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全面分析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
美术》
(湘美版)教材分析
一、湘美教材的编写思路
1
、湘美教材的编写原则
①满足需要的原则: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要是
湘美教材编写的指导性原则。
②可
持续性发展原则:
注意学习活动的可延续性和学习成果的累计增升效应,
重视学习过程
的展现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③情意性原则:注重情意因素的体现,营造优美的育人情景,
做到趣味性、愉悦性相统一,
寓教于无形之中。
④适应性原则:
知识教育、
技能训练等能力生成目标定位,
应适应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阶
段水平。
⑤总核性
原则:
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框架,
建立起学科内不同类别的知识
相互综合,
学科间
相互交叉以及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的
内容体系。
2
、湘美教材课目设计的特征
(
1
)教学
内容体现人文关怀。
p>
第
1
册:我们的太阳
/
花儿朵朵
/
小鸟找家
/
小动物盖房子
/
寻找美丽
/
童年的手印
/
做拼音
卡片
/
小小食品店。第
2
册:民间玩具
/
月
亮走我也走
/
纸拖鞋
/
小树快快长
/
鼓儿响咚咚
/<
/p>
蚂蚁搬
家
/
你的
家我的家。第
3
册:自画像
/
红灯停绿灯行
/
请你告诉我。
< br>
(
2
)活动设置注意灵活变化。
个人作
业、集体作业、美术与游戏、美术与其他课程、美术与社会实践综合等,活动方
式灵活多
变。
(
3
)课目名称追求和谐统一。克服以往课目名称以专业属性命题的缺点,做到优美动人,<
/p>
有吸引力,便于情景建立,有利于引入实质性的教学操作。课例:小动物搬家
/
小鸟找家
/
乌
龟滚下坡。
(
4
)课目来源建立多种途径。经验成分
/
p>
资料分析
/
教师赛课
/
试验活动
/
学生游戏。
(
5
)课目排序设定线索,串联与并联方式共存。
a
、主题
串联
/
并联
b
、活动串联
/
并联
< br>c
、
知识串联
/
并联
二、湘美教材的结构分析
1
、湘美教材的题材内容
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是湘美教材确定题材
内容的基本准则和选择要求。
所谓生活性指与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生活因素和条件,
p>
社会性则包涵更为广泛的社会因素和
实践活动,
科学性渗透在学习活动中,
以其科学意识的培养,
科学理念
的渗透以及科学规律
的掌握,改善和提高获得的质量。作为学习成份的上述内容与艺术学
习的协同性和一体化,
有助于学习者改进对艺术的认识,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
学,归结于热爱艺术。
2
、湘美教材的形式内容设计
(
1
)由灵
魂松散的结构组织方式逐步演化形成向集中、相对严密、较完整地开放的美术学
习课本体
系(多元复合滚动式整体推进)
。
(
2
)实行由单位组课、单元组课、单
位课余单元课混编的组课形式。分有
1
、
2
年级,
3
、
4
年级,
5
、
6
年级,
7
、
8
、
9
级四个阶段。
三、湘美教材的特色与典型课例简介
1
、突出以学为本的工作方针。为学生编,编学本。做到便于学
习,乐于阅读,注重适合学
生口味。选用大量学生随堂作业作为教材呈现。有现实的榜样
意义。第
1
册:数字变变变。
第
3
册:自画像
<
/p>
2
、形成轻松的明朗风格。开卷识新意,谋篇有华章。湘版美术教
材极力追健康内容与完美
形式的统一,以其明朗的风格体现现代美术教育的拓展精神。第
2
册:彩球滚滚。第
2
册:
瓜果飘香。
3
、情境烘托出以美育人的主旨。建立引人入深的情境,激发表现的热情
,以优美的情境诱
发创造动机,或为假设、或为延续、或为判断,以情动人实际是设置了
不同寻常的出发点,
取到了刺激内取得作用。
第
1
册:
小动物盖房子。
第
p>
2
册:
蚂蚁搬家。
第
3
册:
乌龟滚下坡。
4
、满足学生阶段性心理
健康发展需求。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是教育的责任,美术教材既要
考虑知识的学习成效,
更要重视人文关怀的照应体现。
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得给
他们准备一些好的养料!第
2
p>
册:七彩飞虹。第
3
册:童话屋。第
3
册:红灯停绿灯行
5
、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给想象插上吃饱还得拥有一片广
阔的蓝天,
教与学都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
留有自我发现和发展的余地,
保留必要的弹性正
是教材具备的余度优势。第
2
册:听听画画。第
3
册:神奇的小画册
三、愉悦性和快乐性体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是一种享受
,相信使人忘情的学习会有忘我的投入,会有永恒
的记忆。第
1
册:会飞的娃娃。第
2
册:由小变大的
画。第
3
册:摇滚小精灵。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
与不同年
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 br>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
度。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方式,
使学生在
< br>“
参与
”
中体会美术学习的
p>
“
快乐
”
1
.在师生互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主
动性,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
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
另外,
教师
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搜
集一些有关艺术家的生平趣事,再拿到美术课上交
流,让他们增长见识,分享乐趣。这样,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之
间形
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
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
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
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
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2
.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情趣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
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活动,
活动中能体验出学习美术的各种情趣。
美术课上,
美术教师用一双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的
“
趣
点
”
,把思维的重点放
在教学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让学生开心地
上美术课,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3
、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
“
情趣化
”
设计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p>
“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p>
就是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
作用,强调运用情感来
促进学习。
在学校
众多的学科中,
由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
学生对每一学
科态度并不一样。
美术学习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且又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
——
升学、
谋职等无直接影响,
缺乏
学生学习的外在诱因。
因此,
美
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激发
学生
学习的内在兴趣,以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美术这一门功课的兴趣,
使
美术学习变为
—
种情意性行为。
《美术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
贯彻这一
精神,湘美版新课程初中美术教科书在内
容和表现方式上注意到了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
兴趣选择。
例如:
卡通画、
漫画是初中
年龄
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七年级上册第
2
课
《我的故事》
中,
运用具有造型夸张、
色彩鲜艳、
语言简
洁生动、幽默等特点的卡通画,
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笑声的同时,
激发起学
生
“
画画看
< br>”
的欲望。八年级上册第
5
课《
与米罗游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在米罗的抽
象绘画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
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浮雕作品、
立体雕塑,
并利用自己的
作品编写刀、剧目,进行即兴表演或游戏,学生在对这种自己感兴趣的形象
的制作过程中,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学习通道,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p>
湘美版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充分体
现美术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艺
术学习中学
会艺术地学习。新教材将传统教科书的
“
作业
< br>”
设计为
“
活动
”
,
对于教师的教与学
生的学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情趣性。
新教材中
“
活动
”
本身不仅具有选择性,
同时活
动的组织
形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的,即可以是个体活
动的形式,
也可以以班、组活动为单
位的集体活动形式,同时,
“
活动
”
设置
的难度以梯度递进的状态出现,课目的
“
活动
< br>”
设置体
现了
“
愉快、喜悦
”
的美术学习情感体验。
< br>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p>
更为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
力的开拓。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尤其重要。
当今世界,
知识
不断更新,
高新科学技术不断产业化,
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
而知识产权
的拥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正是为了培养新一
代的人
才而做好准备,
而一年级实验教材的内容学习也正为此打
下基础。
例如:
第
3
< br>课
《绕绕涂涂》
一课中,
就体现
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具力度去表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要求
—
个六岁的小
孩对线条的认识只是拿着笔随心所欲
“
乱画、乱涂
”
,
画出他们想像的东西。这种方式使儿童
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
p>
模拟的描绘紧密地结合,
巧妙地转换,
使儿
童直观地感受到
线和形的关系;而且还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儿童
轻松地掌握知识。
而在过去的教材是要求学生以某一个图形去组成画面,
以单
—
的形状表达画面,
这样
的方法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材力图烘托以美育人的精神理念。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
面对着美轮美奂的经典石膏
像,竟是
一脸的茫然,对美
“
熟视无睹
”
,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
谈不上为美而感动
。
这不能不说是以往美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我们说,
这些学生就算面对
最伟大的美术作品原作,如凡
·
高的《向日葵》
、达
·
芬奇的《蒙娜丽莎》
、毕加索的《格尔尼
卡》
,相信也是无动于衷的。对于如何寻找美,追求美,人们苦于思索。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过:
“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
”
美在于人的发现,这里的发现也就是
< br>追求生活中的美。我认为,美术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人生活,深人体验生活,
通过观察身边人和事的各种变化,
引发对生活的各种思考,
充分调动自身潜能,
用自己的真
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如
课本《绿洲》一课,是以造型
·
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
课,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结合起来,
进行初中美术体验型课程探索的目
的,
是想通过课程改革,
转变以往美术教育中不能适应素
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体验型教学为切人点,激发学习美术的兴
趣,
·
学会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并在美术学习过程
中,
激发学生的创
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完善人格。
让美术教育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
从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学生通过参
与美术体验生活,
切切实实
地认识到;美并非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美就在身边,人人都爱美,人人都需要美,人人都可
以创造美。
六、教材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态度的体验
美术教育因其人文性和审美性而成为最富情感的教育。
美术教育中的
“
情感
”
,
体现在美术教