,
气流受到阻拦
,
且流动通
道扩大
,
气流速度减
小
,
压强增大
,
并高于前方气流的大气压。
因此
,
在
上下翼面之间就形成了一
个压强差
,
从
而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升力
Y
。
失速现象
:
随着迎角的增大
< br>,
升力也会随着增大
,
但当迎角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
气流就会从
机翼前
缘开始分离
,
尾部出现很大的涡流区。
此时
,
升力会突然下降
,
而阻力却迅速增大
,
这种现
象称为
“失速”
。
失速刚刚出现时的迎
角叫
“临界迎角”
。
所以飞机飞行时迎
角最好不要接近
或大于临界迎角。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
1.
机翼面积的影响
2.
相对速度的影响
3.
空气密度的影响
4.
机翼剖面形状的影响
5.
迎角的影响
增升措施
1.
改变机翼剖面形状
,
增大机翼弯度
;
2.
增大机翼面积
;
3.
改变气流的流动状态
,
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
,
延缓气流分离。
低速飞机上的阻力
按
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摩擦阻力、
压强阻力、
诱导阻力与干扰
阻
力。
1.
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的大小
,
取决于空气的粘性、飞机表面的状况、附面层中气流的流动情况与同
p>
气流接触的飞机表面积的大小。
空气的粘性越大
,
飞机表面越粗糙
,
飞机的表面积
越大
,
则摩擦
阻力越大。为了减小摩擦
阻力
,
应在这些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
,
用层流翼型代替古典翼
型
,
p>
使紊流层尽量后移
,
对减小摩擦阻力也就是
有益的。
2.
压差阻力
为了减小飞机的压差阻力<
/p>
,
应尽量减小飞机的最大迎风面积
,
p>
并对飞机的各部件进行整流
,
做成流线型<
/p>
,
有些部件如活塞式发动机的机头应安装整流罩。
3.
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与机翼的平面形状
、翼剖面形状、展弦比等有关。可以通过增大展弦比
,
选择
p>
适当的平面形状
(
如椭圆形的机翼平面形状
),
增加“翼梢小翼”等来减小诱导阻力。
4.
干扰阻力
干扰阻力与飞机不同部件之
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
因此
,
在设计时要妥善地考虑与安排各部
件的相对位置
,
必要时在这些部件之间加装流线型的整流片
,
< br>使连接处圆滑过渡
,
尽量避免旋
涡的产生。
2
、
4
高速飞行的特点
< br>激波
实际上就是受到强烈压缩的一层薄薄的空气。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正激波
就是指其波面与气流方向接近于垂直的激波。
斜激波
就是指波面沿气流方向倾斜的激波。
(P95
图
)
由激波阻滞气流的
产生的阻力叫做激波阻力
,
简称
波阻<
/p>
。
某些超声速飞机的机身、机翼等部分
的前缘设计成尖锐的形状
,
就就是为了减小激波强
度
,
进而减小激波阻力。
与临界速度相对应的马赫数就叫做“
临界马赫数
”
,
用
Ma
< br>临界
表示。当飞机的飞行速度
超过临
Ma
临界
时
,
机翼上就会出现一个局部超声速区
,
并在那里产生一个正激
波。这个正激波
就是由于局部产生的
,
所以叫“局部激波”
。
(
临界速度就是
气流的速度
,
当气流以此速度从前
缘爬
升到机翼最高点时
,
刚好加速到声速
)
局部激波与波阻的产生
,
就是出现“声
障”问题的根本原因。
飞机气动布局的类型
< br>:
(P98
图
)
按机翼与机身的连接位置分
:
上单翼、中单翼、下单翼
;
按机翼弦平面有无上反角分
p>
:
上反翼、无上反翼、下反翼
;
按立尾的数量分
:
单立尾、双立尾、
V
形尾
;
按纵向气动布
局分
:
正常式、鸭式、无尾式
超声速飞机的翼型特点
:
大都采用相对厚度小
的对称翼型或接近对称的翼型。
波阻较小的翼型有
:
双弧形、菱形、楔形、双菱形
超声速飞机的机翼平面形状与布局型式
(7
种
)
①后掠机翼②三角形机翼③小展弦比机翼
④变后掠机翼⑤边条机翼⑥“鸭”式飞机⑦无尾式布局
超声速飞机与低、亚声速飞机的外形区别
1.
低、亚声速飞机机翼的展弦比较
大
,
梢根比也较大
;
< br>超声速飞机机翼相反。
2.
低速飞机常采用无后掠角或小后掠角的梯形直机翼
,
亚声速飞机的后掠角一般也比
较小
(
小于
35
°
),
而超声速飞机一般为大后掠机翼或三角形机翼。
3.
低、
亚
声速飞机的机翼翼型一般为圆头尖尾型
,
前缘半径较大
,
相对厚度也比较大
(0
、
1~0
、
12);
而超声速飞机机翼翼型头部为小圆头或尖头
(
前缘半径
比较小
),
相对厚度比较小
(0
、
05)
。
4.
低、
亚
声速飞机机翼的展长一般大于机身的长度
,
机身长细比较小
p>
,
一般为
5~7
之
间
,
机身头部半径比较大
,
前部机身比较短
,
有一个大而突出的驾驶舱
;
而超声速飞机机身的长度
大于翼展的长度<
/p>
,
机身比较细长
,
机身长细比一般大于
8,
机身头部较尖
,
驾驶舱与机身融合成
一体
,
成流线形。
飞机在超声速飞行时
,
在飞机上形成的激波
,
传到地面上形成如同雷鸣般的爆炸声
,
这就
就是所谓的“
声爆
”现象。
p>
由气动加热引起的危险
(
结构强度与刚度降
低
,
飞机气动外形受到破坏
,
危及飞行安全
)
障
碍就
称为“
热障
”
。所以“热障”实际上就
是空气动力加热造成的。
2
、
5
飞机的飞行性能及稳定性与操作性
飞
机的飞行性能
一般包括飞行速度、航程、升限、起飞着陆性能与机动性能等。
飞行速度
,
对军用飞机
来说一般指的就是最大平飞速度
,
而对民用飞机来说一般指的就
是
巡航速度。
航程
< br>就是指在载油量一定的情况下
,
飞机以巡航速度
(
不进行空中加油
)
所
能飞越的最远
距离。
飞机的静升限<
/p>
就是指飞机能作水平直线飞行的最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